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在难民涌入的柏林,他捧起了金熊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7/10/8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第66届柏林电影节上,评委团主席梅丽尔·斯特里普把最高荣誉“金熊奖”颁给了意大利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的《海上火焰》。还记得他曾凭借《环城高速》摘得过年的威尼斯金狮奖,这次罗西同样带来了一部“纪录片”,征服了现场媒体和评委团。

《海上火焰》在场刊评分上一路以3.3分领跑,“众望所归”地拿下了本届柏林大奖。这也是柏林电影节第一次把金熊颁给纪录片,虽然比戛纳和威尼斯晚了几年,但也可以看出组委会在形式和选材上的求变之心。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罗西的创作“太贴近时代了”,向来青睐政治素材的柏林,几乎不可能错过这部作品。《海上火焰》聚焦的,正是当下最热门,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也最具争议的难民话题。一个普通的意大利小岛兰佩杜萨,因为成了中东难民逃亡欧洲大陆的跳板,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居民们在日常打渔的同时,难民们也在超载的小船登陆,经历着随时随地的死亡。

二者看似并无尖锐的矛盾冲突,却通过男孩的眼睛,树立起最逼近真实的观察,提醒着今日欧洲面临的巨大压力。其实即便没有导演的“提醒”,这里每天的新闻都充斥着中东难民的行程,譬如感动无数人的小艾利之死,这种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一直就是西方知识分子和电影创作的原始母题。

最佳导演奖得主米娅·汉森-洛夫,可算是法国当红的女导演之一,她的经历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在《电影手册》担任过编辑,私人生活上,她还是张曼玉前夫、法国导演阿萨亚斯的现任伴侣。《将来的事》是洛夫第五部长片,最大的卖点是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挑大梁,不知作为评委会主席的梅姨是如何看待这位法国演技派女神的,二者可以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演理念。遗憾于佩尔未能在柏林完成“大满贯”。

洛夫的导演奖,更像是对传统的欧洲生活剧的一种补偿。于佩尔在《将来的事》中驾轻就熟地饰演一位女教师,遭遇丈夫出轨、母亲寻死、编辑逼稿债等中年危机的她,在一系列生活不顺中避身而过,纯粹靠演技撑起了这部“生活风暴”。于佩尔在片中举重若轻的表演,让原本有些狗血的剧情最后平稳落地,女导演洛夫给出的洒脱和乐观姿态,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肯定。

菲律宾影片《悲伤秘密的摇篮曲》或许是本届柏林电影节最大的噱头,长达八小时的影片对每一位观众都是一场考验,即便是阅片无数的资深影评人,也难以抵御这种长时间枯坐的煎熬。《悲伤》的上下半场放映用了整整一天,有人在位子上呼呼大睡,也有人逃出去吃饭办事儿再回来接着看,还不影响剧情理解。《悲伤》是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对观影极限的又一次挑战,不仅片长达到了分钟,内容也及尽晦涩沉闷。对于西方人而言,19世纪菲律宾在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下的历史是遥远而陌生的,《悲伤》的黑白摄影和固定长镜头,具有美学上的独特价值,但大量不明所以的对白和喋喋不休的历史人物,更多的功用,还是导演本人向西方做出的宣讲姿态。

突尼斯影片《赫迪》虽然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但导演简直是欧洲影展专业户,比利时的达内兄弟。影片也继承了达内“贴近主角”的记录式风格,聚焦一名被父母包办生活的青年,挖掘着北非地区世俗化过程中的个人“觉醒”,让人想起了今年入围奥斯卡的《野马》。

相比之下,《公社》的导演温特伯格和《萨拉热窝之死》的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都是已经在国际影坛上扬名的地区大导。前者的《狩猎》揭开了冰冷的人言可畏,这次的《公社》则偏向讽刺喜剧,夫妻为了维系集体生活而做出的荒诞行为。同样是社会扭曲的寓言,同样是遭遇丈夫不忠,女主角迪斯霍尔姆的表演不输给于佩尔。塔诺维奇在剧情编排和节奏控制上颇具天赋,当年横空出世的《无主之地》就征服了奥斯卡,这次的《萨拉热窝之死》也是利用封闭的环境和针对性的群体,塑造了一个既有戏剧性,又有历史背景的故事。一方面是酒店负责人为“萨拉热窝事件百年庆典”而焦头烂额;另一方面则是员工们为了待遇酝酿着一场大罢工,巴尔干半岛错综复杂的民族恩怨交织在小小的酒店中,无从逃避。至于编剧奖得主的《爱情合众国》,则是女性主义在历史上的视角,和波兰上次获得奥斯卡的《修女艾达》一样,用女性的情感聚散见证了这个社会对她们的亏欠,色彩和构图让人印象深刻。

三十多年来,柏林电影节可算是对华语电影最早、也最热情的西方窗口,也见证了第五代的横空出世到第六代的迷失。

《白日焰火》勇夺双熊的一幕记忆犹新,本届虽然只有一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所幸没有空手而归,也算是为失落的中国电影挽回了一点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