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句话就是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誉为国际铁律。
发动一战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动二战的是纳粹德国,而他们当时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呢?
在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实际上英法就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有最多的殖民地就相当于有了最多的军事基地和原料市场,最多的殖民地又可以变成他们工业产品的倾销地,这使得英法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大的话语权。
一战的德国觉得自己的待遇不应该比英法差,无论科技工业还是经济,年一战爆发之前,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的16%,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经济总值超过英法。美国和德国作为十九世纪末的后起之秀都在直追英法并将超越,可是对于在天选之地的北美大陆诞生的美国而言,德国的崛起有两个解不开的死结:
第一,德国的地理位置太差了,四战之地,中北欧的交通枢纽,夹在了俄国和法国两个陆权大国中间,稍有不慎就要进行多线作战,虽然工业发达但是资源稀缺,比如各种铁矿和最重要的石油德国都少的可怜。
第二,德国的统一真的太晚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在对全世界索取土地和资源的时候,德意志地区还四分五裂。十九世纪中叶,威廉和俾斯麦抓住了机会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可抬头看世界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德国的土地,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德国的生存空间”。
没有好战的民族,游牧民族不事生产于是只能迁徙、劫掠、征服,俄罗斯人生于苦寒之地所以性格狂野。德国也是一样,一个处于国力快速上升期的国家处于牢笼之中如何能忍?德法是世仇,而英国作为欧洲大陆的搅屎棍他的敌人一直只有一个——欧陆最强的那个国家,恰好也是德国,所以开战已经是必然选择,只是选择什么时候开战而已。
于是德国早已决定开战,俾斯麦作为那个时代最强的政治强人,一心想孤立法国、稳住英俄,可是随后即位的皇帝威廉二世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海外殖民地和一些无意义的强硬行为把英法俄拧成了一个同盟,而自己只剩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当盟友。
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了一战爆发,而实际上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这六国兵力就在急剧增加,在斐迪南大公访问萨拉热窝之前,欧洲大陆上就已经有超过万名士兵在擦拭枪身等待上阵了,德国总参谋部的战争计划不停地改写,整个欧洲大陆上一片阴云。
要知道奥匈皇帝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向德皇发函能否得到支持,当时的德皇刚从波罗的海度假回来,甚至没有召见自己的将军就同意了战争的扩大,可见德国陷在“修昔底德陷阱”中已经无法自拔。一战成为了必然,毕竟发动战争德国的赢面会很大——如果像年普法战争一样德国人的大军开进巴黎,法国将会一蹶不振,德国就能成为欧洲最大的陆权帝国,甚至有能力切割一部分法国属地,从地区强国变成世界强国。
可是德国败了,年德国和三个快散架的盟友投降,巨大的战败耻辱和数额恐怖的战争赔款像刀子一样划着德国人的心。更可怕的是,随后到来的经济危机让德国雪上加霜,这时候,纳粹出现了,二战的策源地开始形成。
至于二战?费迪南.福熙“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一句话已经说明了一切,《凡尔赛和约》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世界大战只有一场,一战是上半场而二战是下半场——无论有无纳粹,德国不可能乖乖承受战败的耻辱、经济危机、巨额的赔款。新一轮的战争迟早会到来,而纳粹只是加剧了这一进程。
当然,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英法的殖民体系终于崩溃,可惜打碎英法的帝国金字塔出力最大的德国没有一分好处。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是英法最后一次展现世界级的帝国干涉能力,这之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将他们踢下了最高的舞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