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那些优秀照片中的ldquo电影镜头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8/6/15

实在不敢厚此薄彼,说摄影借鉴了电影手法。如果从二者的渊源来看,是摄影之树挺立之后,才开出电影艺术的似锦繁花。本是同根生,花开香万家。它们有共同的基因联系与血脉传承,一静一动,共同记录着大千世界,传播着视觉信息,表达着冷暖真情。因此,千万不要误解,本文标题的意思其实是,从电影的角度来审视那些静态的优秀照片,带来或许是简单比对,或许是新的发现,或许是某些启迪。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看到摄影作品时会说:“哇,跟画一样”;看到绘画作品时会说:“哇,跟照片一样”。不仅如此,看到摄影作品时还可能会说:“哇,跟电影画面一样”;而看到电影画面时会说:“哇,截下来就是一张摄影作品”。这充分说明绘画、摄影与电影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视觉化的图像,都具有影调和色彩,都是一种空间形式的构成。黄金分割、色彩对比、光影效果、线条运用等等,这些技巧我们太过熟悉,熟悉于绘画,熟悉于摄影,也熟悉于电影。我们从绘画的角度审视过摄影,因为它们之间有过割扯不断的关联;我们从摄影的角度审视过电影,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血脉传承的基因。但我们却很少从电影的角度审视过摄影,因为在动与静的禀性上二者似乎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楚汉鸿沟,在纪实与导演的手法上二者似乎存在着泾渭分明的职业界限。

但事实上,如果从影像表达与叙事的角度来看,二者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诗歌是语言,散文、小说也是语言,差别只是体裁的不同。摄影既然已从“加法艺术”的绘画中汲取过丰富的营养,那为何不能在与“视听艺术”的电影的比对中获取新的灵感与发现呢?

我们知道,摄影抓取的是瞬间影像,影像所表现的瞬间通常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个情境的背后通常又有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当这些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介入到这个情境中时,情境中的事物就不再是人们看到的简单的形象和行为,而是隐含了社会意义的某种主题。

同样,电影画面首先是用于叙述故事情节的,它同样处于情节所规定的情境之中,而每一段情境的背后又是剧本的主题。我们对任何一段电影画面的解读都离不开剧本所界定的剧情。如果说电影画面必须时刻围绕着剧情的话,那么纪实摄影作品的瞬间与社会时代背景更是须臾难离,谁能否认社会本就是一个大舞台,编剧就是你我他。如此一来,如何充分挖掘并发挥影像叙事的长处,实在是摄影与电影共同面临的课题。

限于篇幅,这里只谈三个方面:镜面反射、平面分割与纵深空间。

一、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既包括镜子的反射,也包括玻璃、水面、地面等光滑物体的反射。在电影中,镜子是很常见的重要道具,能起到很多作用。最直接的作用体现在,在拍摄环境局促的条件下,利用一面甚至多面镜子可以扩展空间,同时也可以增加视觉空间的丰富性。镜面反射可以很方便将本来需要切换的两个画面集中到一个镜头之中,使叙事拥有了一定的修辞效果。

例如,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佩格的女儿金深夜回到家里,她没有惊扰父母,悄悄走进自己的卧室。在照镜子时突然发现床上躺着的爱德华,吓得惊声尖叫起来。这里镜面反射的运用既交待了故事情节,又将两人同时呈现于一个画面之中,增加了此刻的紧张气氛。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观众知道一切,而金却一无所知,镜面反射又恰恰为金发现爱德华提供了可能。观众在揪心:她什么时候会发现?她怎么还没发现?她发现后会有什么反应?爱德华会如何应对?正是这样的画面诱使观众产生了这样的观影心理。此外,冷暖色调既起到了分离前后景的作用,又强化了此刻情绪上的对比。

《剪刀手爱德华》电影截图

在香港电影《甜蜜蜜》中,李翘与黎小军道别之后,黎小军转身离去。看着他的背影,五味杂陈的李翘猛然将头靠在方向盘上,却无意间按响了汽笛,惊起了尚未走远的黎小军。他转身回望车里的李翘,四目相对之中,缓缓向她走来。此时,镜头通过车的后视镜,巧妙地将两人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通过焦点的前后变化,我们依次清楚地看到两人的表情和眼神,对剧情的发展充满期待。想象一下,如果这里舍弃这一画面,只用两人的镜头不断切换,你还能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两人之间那种欲说还休、潜忍待发的绵绵情愫吗?

