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1950年,华北军区师级干部枪杀日本人判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2/9/2

年12月15日午后,坐落在石家庄医院还是如往常一般安静。此时在一间高级干部病房中,一名中年男人却不耐烦地催促自己的警卫员,让他去把主治医生津泽胜叫来谈话。

患者叫医生这本是情理之中,所以警卫员也没多想便照做了。没过多久,津泽胜带着助手走进了病房,他原以为是男人病情复发了,于是便问了几个关于他身体状况的问题,但男人却对此表现的极其心不在焉,有时答非所问,还有时甚至直接拒不回答。

图片来源网络

看他似乎没啥大事,医生便要离开。而谁知刚走出房门,男人突然对他说有要紧的事商量,于是医生转身回头,但却发现对准他的已经是枪口。随后男人对着医生连开两枪,一发击中前额,一枪打中左臂。

医生中枪后立马倒地,但是这个男人并没有要放过他的打算,而是对着其额部又补了一枪,虽然当时对这名叫津泽胜的医生进行了紧急抢救,但其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而去世了。而至于这场刺杀案的中年男人,最终则在年接受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的审判,被判处了死刑,年仅38岁。

这个中年男子名叫沙飞,曾任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其身为我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先驱者,是党的师级干部,虽然为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法不容情,他无故枪杀医生也是事实,大家只能对他的结局感到惋惜。那他是因何走到这一步的呢?要想理清其中的疑问,我们还得从沙飞的个人经历开始说起。

一、热血青年与摄影结缘

年,沙飞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医药世家,家族在当地颇有些声望,所以在那个枪炮开道的乱世,沙飞才能够凭借着优渥的家庭条件,接受常人所羡慕不来的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

少年时代的沙飞喜欢文学,尤其喜欢鲁迅,他钟爱鲁迅犀利的文字,更偏爱他对社会的针砭时弊,他渴望成为一个像鲁迅那样能够唤醒明智,为国家和民族带来解放的人。于是在年,年仅14岁、刚从无线电学校毕业的沙飞,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国民革命军,自此他成为革命军中的一名电台报务员。

其实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年幼的富家子弟,认为他压根适应不了军队的强度,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打了所有人的脸,当时沙飞先后随军一路征战,辗转全国各地,即便是后来北伐胜利,还在广西梧州军用电台呆了3年,长达5年军旅生涯,他不但没有丝毫怯懦,意志力反而还越来越坚强。

后来沙飞被调到汕头市电报局担任特级报务员,在这工作期间沙飞邂逅了自己的爱情,而另一半则是他的电台同事王辉。王辉有着和他一样的理想抱负,在东北全境沦陷的时局下,两人还在电台成立了一个救国会,借此来筹集捐款给东北抗日联军。当然一有机会,他们也会专门收集前线抗战消息,然后报道给汕头市民们。

而沙飞之所以会与摄影结缘,某种程度上也是与妻子有关。沙飞与王辉结婚后,两人有过一段蜜月旅行,为了纪念和妻子的点滴,沙飞特意买了一部相机。虽然当时相机价值不菲,但沙飞毕竟是高级报务员,有着块大洋的优厚工资收入,他完全负担得起。

图片来源网络

一向追求浪漫的沙飞本就热衷艺术,在买了相机后更是爱不释手,他彻底迷上了这个“小黑匣子”,于是他开始努力钻研摄影技术,后来还在年6月加入了著名的摄影师协会“黑白影社”,将业余的金钱与时间全部投入了进去。

在加入黑白影社后,沙飞逐渐被影社风格感染,开始追求那种带有中国水墨画气息的摄影意境,所以在这一时期里,沙飞镜头下基本都是中国农村那种带有田园风光色彩的相片,比如他的《渔光曲》和《绿波留恋浣纱人》等作品都是这一风格。

二、以摄影为“枪”报国

各种水波潋滟的照片固然能更好传达中国文化中的渔樵耕读,但自己所拍摄的这些“美好”在当时的背景下又有何意义呢?作为一个参加过革命的进步青年,沙飞很困惑,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无助感在他心中愈演愈烈,直到年初他看到一本外国画报。

当时在外国画报中他看到了几幅照片,是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到访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的场景,这事被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具有非凡意义。这一幕让他很激动,他突然醒悟过来:其实摄影也能为抗战服务。他要当一名正式的摄影记者,用相机去记录那些特殊历史时刻,将各种富有人道主义的照片让更多的人看到。

