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记载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光辉一页,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影像资料,但由于晚年精神上的问题,导致了杀医事件的发生,此人就是沙飞。
沙飞,是他的笔名,他立志要像沙子一样飞遍大江南北,记录在祖国大地上发生的真实历史。沙飞,原名司徒传,年生于广东开平,是开平四个著名人中之中一个。
沙飞经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因此上学也很顺利,小学一毕业就升入了广东省无线电学校。在校期间,他非常喜欢看鲁迅和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是一个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担忧着祖国的命运。
年,沙飞从学校毕业。只有14岁的他,面对广州的十万国民革命军准备北上的爱国激情,他也热血沸腾,积极地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做了一名电台报务员。
这一战,就是五年,五年的军旅生活,把他锤炼成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年,命运机缘让他到国民政府电台工作,每月薪水也不少。待遇不错,在此期间,也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爱人王辉,沙飞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接下来所买的一台照相机,就此改变了沙飞的人生轨迹,他酷爱摄影,一本萨拉热窝费迪南大公遇刺的摄影画册,坚定了他要做一个随时记录历史的那个人。
年9月,沙飞放弃了优裕的工作,来到上海,从此开始了他用相机记录历史的人生辉煌时刻。同年10月,在同乡的推荐下,他参加了上海举办的第二次全国木刻展览会,结识了他所崇拜的精神偶像鲁迅,因为他一直是鲁迅思想的追随者,他几乎读完了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
他心潮澎湃,激动地拍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鲁迅与青年木刻家谈话时之情形》。而他并不知道,此时鲁迅已经病重,仅仅十天之后,鲁迅便告别了人世。
正当他正沉浸在欣赏自己所拍的鲁迅照片的同时,不幸的消息传来,他满怀悲痛的心情匆忙地赶到鲁迅先生的住处,拍下了鲁迅先生的遗容,虽然他仅见了鲁迅先生两次面,可在沙飞的心里,鲁迅先生永远留存。
年抗战爆发,为记载真实历史,沙飞手拿相机来到战场,以相机为武器记录战争,同时也用照片去激励后方的民众。在华北前线他加入了八路军,作为摄影记者,还原了许多战地实况。由于沙飞英文流畅,与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白求恩医生结下了深情厚谊。
随着渐渐熟悉起来,他也为白求恩拍下了许多照片。白求恩医生在去世之际,也把自己的相机留给了沙飞。即便是当时物资匮乏,在沙飞的努力下,聂荣臻司令员克服困难,帮其创办了《晋察冀画报》,沙飞担任主任一职,这给沙飞创作带来了大好时机。
可以说,沙飞用他手中的相机留下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形象。晚年的沙飞精神上有了障碍,可能是战争的创伤,或许是经历过的血腥的岁月。年日本投降之后,他就变得古怪起来。
年,因病住院的医院就诊,其中有一位日本籍先医生津泽胜给他诊治。这位医生医术精湛,可他始终觉得这个日本籍医生要置他于死地,他曾对家人说,日本医生害死了鲁迅,又来害我。
年12月15日,津泽胜来查房的功夫,沙飞连开了两枪,日本籍医生不治而亡,沙飞随即被逮捕,他说,医生想加害他。可见,他的精神已经错乱了。
结语:年3月4日,以“狭隘的民族主义”为罪名的38岁的沙飞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但他那些记载历史的照片永远留在了人世间。年,在家人的努力下,法庭认为沙飞是在精神有问题的情形下杀医行凶,撤销了以前的判决,恢复了他的名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0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