对于中国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印象最深的世界大战,但是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印象最深,尤其是法国人,在一战中几乎损失了一代青壮年,以至于法国产生了很强的厌战情绪,到了二战法国对德国的崛起迟迟不作反应,很快投降,很大程度是因为法国全国的厌战恐战情绪,英国也是如此。
那么一战到底是怎么爆发的呢?我们都知道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但是从萨拉热窝事件到一战爆发中间又经历了什么呢?
萨拉热窝事件大多数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都知道,是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王储,当然,单纯只是刺杀事件是爆发不了战争的。
关键在于事件爆发后怎么做?虽然说事后一战同盟国的主角是德国,但是在这次事件后,奥匈帝国的战争情绪比德国一点也不逊色,奥匈帝国早就对塞尔维亚不满了,只是没有找到借口,现在这个刺杀事件就是最好的借口。
不过呢,问题在于,塞尔维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沙皇俄国的保护国,要动它,俄罗斯肯定动手,奥匈帝国对付塞尔维亚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付沙俄就不够看了,奥匈帝国的老皇帝约瑟夫就很犹豫,而此时德国人就跳出来了。
年轻时的约瑟夫皇帝,也是《茜茜公主》里的男主人公
不过一战前他已经老了,独生子也自杀,老婆也就是茜茜公主也死于暗杀,王储是他的侄子,也被刺杀,悲剧啊。
对萨拉热窝事件德国人也很开心,因为他觉得找到了开战的理由,德皇威廉二世希望能在年,在他眼里看这个千载难逢的年份发动一场战争。所以等到奥匈帝国寻求德国支持时,德国马上同意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那德国的目的是什么呢?德国首要目标并非塞尔维亚,也不是沙俄,而是法国。这个在之前普法战争中被它打败的对手,德国觉得法国要翻身了,想一锤子给他再打趴下。俄罗斯只是一个添头,因为俄罗斯和法国签订了同盟协议,向俄罗斯宣战法国肯定也要介入。另外德国担心英国介入,觉得年开战,趁英国俄罗斯没有完全做好战争准备的时候开战最好。
普恩加莱,一战爆发时的法国总统,一手推动法国走向战争。
那么法国是什么态度?法国也想打,想报当年普法战争的仇,而且也早早准备着,和英国同盟,和俄罗斯同盟,就是所谓的协约三国。这次俄罗斯一旦卷入,按照法国和俄罗斯的同盟条约,法国也马上参战。
沙皇尼古拉二世
沙皇俄国的态度倒是很简单,谁动他小弟塞尔维亚他就打谁。
一战时期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英国王室实际上是德国人,当年被接到英国当国王,在一战前还有德国姓氏,一战时期乔治五世开始去掉德国姓氏,改姓温莎。他之后的英国王室就叫做温莎王朝了。
还有一个英国,英国作为当时的第一强国,态度是很暧昧的,英国当年是站在德国这边遏制法国的,但是现在德国羽翼丰满,想挑战英国地位的时候,英国是想方设法遏制他,之所以和法国和俄罗斯签订同盟,就是为了遏制德国,但是英国内部并不是全部想和德国开战,更想用威胁手段迫使德国让步。而倾向于开战的一方,也是希望年开战,因为德国在工业上已经超越了英国,要是时间越来越长,英国在战备上会落后于德国。
那么局势就明白了,最想开战而事实上一战的主力战场就是英法和德国,也就是一战的西线。实际上这次事件后,外交动作最频繁的就是这三国,德国到处探听英国的态度,同时给奥匈帝国打气,法国开始做战争准备,给俄罗斯打气,拉拢英国人,英国人表面上调停,实际上怂恿大家开战。
而俄罗斯和奥匈帝国只是个添头,一战东线也一直是次要战场,但是就是这个次要战场,点燃了战局。
萨拉热窝事件中的刺客普林西普
事件爆发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下达了最后通牒,内容如下:
1:查封任何引起对奥匈帝国皇室憎恨和藐视的刊物;
2:马上取缔民族自卫组织,并取缔其他作反奥匈宣传的组织;
3:即时从教育团体及教学方法中,删除任何会或可能会煽动反奥匈之宣传的教学内容;
4:革除军部或行政部中被指进行反奥匈之宣传的官员,而此等官员的名单由奥匈政府提供;5:接受与奥匈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在塞尔维亚镇压企图颠覆奥匈帝国领土完整的活动;
6:在奥国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之协助与指示下,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年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7:即时逮捕奥匈初步调查所显示的两名被点名人士;
8: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内的军火走私;
9:向奥匈解释对其怀有敌意、在塞尔维亚境内或境外的塞尔维亚高级官员之言论;以及
10:马上采取以上措施,并告知奥匈帝国。
这十条说苛刻吗?确实苛刻,像1、2、3、4基本上是干涉塞尔维亚的内政,而且影响了塞尔维亚的政府人事权了。要说不苛刻嘛,奥匈帝国的王储都被干掉了,这些要求也不过分,而且相对于中国当年被施加的要求,这些要求算很宽容了。
最终,塞尔维亚除了第五条和第六条,都答应了,而且第五条和第六条也可以谈,这说明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其实并没有完全做好战争的准备。
而同盟国这边,德国得到这个消息后,也觉得这个要求塞尔维亚既然答应了,也可以不用开战了,另外德国也收到英国的消息,可能会介入战争,已经准备退缩了。
小毛奇,普法战争名将老毛奇的侄子,一战初期德国总参谋长
就是此时,年7月28日,正好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王储被干掉,塞尔维亚又是一直想吞并的对象,最后通牒只是做做样子的,谁让你答应了,还好有两条没答应,现在不宣战什么时候宣战,万一塞尔维亚都答应了怎么办,借口就没啦。
奥匈帝国这么一干,俄罗斯马上就宣布动员了,德国本来想劝阻奥匈帝国,但是既然都宣战了,就甩开膀子干了,先是要求俄国停止动员,俄国当然不会听,然后德国对俄国宣战,紧接着对法国宣战。
克列孟梭,战争后期的法国总理,主战派,一战后期法国已经打不动想议和了,克列孟梭上台后用强硬手段继续打下去。
德国对法宣战后,马上军队向法国进攻,可见其虽然首先对俄国宣战,但是主要目的还是法国,最搞笑的是,而当德法已经交火之后,被德国宣战的俄罗斯还没准备好,法国大使跑去见沙皇拼命催促俄国对德国出兵,这一方面说明俄国本身并不想和德国作战,只是因为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牵扯进来,另外一方面,俄国的动员实在太烂,明明一早动员了,别人都开打了,还没动员好。
英国自由党首相劳合乔治,一战后期英国首相,也是最后一任自由党首相,后来就是工党和保守党的天下了。
而德法交战后,英国也加入了法国一方,当然明面上的说法是德国破坏了中立国比利时的和平,但是这只是一个给国内的说法而已。最搞笑的是,先打了第一枪的奥匈帝国,到了8月6日才对俄国宣战,此时老大哥德国都和英法俄开打了。
而开了第一枪的奥匈帝国,最终也在战后分崩瓦解。
杂菜斋主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