年6月,沙飞背着相机,乘着小木船颠簸几个小时来到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南澳岛,而在南澳岛拍摄之时,他得知日本浪人仗着身份在这无恶不作后十分愤慨,因为他知道南澳岛有着“闽粤咽喉”之称,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但这样一个战略要地如今却被日本人虎视眈眈。

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他在邹韬奋担任主编的《生活星期刊》杂志上发布了一个以《南澳岛——日本人南进的一个目标》为题的整版照片。这些秀丽风光照片与标题形成鲜明对比,目的就是警醒当局日本的狼子野心有多大,继续这样下去这块宝地将不再属于我们。

这项作品在当时引发了巨大反响,而沙飞也彻底实现转变,他成为了一个真正以摄影为“枪”从而改造社会的摄影师,他开始用作品去战斗,去唤醒更多的人,就像他少年时期的偶像鲁迅那般。

年8月,沙飞正式辞去了在汕头优厚待遇的工作,来到当时舆论的中心点上海追寻自己的摄影梦。与其他人将镜头对准大上海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同,他更加注重底层人民的呐喊,当时他先后拍摄了《生命的呼喊》、《码头工人》等作品,以此来反映当时社会最黑暗、最真实的那一面。

在上海时期,作为在艺术领域小有名气的他与画家司徒乔来往密切,而鲁迅又与司徒乔相识,所以沙飞也曾与偶像鲁迅有过一些接触,只是没有那么多。

年10月8日,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第二次全国木刻展览会上沙飞再次见了鲁迅,看到自己的偶像在展览现场与青年木刻家们交流,沙飞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在人群中拍下了鲁迅的照片。这组照片完美的抓住了镜头,很好的刻画出鲁迅那轩昂气质,成为了鲁迅留在人们心中永远的肖像,而沙飞也是靠着这组照片奠定了他在摄影行业的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

只是正当沙飞沉浸在为鲁迅先生拍摄经典照片的兴奋之际,仅过了11天后却传来了一噩耗,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离开了人世,当时沙飞连忙背上相机,拍摄了鲁迅最后的遗容,之后更是全程追拍了鲁迅的葬礼。

而正是这一次拍摄,为他的死埋下了隐患。当时在参加葬礼的时候,有不少人在议论“鲁迅之死”,而他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鲁迅先生是被他的日本主治医生故意害死的。而这句话沙飞听进去了,并且深信不疑。

三、枪杀日籍医生被判极刑

年卢沟桥事变后,沙飞带着朋友们捐助的摄影器材,赶赴华北抗日前线,当年8月底他到达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在10月,他经聂荣臻批准正式参加八路军,成为了人民军队中第一个专业新闻摄影记者。

革命热情高涨的沙飞作为军中少有的具备专业摄影知识的高材生,聂荣臻十分赏识他,还让其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辑科科长兼抗敌报社副主任,自此沙飞矫健的身影时常会驰骋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广袤大地上,他似乎在用尽自己所有精力去灌注拍出来的每一张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

年4月,沙飞调离抗敌报社,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专职新闻摄影,为更好地宣传军民抗日,沙飞还曾向聂荣臻提议举办“战地影展”等线下活动,这极大的弘扬了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日的光辉形象,发挥了新闻摄影鼓舞人心,振奋人心的特殊作用。

年2月,考虑到在沙飞主持下的摄影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新闻摄影科,而作为摄影领域的先驱者沙飞则担任科长。

此时的沙飞深感责任重大,不断辗转前线拍摄军民浴血抗战的新闻照片,此时的他不单单是用照相机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记录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更是为激励全面抗战、争取国际支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由于长期呆在一线,他也见识到了日寇太多暴行,尤其是切身体会了年的“柏崖惨案”让沙飞更是对日本深恶痛绝。当时在反扫荡的时候,沙飞有九位战友被日军杀害,而他自己也身负重伤,脚甚至还差点被截肢。

