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21/4453160.html斐迪南大公在皇宫里不受人喜欢,在维也纳也一样,他被刺杀的新闻在市民中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悲痛。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甚至认为这是上帝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惩罚,以保证哈布斯堡王朝未来血统更加纯洁,他还冷漠地拒绝让大公夫妇的遗体进入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的墓地里。相反,德皇威廉二世对于大公的去世,却表现出极大的悲痛,他原本还打算亲自去参加他们的葬礼。相比英王爱德华七世的葬礼,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葬礼简直可以使用“寒酸”二字,甚至大公夫妇的孩子因为级别不够都不允许参加父母的葬礼。“萨拉热窝事件”两天后,俄皇尼古拉二世就授意俄军总参谋部向塞尔维亚输送十二万支步枪和一亿多发子弹。为此,尼古拉二世致电威廉二世:“一场不光彩的战争已经降落到一个弱小的国家上,这在俄国内部产生极大的愤慨,我也有同感。我预感到这个压力很快就会让我做出改变,采取极端的手段,最终引发战争。为了避免一场欧洲战争带来的灾难,我请求你看在我们的友谊的情分上组织你的盟友(奥匈帝国)别走太远。”普林西普尽管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但奥匈帝国就“萨拉热窝事件”是否以军事方式解决,内部也存在很大分歧。作为鹰派的代表人物总参谋长康拉德,他说服皇帝同意的唯一筹码,就是需要获得德皇威廉二世的支持,因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心里也清楚,如果德国不支持,最后获利的一定是俄国。德皇威廉二世一方面出于政治原因,另一方面他也确实能和斐迪南大公夫妇聊到一起。据说,为了所谓的皇家宴席规矩,他还故意将餐桌变小,只能容纳四个人,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大公的妻子索菲和他丈夫同桌享受宴席,而不受羞辱。威廉二世在国际上的名声不是太好,在英国他一直被视为有战争倾向,法国人内心厌恶他,俄国人更是对他不屑,因此大公的去世令他更加孤悲。尽管如此,但就是否支持奥匈帝国军事行动,他也暂时不愿意明确表态,大多数都是口头上的“空头支票”。在英国,几乎是为国际事务而生的《泰晤士报》,他们不可能忽视巴尔干发生的事情,并且还将斐迪南大公夫妇可悲的婚姻编织成了一场大戏,极力渲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极大的悲痛。不过,一周后《泰晤士报》就将风向标转向了爱尔兰事务,虽然它没有法国的“卡约丑闻”风流,但对于英国人而言性质却非常严峻。萨拉热窝事件两周后,俄国驻波黑大使哈特维希拜访了奥匈帝国大使馆,原本是消除两国之间的误会,但没想到就在拜访当日哈特维希心脏病发作死亡。第二天,塞尔维亚新闻大显身手,奥地利人谋杀了俄国大使哈特维希,塞尔维亚民族分子更是将他塑造成反对奥匈帝国暴政的烈士,其葬礼规格直接升到国家元首级别,并且还为他竖起一座雕像。在大战没有爆发之前,没有人预料到战争的规模竟如此之大。“黑手会”没有触发世界大战的动机,但他们有挑起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人之间的意图。奥皇虽有重大责任,但他也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只是批准者。俄国作为同是斯拉夫人,强烈呼吁不要惩罚塞尔维亚,尽管他们提前有军事行动,但预防大于战斗,正如尼古拉二世所言“我不想为大屠杀负责”。德皇当听到奥匈正式宣战,气的怒不可歇,虽然他有纵容奥匈的嫌疑,但对于发动战争的态度,他也是基于英国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而法国向后撤退十公里的军事行动,更像是给德国方的烟雾弹。德国虽然入侵比利时,但也不至于引发世界第一次大战。最后,随着美国的加入和俄国的退出终于结束了,但大战对后世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除。正如电影《西线无战事》,或许从来就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战争呢?老魏讲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9677.html
上一篇文章: 推荐不出国门,如何看遍柏林戏剧节好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