《甜蜜蜜》电影截图

有时候,利用镜子可以扩展心理暗示的空间。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段小楼与程蝶衣在后台背对背各自画着脸谱,他们从镜子的反射中看到的对方如镜花水月般飘渺不实,从而强调了二人的距离感,孕育着矛盾冲突。额外提一句,在这个画面里,“霸王”有棱有角的镜框与“虞姬”带有曲线的镜框其实是两人性格上阳刚与阴柔的一种暗示与吻合。

《霸王别姬》电影截图

有时候,镜面反射又会形成透明重叠,将两个或多个画面的信息集中在一个画面中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这几个画面要素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和母亲在经过街边橱窗时,橱窗里的电视机正在播放猫王的演唱。母亲惊讶地发现,已经是大明星的猫王竟然是她曾经的租户,而猫王的舞蹈动作竟然取材于阿甘不灵便的双腿。在专门给出电视画面之后,自然切入母子俩人的反打镜头,这时橱窗玻璃反射的电视画面内容与母子俩人的表情同时叠加在一起,形成透明重叠,各方信息全聚于此。

《阿甘正传》电影截图

镜子还是特有的关于真实与虚幻对话的道具。在电影《人工智能》中,刚刚来到莫尼卡家庭的机器人小孩戴维看到桌上摆放的相片。他走近相片,面部叠映于莫尼卡一家三口的全家福上,将他渴望加入这个家庭、渴望被爱的心理展露无遗。同时,也在暗示观众他在这个家庭的出现不过是一个影子而已。随着镜头的移动,落幅最终止于莫尼卡的儿子马丁的照片上,戴维的影子再度叠映其上——他不过是身患绝症而被冷冻的马丁的影子,他无法成为真人。

《人工智能》电影截图

运用镜面反射的摄影佳作并不少见。从某种角度来说,镜面反射是一种比较讨巧的摄影技法,在初学者手里至少可以增强作品的“陌生化”程度,在大师手里往往成为游刃有余的摄影语言。

这是荣获第8届“华赛”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单幅金奖的作品。我第一眼看到它时,以为这是某部电影的剧照。它利用了大巴车车窗玻璃的反射,将车内“一张天使般的脸孔一双写满未知的眼睛”与车外撤离的人群、环境等元素形成透明重叠,既有视觉点,又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这对新闻摄影来说太难得了。而且,反射把两个空间的场景融入到一个镜头之中,使画面变得更为含蓄。与这张照片拍摄手法几乎一样的获奖照片是第56届“荷赛”一般新闻类组照二等奖作品《新月》中的一张,有兴趣者可以找来做一番比较和解读。

《撤离》路易莎·格里亚马奇摄

年2月27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附近的比雷埃夫斯港口,一名从利比亚班加西港口撤离的孩子在一辆大巴上张望窗外。一艘由外国使馆安排的渡轮载着数百名来自大约16个国家的乘客从利比亚撤退。

美国纽约的世界著名摄影大师艾略特·厄维特的《加州之吻》同样是运用了镜面反射的佳作。这幅作品利用了汽车后视镜,将一对情侣拥吻的幸福瞬间与加州海岸的落日余晖组合到一起。由于镜子反射的画面是顺光,因此摄影师很便利地抓取到了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从而形成了主题。这里镜面反射帮了大忙。试想,即便你当时有条件坐到这对情侣的汽车后座上,又碰巧两人毫不顾及第三者的存在,全身心投入于二人世界,能拍到的也只是逆光的剪影。那主题可能就不是“吻”了。同样是利用汽车后视镜,《加州之吻》与电影《甜蜜蜜》在技法上可否做一对照?你是否也对这样的画面产生情节的想象和故事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艾略特·厄维特还是一位电影导演,而且他说过:“学好技术,这并不困难。仔细学习以前摄影师的作品和古典画作。多看些电影,并从中学习。”

