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萨拉热窝步行街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8/12/17

真佩服自己的“英明”,萨拉热窝的“公寓”又订在了步行街上。说实话两次预订“公寓”都订在步行街上其实都是“蒙”的,都是在“booking”(旅馆预订平台)上设置了范围,尽量靠近市中心,再设置价钱范围,选好旅馆后在平台自带的地图上大致看一下,感觉离市中心不远就敲定了,至于实际上在哪个地点,在不在步行街上根本不知道,因为地图上并没有标出“步行街”的位置,而且从来也没有去过那地方,心里自然不会那么有数。

萨拉热窝的步行街跟贝尔格莱德格调完全不同。贝尔格莱德的步行街是现代风格,时尚,流行,新潮。萨拉热窝的步行街传统,老旧,拥挤,土得直掉渣。毕竟贝尔格莱德原来是南斯拉夫的首都,气派和格局肯定比较大器些。萨拉热窝原来可能就是个一二线城市,发展程度还是稍差点。

很多人一听说我们来萨拉热窝旅游,纷纷打听“瓦尔特”的情况。这不,瓦尔特当年用机枪扫射德军的钟楼就是这个,就座落在步行街上。电影里后来瓦尔特攀着绳索从钟楼上溜下来逃命,现场看看实在是不可能,四周都是德军士兵的情况下就是从钟楼上飞下来也被打成筛子了。瓦尔特那部电影虽然拍的还不错,穿帮镜头也不少,比如电影里的德军A军团的坦克部队竟然用的是苏联坦克。还有,电影开始的时候假瓦尔特和一帮游击队员已经跟德军巡逻队干上了还专门上到路基那么高的铁路上逃跑,恐怕人家看不见,纯粹是找死。当然,这部电影的音乐绝对是超一流的,可以跟“追捕”里的“杜秋之歌”相提并论,属于终身难忘一类的。

萨拉热窝的清真寺密度之大实在是出乎意料,感觉到处都是圆顶和尖塔。据网上资料波黑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口是穆斯林,街上的妇女也有很多包着头巾穿着长袍,男人倒是衣着比较平常,基本上没有看到穿长袍的。

步行街大概不到一公里长,这段距离内就有三四座清真寺。

街上看到的很多人明显带有中东特征,原来几百年前这里曾经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过,现在的穆斯林人口都是当时被同化的。

步行街跟国内新开发的许多“古镇”高度相似,商铺大部分是卖工艺品的,首饰围巾女包和各种纪念品等等。然后就是一家挨一家的餐饮店。

逛到这里时忍不住买了两个布包包。卖包的小姑娘很坚定,15马克一个(大约60元人民币),不还价。

早上出来路过这家餐馆,被里面漂亮的庭院吸引住了,就进去吃了一顿早餐。食物是本地风味,挺不错的。

洗手间在地下,总算用了一次不另外收费的洗手间。

这家餐馆就在“瓦尔特”钟楼下面,钟楼旁边就是老游击队员钟表店老板谢德和假联络员约会的大清真寺。当时德军上尉毕绍夫主要目的是为了抓住瓦尔特,绝对不应该用钟楼上的机关枪打死谢德而坏了大事。呵呵,越想越觉得电影里的情节不靠谱,带坏了中国的影视业,出了这么多的抗日神剧。

路过这家阿拉伯素菜馆时遇到一个满脸笑容执着揽客的小伙子,就是后面露出半个脑袋的那位,一定要拉我们进去吃饭。我们刚吃过饭一点也不饿,于是说晚上再来,小伙子一直追问几点钟过来,我们随口说6点吧,小伙子就指着靠门口的一张桌子说:这张桌子位置最好,我给你们预订上了。差不多6点钟的时候,我们转回来看了看,看见桌子上果然放了一张白纸,上面用英语写着:6点钟,已预订。擦!内心真的被震撼了一下,这小伙子也太一诺千金了,幸亏我们转回来了,不然我天朝上邦的信用何在?

我们点了几样阿拉伯式素菜,吃饭的时候这家店里的每一个人都过来跟我们聊天。这位老板说我们是他们这家餐馆的第一拨中国客人,餐馆已经开张好几年了,真是好不容易啊。老板问我:我觉得真奇怪,你们中国人不管到哪儿只吃你们中国饭,从来也不吃其他食物,为什么呢?我说:都差不多吧,你们如果出国旅游恐怕也是先找自己习惯吃的食物吧?他脸色一肃,喃喃说道:这倒也是。。。可不是嘛,你连肉都不吃,恐怕连出国旅游都不敢。后来听说我们也是第一次吃阿拉伯餐,高兴地大叫:哈哈,今天真是个好日子,第一次有中国人来本店吃饭,而且你们也是第一次吃阿拉伯饭,哈哈哈。。。整个店里一派喜洋洋的气氛,真的很有意思!

这是个图书馆。

“瓦尔特钟楼”是萨拉热窝的重要地标,走到哪儿都看得见。

这就是毕绍夫追击瓦尔特时穿过的铜匠铺街,现在仍保留有不少铜匠铺。一般都是店面外面摆了很多铜器,店里面就是工作坊,里面总是有人正在敲敲打打制作铜器,也就是些锅碗瓢勺碟盘类的家什,也有些工艺品。看样子制作铜器是这里的传统。

这就是德军司令部宣读认领游击队员尸体通知的那个广场,现在是步行街的一部分。

欧洲风味的大排档。

魏小林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