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各大国,逐渐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新兴强国快速崛起并因本国利益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国际关系格局面临着巨大挑战,维也纳体系难以为继,两次海牙国际会议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并成了新旧势力对抗的舞台。这两次会议试图在世界霸权、殖民利益、军事实力等方面维持各国间的相对平衡,避免各国间的矛盾直接演变成军事对抗。虽然这两次和平会议最终以失败告终,没能阻止一战的爆发,但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牙会议因何召开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国家间交往模式的。19世纪后期,生产关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发生改变,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愈发明显。此外,伴随着整体世界的形成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尤其是对殖民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外扩张的步伐和力度日益加强。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和老牌强国间的矛盾是海牙和平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老牌殖民帝国以英、法、俄为代表,他们占据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日、美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它们所拥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这种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利益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新兴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德国想称霸欧洲,建立一个包括奥匈、巴尔干、小亚细亚、波罗的海沿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荷兰和比利时在内的“大德意志帝国”同时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建立一个包含亚、非、拉美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大日耳曼殖民体系;奥匈帝国想要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获得优势。
英国为维持其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想从土耳其手里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巩固其在埃及的利益;法国想从德国手里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报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恢复其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沙俄既想实现“黄色俄罗斯计划”,在中国获得利益,又想在巴尔干地区获得军事优势,进而夺取黑海海峡,占领整个伊朗。总之,19世纪后期的欧洲列强均积极扩张,各国间利益冲突明显加剧。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召开的另一原因则是军事同盟和军备竞赛的压力。早在第一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之前,欧洲就已经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俄、法两国军事集团。
为了保证在新一轮争夺里取得优势,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整军备战,发展军事技术,开展军备竞赛。首先军费预算剧增。自-年欧洲各列强军费预算约增长了50%,到20世纪初呈现持续缓慢上涨趋势。其次是军事技术革新。野战炮的射程由3.8千米提高到了7千米,射速由原来的3~5发/分钟提高到5-10发/分钟。德国、法国、奥匈先后于年年和年使用这种大炮装备陆军。最后是海军军备竞赛。年3月28日德国国会通过了德国第一个海军建设计划,向英国的海上霸权发起挑战。德国海军军费从年到年增加了9倍多。
英国为捍卫其海军“两强标准”,海军军费增加了8倍多。其他国家在海军建设方面也纷纷投入大量财力,但受财政限制,跟英德相比数量相对较少。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由于财政问题而力不从心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建议在海牙召开和平会议以便为自己的竞争赢得时间。年5月18日至7月29日,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共有26个国家出席。会议虽然通过了两项口头协议、三项公约以及三项有关限制军事行动的宣言,但是各国在削减军费和裁减军队等问题上并无诚意,所以在军备限制上没有取得丝毫成果。
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后,帝国主义国家间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殖民地争夺战此起彼伏。在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斗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年提出召开和平会议的建议,并提议仍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出面召集。因其间爆发日俄战争和年俄国革命,第二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一直延期到年才得以召开。第二次海牙会议仍然没有就限制军备问题形成实际的限定条文,它确认了第一次海牙会议通过的关于限制使用新式武器和军费开支的空洞决议,通过了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的第二、第三项宣言:确立了10个有关中立国及海舰法规问题的新公约;表达了一些关于如何调整海战法规和召开第三次和平会议的建议。
可以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是第一次会议的扩大与继续。两次海牙和平会议,并没有讨论如何保障和平,却花费诸多时间讨论和制订有关海战和陆战的种种规定,这是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征兆。两次海牙和平会议以后,国际气氛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和平、稳定,帝国主义列强继续疯狂扩军备战,军费开支急剧增加。—年,德、奥、英、法、俄军事预算约增加了73%。各国的常备军也不断增加,截至年,俄国现役军人达87万,法国现役军人达80万,奥匈帝国达44.5万。与此同时,英、德之间海军军备竞赛也愈演愈烈。
早在年,德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海军建设计划,计划到年德国海军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较前一个时期增长一倍。年6月12日,德国国会通过第二个海军建设计划。在年的英德限制海军谈判失败后,英国政府决定:“德国以后每建造一艘大军舰,英国就要造两艘来回答。”德国政府也坚持:“谁要是限制它的军事力量,就意味着战争。”年英德又一次谈判英国要“若德国承认英国的海军优势,便在殖民地方面做出让步。”英国坚持2:1的比例,德国坚持10:16且要求英国放弃“两强标准”,双方谈判最终破裂,海军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年即第二次海牙和会结束后7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人类终究没有成功避免世界大战的来临。就其出发点而言,海牙和平会议是为了限制列强间的军备竞赛,以保护和平,避免战争爆发,这无可非议。但是各国在利益的驱动下,尤其是新兴国家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而老牌国家要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面对彼此间无法协调的冲突,世界规模战争的爆发成为一种历史必然。素有野心的俄国居然做起了和平会议的提倡者和发起人,使和平会议并非为了和平而召开,而是为未做好战争准备的国家赢得时间。
所以在和平会议上,并没有签订关于限制军备的有效条例,却签署了一些与大战爆发无关痛痒的空头文件。虽然这些文件在后来也产生了不小影响,但是对于避免战争却于事无补,反而使和平会议像是大战爆发前的闹剧一般。海牙和平会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角力注定会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向来“独善其身”的英国也不得不调整政策,与法、俄结盟,以对抗德、奥匈、意三国同盟。战争的到来已不可逆转。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励!如果想看更多就北京皮肤病医院北京普通的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