《加州之吻》艾略特·厄维特

年的加州海岸,落日余辉洒落海边,汽车后视镜里,一对情侣在热情拥吻。

再看第七届“华赛”非战争灾难重大新闻类单幅银奖作品《泰国红衫军》。街头的积水映出一个与新闻事件上下完全颠倒的倒影,这是摄影师的态度,还是摄影师的思考?它让我想起了摄影理论家藏策的一句话:纪实摄影的真谛其实不在于还原“真实”,而在于营造一种意义的象征系统。

《泰国红衫军》帕偌旺弥撒摄

5月1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一名反政府红衫军对着燃烧的汽车投掷轮胎。

再多看两张吧。同一届“华赛”中同类别的两个获奖作品,居然都用到了镜面反射。第六届“华赛”文化艺术娱乐类单幅金奖作品《巴基斯坦模特》。

《巴基斯坦模特》丹尼尔·贝里胡拉克摄

年11月6日,巴基斯坦时装周,巴基斯坦模特表演前在后台。

第六届“华赛”文化艺术娱乐类单幅铜奖作品《镜中人》。

《镜中人》胡安·麦迪那摄

年12月2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一名“Momix”舞蹈团的演员在演出中摆出高难度的姿势。

二、平面分割

在电影画面中,常常会用到平面分割的方法把屏幕分割成几片小的区域,这些分割出来的区域成为视觉化叙事的独特工具。平面分割的第一种方法是分屏(类似于拼版照片),可用于展现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情节进展。这里重点要讲的是第二种方法,即利用镜头中的一个真实的物体进行画面分割,比如地平线、门窗、墙壁、树木、电线杆、不同光线形成的影调和光影造型等。

平面分割可以强调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引导观众注意力以及对故事情节做出评价。而且被分割出的画面之间或相互比照,或相互对比,或相互关联,或形成隐喻。

比如电影《非诚勿扰》中的一段相亲的场景。背景中始终处于葛优饰演的秦奋与“性冷淡女”之间的墙柱和椰子树将画面一分为二,即便没有台词,画面本身也已清晰地强调两人之间难以调和的分歧与隔阂,预示着相亲失败的结果。这是电影里最常用的方法。

《非诚勿扰》电影截图

再比如,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庄士敦要给溥仪配眼镜,遭到老妃子们的反对。太傅却比较开明,在劝说老妃子们的画面中,太傅与老妃子们被框入了不同的区域内,恍如隔空对话,真是“时代不同了!”。老妃子们被框入画中画,就像墙上的一幅画或一张照片,似乎生活在另一个时空。

而在庄士敦说服老总管的情节中,也被框入画中画,与上面的镜头极为相似。但这个镜头是移动的,在接下来镜头右移的过程中,两人从分割状态又走到一起,形成交锋,最终庄士敦占了上风。

《末代皇帝》电影截图

在电影《甜蜜蜜》中,李翘和黎小军在告别时,一个在车内,一个在车外,车窗明显地将两人分割在画面的两个区域,形成阻隔,暗示出两人之间的距离感——黎小军已经结婚。不过,这个镜头并非一隔到底,接下来另外一个角度的镜头又将车内车外统一于一个画面之中,消除了任何阻隔。两个画面不断切换,两人藕断丝连、进退不定、犹豫不决、纷繁复杂的心理做了很好的视觉化呈现。这是电影剪辑的特有手段。

《甜蜜蜜》电影截图

分割不一定都是直线的。电影《人工智能》中,机器小孩戴维刚刚来到莫尼卡家,他无法也无需吃饭。在莫尼卡夫妇就餐的餐桌前,头顶环形的吊灯将本来共处一个空间的三人分割于画面两个区域。这既强调了戴维的独特,又使他显得形单影只,与这个家庭格格不入,难以获得期待中的认可。同时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个白色的环形吊灯似乎也给这个高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赋予了一种神秘感。

