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图案:国徽
年发行的第14届冬奥会纪念银币和第2届奥运会纪念银币,共用的是同一个正面图案。它的设计与雕刻创作,均由谢蕾美完成。
谢蕾美的创作,既有共性之光,也有个性之泽。共性:常规正面图案的常规大元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国徽图案、“”年号,设计与雕刻都循规蹈矩,正有正相,圆有圆形,体现了国家的庄重与威严;但共性之中,又不失个性色彩:横于国徽与年号之间的浮雕纹饰宽带,上以凹雕方式,镌有5种不同的运动造型纹饰,由左至右分别为足球、举重、鞍马、舞剑和羽毛球。浮雕为喷砂工艺,底面为镜面工艺,两者对比强烈,由此又形成剪影般的艺术效果。
作为第2届奥运会纪念银币的正面图案,类似创意,从一定角度,弥补了“女子排球”和“男子跳高”两枚银币篇幅不足的缺憾。但作为第14届冬奥会纪念银币的正面图案,浮雕纹饰宽带展示的运动,与冬奥会竞赛项目无关,因此反过来又有画蛇添足之嫌。
不同的币面主题,相同的正面图案,在中国现代贵金属币发行史上,也不多见。
背面图案:男子速度滑冰
“男子速度滑冰”的图稿设计虽相对平铺直叙,但构图表述非常专业。币面上,运动员处于弯道滑行的变速之中,运动员身体向左倾斜,右手高扬,左手紧靠背后,左脚刚刚完成左脚外刃的蹬冰动作,整个身体随蹬冰爆发之力,惯性向前飞行,而右膝,形成前弓角度,正欲取内刃蹬冰,完成下一组动作。当这些动作完美地组合于币面时,“男子速度滑冰”就不简简单单是体育比赛,而是运动员体魄、技艺、胆略、睿智的华丽展示。
男子速度滑冰银币的雕刻由余敏完成。这也是余敏第一次接触贵金属币人物雕刻。正因为是初次,所以余敏说,整个雕刻过程,他始终小心翼翼。光是油土稿,就反反复复做了好多遍。设计图稿虽对主题有所表达,但毕竟只是一个平面的二维的轮廓。要想人物在币面生动丰满,还需要雕刻艺术创作的升华。对于石膏雕刻,“男子速度滑冰”的角度相对复杂,尤其是腰与臀部重叠,前前后后多个层次,必须依靠体积高低起伏的转换,依靠点线起承转合的变化,依靠光线的黑白强弱的调整,才能最后完成。余敏说:在这里,不简简单单是雕刻语汇的表达,还必须调动对人物骨骼、肌肉、结构的全部理解与认识。
币面背景处理,也相对比较简洁。由上而下发散的两条弧线,设计图稿上也有,但在处理过程中,更多是从呼应币面形制角度去考虑。此处表现手法,多少有浪漫色彩,虽为两道弧线,但表述于币面,就非常漂亮地演化为白色滑道。币面另外图案,火炬加国旗,其实什么标识也不是。因为当时明确规定,“冬奥会”标志不能用。但又感觉币面少了些什么,于是就做了这样一个图案上去,效果很好,在币面起到了“撑”的作用。最后达到的效果,符合贵金属币创作“完整”的要求。一定意义上,它是画龙点睛之笔。
更多关于中华大铜章俱乐部信息及机制币、现代币、纸币、古币、流通币等钱币资讯与行情,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