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苏联的故事,例如苏联的经济实力、苏联的军服设计等等。今天,我们聊聊立陶宛。近日,立陶宛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一直上蹿下跳。其实,立陶宛在年才脱离了苏联的控制。当时,苏联仍然拥有多万军队,而立陶宛只有1.6万兵力。那么,立陶宛如何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立陶宛。立陶宛属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总人口多万,大体上相当于我国一个三四线地级市的人口。立陶宛的军队总数,大约1.6万人,兵力总数并不多。早在南宋时期,在遥远的波罗的海沿岸,立陶宛公国成立。无论是疆域面积,还是整体实力都不算强。众所周知,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沙俄帝国开始迅速崛起,疆域面积急速扩大。
到了清朝统治的前期,沙俄已经开始与清朝接壤。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双方还爆发了雅克萨之战,清军击退了沙俄军队的南下。由于在东线无利可图,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沙俄开始在西线、中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例如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反复争夺黑海出海口。大约在清朝乾隆皇帝在位的末期,沙俄吞并了立陶宛。
面对强大的沙俄,立陶宛根本就无力反抗。沙俄对立陶宛的统治持续了余年,但统治并不安稳。年,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英国、法国、德国、沙俄、奥匈帝国等列强,开始大打出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攻入了立陶宛境内。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后,西方列强迅速改变了对俄国的态度。
年,德国战败投降以后,西方各国开始迅速围堵、夹击刚刚诞生的苏俄,在西方的扶持下,立陶宛独立,并且迅速加入了对苏俄的围堵。苏俄演变为苏联以后,一直面临西方各国的孤立。对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等地,苏联一直想恢复其势力范围,但没有机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英国、法国等强国,都卷入了战争。
苏联在这一段时间,与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在德国与法国、英国大打出手的时候,苏联趁机先后占领了立陶宛、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不得不说,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于苏联来说,在地理位置上至关重要。退能够拱卫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进能够出波罗的海,染指欧洲其他地区。后来,在苏联的海军建设中,专门设立了波罗的海舰队。
在二战期间,德国军队再次占领了立陶宛,并且扶持了傀儡政权。年,德国军队败退以后,苏联第二次占领了立陶宛。不过,立陶宛游击队非常难对付。直到年,苏联军队才彻底肃清了这些游击队。为了共同对抗强悍的德国,美英苏三国,对于他国的势力扩大,都无可奈何。在二战之后,苏联在东欧各地、波罗的海沿岸各地,陆续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二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展开了剑拔弩张的冷战。在五六十年代,美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在几次局部性的较量中,苏联都不得不让步。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在越南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在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各国为了抗议西方列强的偏袒策略,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大规模提高了石油价格,造成石油危机。
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储量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依靠丰厚的石油利润,苏联的国力迅速增长。从70年代前期开始,苏联开始处于明显的战略攻势,苏联处于国力全盛时期。此时的美国,反而处于战略上的守势。不过,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阿拉伯各国与西方的关系缓和,石油产量大大提高,石油价格迅速下降。
苏联的石油时代不如存在,苏联的摊子铺得很大,在很多问题上根本无法迅速调整。这一系列的问题,又引发了不同的连锁反应。到了80年代末期,苏联各方面的情况,已经非常动荡了。年3月,作为加盟国之一的立陶宛,宣布独立,脱离苏联的控制。起初,苏联还准备重新控制立陶宛。毕竟,此时的苏联还拥有多万军队。
至于立陶宛,当时只有1.7万军队,双方的实力非常悬殊。但是,就在苏联积极准备的过程中,国内局势又不断出现了变化。苏联已经无力调兵遣将,年9月,苏联不得不承认了立陶宛的独立。几个月以后,庞大的苏联解体,分为了10多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其中,俄罗斯继承了苏联70%以上的家底,换而言之,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
立陶宛独立以后,积极向美国等西方国家靠拢。在年,先后加入了欧盟、北约。在此之后,立陶宛就确立了亲近美国、遏制俄国的策略。从年以来的两三年时间里,立陶宛先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友好的举动。”其实,立陶宛的作用和影响力非常小。例如立陶宛与我国的贸易总额,只有20多亿美元,根本“掀不起什么大浪。”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