《人工智能》电影截图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这类场景是电影中非常常见的。火车站的地下游击队员布朗克斯与学生马利士利用盛饭的机会避开德国中士埃德勒,传递重要情报。画面中,里屋和外屋被墙体分开,将敌对双方分割在两个区域。德国士兵成为纵深处的背景,在敌人眼皮底下从容传递情报的画面信息得以表现。这种同时表现对立双方的画面无疑增加了信息量,也增强了紧张感。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截图

再看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影子武士》一开始的画面。信廉(左)为哥哥、武田家主公信玄(中)找到一个替身——一个差点被执行钉刑的盗窃犯。因相貌酷似信玄,被信廉解救下来。画面被摆放在刀架上的武士刀和插着蜡烛的烛台分割成三个部分,三人分处其中,虽衣着、发式乃至胡须几无分别,但身份的差异却一目了然。位于画面中心并坐于白色软塌之上的信玄高度和地位无可置疑,左侧的信廉显然次之,而位于最低位置且近乎画面边角的窃贼被明亮的蜡烛分割出来,明显区分于前两者。相比较而言,分割信玄与信廉之间武士刀却因与背景色调接近,反而不那么明显。那根明亮的蜡烛,既是现场光线的合理来源,也是这名本该受刑的罪犯一线希望的隐喻。

《影子武士》电影截图

光线也可以形成有效的平面分割,比如电影《霸王别姬》中的这个画面。

《霸王别姬》电影截图

我们再来看利用平面分割的优秀摄影作品。

这是第四届“华赛”日常生活类新闻单幅金奖作品《生命之舞》,病房的墙角似乎将画面分割成了两个世界:孩子永远的无忧无虑、不识愁滋味的世界和父母辛酸的、心头满是阴云的世界。这种分割无疑加强了情绪对比,更可贵的是,现场光又形成了画面的明暗对比。

《生命之舞》李强摄

年8月11日17时许,患白血病的5岁浙江义乌女孩吴依飞刚刚换上新连衣裙,不顾手背刚拔下输液针头的疼痛,兴奋地在北京道培艺源病房中为其他小病友跳起了家乡的舞蹈。门外的母亲想到高额的医药费不禁落泪,当警察的父亲忍住眼泪,为妻子轻轻擦拭泪水。

下面这张《婚礼前的等待》堪称平面分割的佳作。画面很巧妙地运用布帘进行分割,分成两个叙事空间,各自表达,相得益彰,共同呈现着一个温馨的时刻,讲述着一个幸福的故事。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或许设计导演出这样一个画面不算难,但从纪实摄影的角度来说,这种画面却十分难得。这多像是一个故事片的场景啊。更为难得的是现场光线的配合。

《婚礼前的等待》朱健兴摄

年1月2日是盲人按摩师周正贤的结婚喜日。一大早,这位在肇庆打工多年的怀集山区残疾青年还忙着为顾客按摩,一旁是新娘莫秀珍一脸幸福地在等待。

第四届“华赛”文化、艺术类新闻单幅金奖作品《人体热的冷思考》同样利用了分割。这是摄影师独到的发现。在其他人热火朝天地挤在台前挥汗如雨地紧张拍摄时,摄影师却独辟蹊径,将一柱之隔的前后台呈现于一个画面之中,两个空间,两个氛围,柱子对画面的分割加强了这种对比。“人体热的冷思考”首先是摄影师的冷静与思考。

《人体热的冷思考》张村城摄

年3月10日,一位人体模特在后台上休息。近年来,随着人体彩绘、人体摄影在中国热起,各种打着以人体艺术为噱头的商业活动、艺术活动也层出不穷,让许多影友和普通市民应接不暇。

下面这张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作品《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是一目了然,被卷帘门分割的画面的两个部分分别呈现着新闻事件的要素,又相互关联在一起,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会有缺憾。不过,我不喜欢这个作品的标题。

《人间自有真情在》程昌福摄

年1月3日下午1点多,浙江省丽水市大水门附近浓烟滚滚,只见街弄里一家民房楼上火光闪闪,还夹杂着液化气瓶的爆炸声,一青年男子边跑边打手机报警,消防队员闻讯赶到现场进行奋力抢救。一会儿,房屋的女主人得知后赶到现场,见此情景,她靠着卷闸门拿出手机含泪向家人诉说这一不幸的消息。

