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瑞士时,就早已想过到东边去看看。我那时想去的,大抵是马其顿以北,德国、波兰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北部。那时的我,自然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到那儿去看看,或许是因为《这是我的战争》中描绘的萨拉热窝围城战,或许是因为想看看伏尔塔瓦河,又或许只是因为那里的神秘:对于大多数国人,这一片奥匈帝国曾经的版图,是在历史书上未被涉及的欧洲文明的边缘地带,有的也只是诸如“欧洲火药桶”、“一战导火索”之类的刻板印象。本想一次玩遍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国,但是出于时间的限制和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将自己的足迹限制在了奥地利。
我们的第一站是萨尔茨堡。萨尔茨堡地处阿尔卑斯最东端、德奥交界,往西便是德国巴伐利亚州,距慕尼黑仅有一百公里。这里是一座音乐之都,诞生了伟大作曲家莫扎特、指挥家卡拉扬,是音乐之声的拍摄地,也有着欧洲最负盛名的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
萨尔茨堡老城的建筑大多源自于主教统治年代。在十九世纪之前,这里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独立的大主教教区,所有的宫殿、堡垒都曾是大主教的居所。
老城区毗邻萨尔茨堡河,被几座小山环抱,最负盛名的萨尔茨堡要塞就坐落于南侧的山上,而《音乐之声》中的修道院则在半山腰。老城区的轴线是一条长长的老街,东侧是主教宫、大教堂、还有十七世纪建立的萨尔茨堡大学,再往南则是要塞。老街的西侧则是一个大电梯通往僧侣山顶的观景台,在这儿可以俯瞰整个河畔的老城。
街头艺人用欧洲扬琴演奏雪绒花
火车抵达时便已是中午,吃过中饭我们便参观了教堂和主教宫。主教宫现在是一个小博物馆,主要收藏了一些大主教曾经的私人馆藏,也有一些介绍主教宫和教堂历史的展区。
萨尔茨堡教堂
而接下来参观的莫扎特故居,连同河对岸的莫扎特出生地,各是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展示,没有任何超出对于“名人故居”期待的地方,或许对于这类景点,唯一去参观的理由只能是“来都来了”。
莫扎特曾用过的钢琴,仅有五个八度的音域
第一天的白天游览总体上是略有些失望的。黑顶白壁的巴洛克式宫殿华丽而又气势磅礴,但宫殿前的广场却是一片未加修饰的水泥地,还有卡车和施工的围栏。参观主教宫时,甚至走了一圈才寻找到隐秘的入口。也许是两年多以来的疫情浇灭了这座旅游城市的生机。
略有些扫兴的广场
老城西侧的僧侣山是最适合看夜景的地方。通向山上的大电梯运行到晚上十点,也可以徒步上下山。这儿没有堡垒所在的山头高,但也足以一览城区的美景。
僧侣山夜景
第二天一早我们参观了河另一侧的米拉贝尔宫和米拉贝尔花园。这里是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情人莎乐美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宫殿现在作为这座小城市的市政厅,也有几座楼用作音乐会或是会议、纪念活动。花园是《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花园中有一圈雕塑雕刻着莎乐美为大主教所生的十几个孩子,全部都是侏儒的形象,丑态百出,或许是后人为了讽刺权极一时的教皇所雕。
花园与宫殿
花园的雕塑
萨尔茨堡最值得一看的景点则是山上的堡垒。这里是整个城市最好的观景平台:堡垒坐落于山顶,海拔高于另一侧的僧侣山观景平台。从这里可以看到黑顶白壁的屋子和青色圆顶的宫殿、教堂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河畔。向另一侧则可以看到更大片城市的景观,以及远处的雪山。
堡垒上的景观之一
堡垒上的景观之二
堡垒上的景观之三
堡垒本身也非常值得一看。堡垒的内部是一个博物馆,不同的展区分别展示了堡垒的历史、城市的历史、保存下来的各个房间、以及战争史、当地服装等其它展区。
大主教的会客厅,这间房间也被叫做“金色大厅”,天花板的独特装饰象征着星空
战争史展区
结束了堡垒的参观,便几乎算是结束了这座城市旅程。下午,我们乘坐火车前往维也纳。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在音乐节时重访这座城市。
TIPS:1、火车站可购买salzburgcard,包含很多景点的门票和交通,以及僧侣山电梯。同时也包含盐湖游船和unterweg缆车(限于时间我们并没有去)。2、教堂门票不包含于salzburgcard,但是参观主教宫会进入教堂二层走廊。如果没有强烈意愿在地面层参观可以不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