除此之外,当时在根据地中他与保卫部长余光文的关系很好,而余文光的爱人张立却是残忍被日军折磨致死,而余文光的小儿子更是被日军用开水烫死,这些人都是曾经活生生地出现在沙飞照片当中的,如今却是这样的结局......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亲密的战友,可爱的孩子都因日寇而惨死,沙飞不能接受,也无法忘怀,这就导致他的内心被烙下了很深的战争创伤,而这种创伤还是无法愈合的,在后来沙飞曾经战友白连生也说过:“打这个事发生之后,沙飞精神就开始不正常了,打心眼里痛恨日本人。”而这也是他后来会杀死医生的根本原因,因为从这时候开始他的精神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年5月,沙飞因身患肺结核住进医院,而他的内科主治医生,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的死者津泽胜的身份却是日本人。其实当时除了津泽胜之外,医院还有余名日本医生,他们不是日军刽子手,而是出于医院工作的。

尤其是津泽胜,他不仅技术好,性格也很和蔼,因此作为日本反战同盟成员的他,在医院很受人爱戴。也就是因为他各方面都优秀,组织才会让他作为主治医生来为沙飞这种高级干部治疗,而在其的精心医治下,沙飞的肺结核病也有了一定的好转迹象。

只是沙飞对津泽胜却一直不信任,他认为津泽胜用X光机透视,是在消灭他的细胞,对他进行隐蔽手段的杀害。

——其实参考他的经历来看,他会这样想也并不是没原因,首先他的偶像鲁迅就是死于肺结核,而且在他的认知中就是日本医生给害死的;其次这么多年见证了日寇行径,导致他精神上对所有日本人都很痛恨。

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敌视与抗拒,所以精神有些失常的他在年12月15日,掏枪杀死了津泽胜。医院能够带枪也并不稀奇,毕竟他作为高级干部,住院时不仅可以携带警卫员,还可以正常佩戴枪支。

图片来源网络

四、36年后撤销原判

沙飞枪杀津泽胜事发后,如何处理沙飞的请示很快就送到了他的上司兼朋友聂荣臻那。聂荣臻与沙飞共事多年,对他很了解,当年沙飞参加八路军是经过聂荣臻特批的,之后华北军区留下的很多珍贵历史照片也都是出自沙飞之手,他不相信沙飞在正常状态下会干出这种事,所以他的第一反应是:沙飞是否精神正常?

但后续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医院检查神经健全,而且字迹清楚,文笔也流畅。而没有精神问题却杀了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无辜者,就得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聂荣臻考虑此事的国际影响,不得不作出一个痛苦的决定。

年1月,华北军区政治部发布开除沙飞党籍。随后在年3月4日,沙飞在宣判大会上被判决处于极刑。而在听到宣判结果的时候,他反而很安静,好像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因此在看到自己的命运即将走到尽头之时,反而是很坦然。

只是到了刑场时,他提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个请求:执行枪决的时候他不下跪。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名战士,而战士就该有尊严地死去。之后枪声响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虽然对无辜医生津泽胜被杀深感悲痛与哀悼,但对沙飞为何要开枪杀人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他真的是正常的吗?经过后续详细地推导调查,发现事实并非是如此。

当时据沙飞生前的护理员郝德贵回忆:沙飞自打住院后情绪就十分不稳定,不仅他的性情变得十分的怪异、多疑,而且有时还狂躁不安......

还有一个初冬的下午,沙飞还对郝德贵说:津泽胜要我散步,冬天多晒太阳,这表面上是为了病人好,但他是想通过散步消耗我的体力,通过晒太阳,利用紫外线杀伤我的细胞,减少我的抵抗力,这就好比他平时给我透视照相,想利用我放射线杀灭我体内的细胞,借此达到他杀人目的是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他还说:“津泽胜把脉时一轻一重地按,肯定是把病人当作是发报机的按键,这人是潜藏下来的特务,鲁迅先生就是被日本医生害死的,现在又来害我。”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沙飞此时的状态确实不对劲,精神已经有些不正常了。再加上就连津泽胜的助手张富云医生也曾回忆说:“沙飞有严重失眠,抑郁的心情,性格内向。”而这就更能说明沙飞的确有精神问题。

只是由于当时我们对精神医学知识了解知之甚少,所以才会出现诊断不准确的问题。后来在沙飞亲属连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由北医三院精神病研究所牵头,大家对沙飞的病例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后,最终做出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诊断”,即沙发杀人的时候已经患有了“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而这种病最鲜明的表现就是会不受控制,所以沙飞在精神不能自控的情况下杀害无辜医生,虽然有罪,但却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

于是在36年后,也就是年5月19日,北京军区军事法庭为沙飞血平反,撤销了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做出的那份有罪判决。年6月11日,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得到军事法庭的平反决定后,立即恢复了沙飞的党籍、军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0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