这张第四届“华赛”文化类单幅铜奖作品则利用了舞台边缘或者明暗影调或者冷暖色调形成平面分割作品,使主题的表达显得极为含蓄,彩排就是彩排,遮遮掩掩,决不公开,让你对精彩的正式演出充满期待。

芭蕾舞《天鹅湖》彩排王嘉宁摄

年12月31日,北京,芭蕾舞《天鹅湖》彩排中。

可以肯定的是,下面这张照片如果没有病床床头的铁栏杆对画面的分割会索然无味。当栏杆变成一种画面的结构因素时,就会引导读者跳出现实,去寻求一种象征性的联想或是一种意义的理解。

《静静守护》卡伊斯·尤斯因摄(获得第九届华赛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单幅金奖)

年11月22日,在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一名被22岁男子强奸的5医院床上。她的家人守护在她的身旁。

再看获得第56届“荷赛”体育运动类单幅二等奖的作品。不管你用何种理论和方法进行解读,平面分割在这里都是显而易见的。

《热身》中国摄影师储永志拍摄

年7月10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少体校体操训练馆内,一群体操小选手正在进行训前热身活动。

《早晨》SΦrenBidstrup摄

年在意大利Jeselo暑期假日野营地拍下了人们早起的情景。日常生活类单幅二等奖

其实平面分割法有点类似于摄影构图中的加框法,两者都能起到强调拍摄内容的作用。但不同之处在于,平面分割必然使画面形成两个或以上区域,拍摄内容在这些区域内相互对比或对照,从而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而加框法一般只形成一个区域,将拍摄主体置于这个区域,可起到强调的作用,而且框架作为前景,有时还可美化画面。但如果加框形成两个以上区域,则与平面分割几无区别。

三、纵深空间

纵深空间是三维世界呈现在二维屏幕上时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能让人体验到深度,也使画面的视觉张力增强。与平面分割不同的是,纵深空间为在深度方向增加表演区以及场面调度提供了方便。观众的目光可便利地从前景往画面深处游移,将各要素联系到一起,读懂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这个画面会让我们想起前面提到的平面分割,只是略有不同,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纵深。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与校长讨论阿甘就学的问题,阿甘坐在门外的长椅上,尽管门将人物分割在两个表演区,形成门里门外两个空间,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平面分割了,而是由众多深度线索创造的两个纵深空间。需要指出的是,该镜头是一个摇镜头,是从画面左侧带有纵深的走廊摇到同样带有纵深的办公室。不难发现,阿甘背后的墙壁和长椅因透视而带来的斜向线条明显可在画外形成灭点——这其实在镜头运动的过程中已经看到。而敞开的门所形成的线条指向则更为明显,完全可以在画内产生另外一个灭点,再加上阿甘与校长和母亲的大小比例,无疑加强了纵向的透视,形成一个两点透视的画面。主体与背景各自表述,又相互关联。下一个镜头就转到办公室内校长和母亲的中景,因此,这个画面清晰地交待了空间环境与人物关系,要素最全。纵深空间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张力。

《阿甘正传》电影截图

下面这个画面截取自电影《低俗小说》。墙角将画面一分为二,又让我们想到了分割,右侧是平面空间,左侧却明显是一个纵深空间,逃杀者和追杀者的状态同时呈现,增强了紧张气氛。

《低俗小说》电影截图

电影《影子武士》中的这个画面还是带有一点分割的意思,但主要元素却是在纵深方向展开。信玄的遗体被放入大瓮,由船载入诹访湖,沉入湖底。罪犯躲在岸边的破船中目睹这一过程。画面利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形成了纵深空间,所有元素得到呈现。前景的罪犯、破船形成的框架、岸边跪着的武士们、远处湖里的小船,很自然地搭配在一起,空间关系一目了然。

