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驻波黑大使季平通过视频连线接受波黑塞族共和国广播电视台专访,就中波携手抗疫以及双方在基建、能源、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发表看法。专访于8月11日作为黄金时段特别节目播出,实录如下:
主持人:大使阁下,我代表塞族共和国广播电视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波黑以及塞族共和国同中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东方电气建成了斯塔纳里火电站,国药集医院,塞族共和国政府还同山东高速签署建设巴尼亚卢卡—普里耶多尔高速公路的协议。作为中国驻波黑大使,您对近年来两国合作取得的进展是否满意?
季大使: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中东欧合作带动下,中波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同塞族共和国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斯塔纳里火电站实现盈利,不仅为塞族共和国提供了清洁能源,还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我听说,斯塔纳里区人均收入已跃居塞族共和国首位,当地政府用火电站缴纳的税收修路、建学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为我们双方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但并没有阻挡双方的合作热情。中企承建的达巴尔水电站日前顺利签约,我和维什科维奇总理通过视频共同见证了这一特殊的签约仪式。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电力紧缺问题,并有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引擎。巴尼亚卢卡—普里耶多尔医院项目也在加紧推进,相关中企正在与业主就新的设计方案进行磋商。期待双方共同努力推动项目早日落地。
中国同塞族共和国合作不断发展,得益于双方合作较强的互补性,得益于双方人民的传统友好感情。双方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平等相待,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通过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当前,战胜疫情、复苏经济是大家的共同和紧迫任务。中方愿积极推进同包括塞族共和国在内的波黑各实体或特区的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尽一份力,为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献一份心。
主持人:去年,来波黑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增长99%,然而大多数仅到访波黑联邦,到访塞族共和国的较少。您认为是否应从官方机构层面作出安排,向中国游客介绍塞族共和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特别是与反法西斯人民解放战争有关的历史遗迹?很多人不了解二战期间科扎尔人民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和塞族人民都经历了苦难,(相似的经历)是否也是连接两族人民以及中国和塞族共和国的一条纽带?
季大使:在中波免签协议的带动下,中国已经跃居波黑第二大外国游客来源国。塞族共和国也日益受到中国游客的青睐,年到访塞族共和国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89.3%。塞族共和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中国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如维舍格拉德旅游部门专门编制了中文导览手册,亚霍里纳雪山为上百名中国运动员集训提供便利,还有不少中国游客在特雷比涅市过夜,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疫情给中国游客访波带来冲击,但我相信疫情过后,波黑仍将是中国游客的重要出游地。为更好地迎接中国游客回潮,我们愿意与塞族共和国有关部门合作:加强道路、机场、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银联卡、移动支付等现代金融手段;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细分旅游市场,例如推出针对年轻人的漂流、滑雪、山地车等“野外游”,针对中老年人的对反法西斯斗争“怀旧游”,针对白领热衷于慢生活的“古镇游”、休闲式的“采摘游”以及体验式的非遗“文化游”,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同时建议波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在华宣介,一方面希望业内人士积极参加中方组织的旅游博览会,中方将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波黑免费提供国家展位。另一方面与中国旅游网站合作,还可考虑借助17+1合作框架下的“马可波罗旅游奖”等平台扩大影响。中国和塞族共和国的旅游合作大有可为,相信更多中国游客将慕名前来。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双方教育领域合作亦取得进展。年,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揭牌设立。巴尼亚卢卡大学语言学院计划开设跨学科部门,教授课程包括中文、中国哲学、塞语和外交。对此您怎么看?这是否会促进中国人民和塞族以及波黑其他民族人民间相互了解?
季大使:语言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多掌握一种语言,就等于多了一把广交朋友、认识世界、开启未来的钥匙。近年来,汉语热在波黑持续升温,在塞族共和国更是如此。汉语成为了塞族共和国中小学法定第二外语,四所中小学正式开设汉语课程,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屡迎“报考热”。我们使馆就雇用了一位东萨大汉学系的毕业生,她工作出色,已经成为使馆大家庭的重要一员。今年复活节之际,她给使馆全体同事送来了一篮彩蛋以示祝福,让我们十分惊喜。我们也每年都邀请她和其他波黑同事与我们共度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佳节,共同分享节日喜悦。
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于年成立后,为更广大的塞族共和国朋友们打开了一扇“中国文化之窗”,在巴大孔院外方院长李莲娜和中方教师们的努力工作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与中国结缘,续而赴华深造或入职中国企业。我们希望巴大孔院越办越好,为双方交流和民心相通做出贡献。
巴大语言学院计划开设汉学研究系,既是双方传统合作的延续,也打造了全新的人文交流平台。期待该学院继续培养更多中波友谊与合作的传承者,中国驻波黑使馆愿积极提供协助。
主持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很多国家遭受了人员和财产损失。由于中国人民自律、坚强、专业,中国成功战胜了病毒。中国还向其他暴发疫情的国家伸出援手,彰显团结。中国向塞尔维亚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其中一部分分给了塞族共和国。巴尼亚卢卡华商主动发起抗疫捐款,通过您转交给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多迪克,传递出友好信号。中国人民表现出了自律和可靠,无论身处哪个国家,都为当地经济作出了贡献。如今,新冠肺炎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放眼全球,我们能够从这场疫情中学到什么?
季大使: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告诉我们,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休戚与共。面对不分国界、不论民族的全球性挑战,团结一致,才能共克时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我们的抗疫合作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中国暴发疫情时,多迪克主席第一时间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支持,巴大师生积极为中国捐赠口罩,我们对此铭记在心。巴尼亚卢卡出现疫情后,中方第一时间反应,分三批向塞族共和国捐赠了呼吸机、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积极组织同巴大医学院等机构开展防疫防控经验视频交流会。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也纷纷施以援手,同当地社区守望相助。“困难中的朋友才是真朋友”,中方愿继续向塞族共和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后疫情时代,是加强跨国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是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各方都要从疫情中吸取经验,对历史交出自己的答卷。中方坚信,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17+1合作的伙伴,我们将以更紧密的合作为世界作出表率。相信只要各方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走团结、合作、共赢之路,我们这个世界就一定能够在战胜疫情后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