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电影1917对战争的反思体现得淋漓尽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3/4/13

今天给各位介绍一部关于一战的战争片——《》

影片背景

电影的故事脉络是建立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上的。当时距离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已经过去三年,英法联军正在法国的兴登堡与德意志帝国拉扯,双方都躲在绵延几百里的战壕里互相消耗,而这时德军却撤退了,高瞻远瞩的英国将军早已识破这是一场阴谋,于是派两名传令兵通知远方的部队停止进攻。电影故事很简单,讲的就是这两名传令兵在送信路上的遭遇。

拍摄手段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用了的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技术,意思是一个镜头贯穿从开场的结束,这样就给了观众极大的体验感,电影除了两名主角外,观众个人也是其中之一,摄影机就是我们的眼睛,让观众真真切切地当起了第三位士兵,我们跟着两位主角走,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这也意味着我们注定只能跟在主角后面。

如果说上帝视角的电影给了我们全知的空间,那么《》的魅力在于观众能随着主角不断探索电影里的世界,他们每走一步都是未知的,真实感、体验感自然很丰富。

各种暗示、彩蛋

电影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中制作方埋下的各种暗示、伏笔让人不得不啧啧称奇,有些安排的巧妙更是让人细思极恐。

影片开头的两人休息的姿势就已经暗示了他们的命运,这点在结尾的时候,已经有了验证。

片头:斯考菲傍在树上,布雷克用帽子盖着脸睡在地上,像是一具尸体

片尾:斯考菲依旧傍在树上,而身边的布雷克已不见踪影

地堡的床边上放着一张照片,在没有信息可言的年代,照片的珍贵性自然不言而喻,可是人已经撤离,而照片还在床边,那就说明睡这张床的士兵很可能已经阵亡了。

床边的照片

地堡里挂在床边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散发出吸引老鼠的味道?

地堡里面神秘的袋子

在二人走过平原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关于奖章的争执,导演借斯考菲之口说出自己的想法:荣誉并不能为你带来什么。后面斯考菲哽咽地说“我讨厌回家”不由地让人疑惑,或许斯考菲已经没有家人了。

二人对奖章的争执,可见一个重视生命,一个重视荣誉

这句话不禁让人联想到斯考菲或许已经没有家人了

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樱花是二人经过一座庭院的时候,斯考菲说“他们把樱树都砍掉了”,布雷克却说“果核会掉在地上,樱树将长得更茂盛”。简单的话语却充满了希望。

话语简单而蕴藏希望

德军飞机坠毁,斯考菲第一反应是把飞行员杀掉,而布雷克想救人。结果反而是心善的布雷克被杀,讽刺了战争的不道德性。

布雷克想救他一命

布雷克被杀

布雷克死后,斯考菲张望了一下四周,决定把布雷克的尸体搬到另一个地方。仔细点我们就会发现,斯考菲是看的方向是樱花园,布雷克说过,他的妈妈在院子里种过樱树,所以樱树就象征着布雷克的家,所以才把布雷克的尸体搬过去。

“那是一只死狗吗?”,斯考菲上车后,车上一名士兵看了一眼外面问道。“adeaddog”在英语里面有两种意思,一是直译“一只死狗”,二是意译,指废物、没用的人。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是有一只死在地上的狗,那名士兵可能是真的看到那只狗,但很难不把这句话和刚刚牺牲的布雷克联想到一起,或许这是导演借士兵的嘴巴在嘲讽战争的无情,在战场上一旦倒下,就轻贱的像空气一样。

接下来的是全片的高光时刻

斯考菲误入德占区,在河边房子杀死德军狙击手后,自己也被击伤了面颊,血流不止,陷入昏迷,醒来后看到的是恍如地狱般的村庄,交替变幻的光影、水面倒映的信号弹、怪奇磷峋的残破建筑,让观众一时间分不清这是梦境抑或现实,每一帧都是壁纸。

地狱般的德占区村庄

火光和背景形成强烈的反差

这幅场景让人联想到另一部电影的画面

同样是战后,同样是废墟,《钢琴家》这幕给人的感觉是静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生活即将重启。而《》给人一种仍在运作的感觉,危险仍在不安地攒动,仿佛随时都会有什么东西会打破这片宁静,并且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这种不安的体验感更让他们绷紧神经。

二者刻画的战后场景都非常另人震撼,但个人感觉《》还是更胜一筹,原因接下来分晓。

在躲开追捕的路上,斯考菲误打误撞闯进入一户法国幸存者的家里。在战争的背景下,一个法国少女抱着不知是谁的女婴、一名英军士兵在一个德占区的地下室里交谈,少女背后的光晕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竟有些西方圣母像的感觉。

吊诡的村庄,温馨的小家,穷凶极恶的敌军组合起来的故事倒有那么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这也是我觉得比《钢琴家》高明的地方。

几经波折,斯考菲为躲避追捕跃进河里,这是全片最美的部分。这也是电影第二次出现樱花,想必他也想起了刚刚牺牲的战友吧。

流水、落花

短暂的漂流过后,一大堆尸体堵塞了河道,与前面安静祥和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主人公终于崩溃了,他在岸边痛哭流涕,但这时又听到了悠长的歌声,男主被吸引住了。士兵悠远的阿卡贝拉歌声让他重新平静下来。

不过有趣的是,这是一首美国民谣,估计这也是一个破绽吧。

主角一直心心念念想找的德文营原来就在眼前,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赶紧三下五除二动身找德文营的长官,可惜得知长官已经进入了前线,狭窄的战壕里最多仅容两人并排行走,斯考菲可等不及,前方战事一触即发,斯考菲毅然爬出战壕,沿着战壕边找到总部,和冲锋的战士呈十字交错,精彩的演绎全在斯考菲脸上。

当他成功进入了指挥部,可是也没有用,一意孤行的指挥官依旧不愿意改变他的命令,这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不屑,正如前面另一名指挥官的提醒。

最后关头,指挥官还是相信了他,停下了进攻,但得到的事实更残酷——就算现在撤退,迟早也要上去送死,最后站着的人才是胜利者。

任务已经完成,斯考菲靠在树边休息,想起了他的家人,看照片应该是他的妻子和女儿,不妨大胆猜测,当时在地下室的时候,那位法国少女是否也让他想起了妻子。

电影到此为止

但思考却在继续,在这场荒诞的战争背后看到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一战是建立在一众政治家的野心上的。彼时的欧洲大陆俨然是一堆炸药,德法互相不对付,土俄又频起争端,这只是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战争,根本没有正义可言,每一个士兵都只是献祭品。

而电影已经把制作者对战争的反思体现得淋漓尽致,全片只有一个主题:反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