《影子武士》电影截图

类似的画面还有电影《公民凯恩》中的一个经典镜头。前景凯恩太太和柴切尔先生在签订合约,将她的亲生儿子查尔斯(即凯恩)送人,中景老凯恩无奈地看着这一切,虽发出抗议却无力改变,远景的窗外是查尔斯在雪地里玩着雪橇。所有相关角色在这一纵深画面中得到集中,并且指向同一主题。由于摄影机保持不动,镜头很长,观众的视线有足够的时间游走于画面中的三个层次。当然,这样的画面需要一定的景深,使前后景都保持清晰,因此也被称为“景深镜头”。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说过,“景深镜头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地参与场面调度。”

《公民凯恩》电影截图

你是否想到了前文镜面反射部分中提到的《甜蜜蜜》那个例子?汽车后视镜中的李翘与黎小军的身影不也利用了纵深空间吗?没错。但差别在于,《甜蜜蜜》使用的不是景深镜头,而是焦点的前后变化,它替代了观众的目光游移。

你可能还想到了前文平面分割部分提到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个德国中士不也在纵深里吗?没错。这个画面运用了近大远小的深度线索,让我们感觉到了远与近,但是它缺少纵向平面。因此,严格来说它应该属于由纵深空间线索和平面空间线索组合而成的有限空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个画面的色调单一,前后景基本一致,使其深度线索减弱。而事实上,将画面统一成单一色调正是创造平面空间的方法之一。

下面我们看摄影作品中纵深空间的营造和运用。

这是荣获第八届“华赛”体育类新闻组照金奖的作品。我们的目光从屋内的照片到窗户旁边的教练,再延伸到远处的足球场,纵深空间上给足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想想《公民凯恩》的那个镜头。

《因为爱所以爱》刘宇摄

年8月18日,足球教练帕尔曼在自己家中阳台上看着弟子们比赛。他曾在沙特联赛效力,墙上挂着他当球员时的照片。

这是第八届“华赛”日常生活类单幅金奖作品。两列相邻的火车车体很自然地营造出纵深效果,而低角度机位既照顾到了挤满旅客的车厢,又给两车厢之间的天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从而为小贩的跳跃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这种利用线条形成深度线索是表现纵深空间的最常见方法。

《跳跃超载列车》美联社摄影师PavelRahma摄

年1月23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个小贩在两辆过度拥挤的火车上穿梭,销售自己的商品。火车上挤满了回家的孟加拉国穆斯林,他们要回家参加为期3天的伊斯兰教集会。这个集会从年开始每年都举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集会之一。

看看这张选自第56届“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三等奖作品的照片,与上面提到的《低俗小说》的电影截图何等相似?

《阿颇勒之困》美国摄影师JavierManzano摄

纵深很容易形成对比,从而提高视觉强度。

《巴勒斯坦孩子的葬礼》瑞典摄影师PaulHansen摄

在巴勒斯坦,两岁的SuhaibHijazi和他的哥哥Muhammad以及他们的父亲在以色列导弹轰炸中被炸死在屋内,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生死未卜。父亲的兄弟在清真寺为两个孩子举行了葬礼。

《复活节幻想曲》美国奥尔巴尼联合时报保尔·布科斯基摄

年3月1日,在纽约圣保罗Apostle大教堂,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大人们做着复活节弥撒时坐在一旁浮想联翩。

结语

就影像本身而言,除了静态与动态的属性之外,摄影与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影画面都是按照剧本和导演的构思设计和虚构出来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科幻鬼怪题材除外),它更接近“加法艺术”的绘画,缺什么补什么,直到达到理想状态。而摄影画面却只能屈就于生活本身,“生活就是舞台,时刻充满期待”,摄影师捕捉的只能是他所期待的生活舞台的某个瞬间。也正因为如此,电影画面的意义更多地取决于上下镜头的关系,对其读解离不开剧作本身所规定的情境;而摄影画面的意义则更多地源于时代生活的背景,对其读解离不开所处社会现实、社会关系乃至文化传统的关照。

想再次强调的是,既然摄影与电影同根同源,又花分两朵,我们确无必要厚此薄彼。运动影像尽管有着更为重要的因素需要







































白癜风有效治疗
北京那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