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剧场手扎2017阿维尼翁戏剧节观剧即感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17/12/14

完全主觀碎片化即時記錄,閱讀有風險。

時間:7月9日17h(h45mins)

地點:GymnasedulycéeAubanel

劇目:SAIGON

團隊:HommesApproximatifs,France(Diretor:CarolineGiselaNguyen)

即時手札:《西貢》11位演員由法國裔、越南裔、越南裔的法國後代組成。舞台上幾近左拉式的現實主義白描在當代法國的越南餐廳和50年代越南的法國俱樂部中,憑藉演員的對話行動,迅速切換。這是一段殖民與被殖民的大歷史,餐廳裏的小人物隨著洪流從穿越大州大洋,從偏安一隅的西貢來到歐洲中心的巴黎,曾經豆蔻年華的少女業已垂垂老矣,輾轉回望間,竟已跨越大半個世紀。年少時,在西貢餐廳裏與法國軍官的糾纏愛戀、與摩登女郎的撕扯爭吵、與朋輩的扶持互助,似乎已經模糊,可在一曲懷舊的思鄉歌曲中,種種模糊開始清晰。淡綠色的色調,幾乎亂真的日出日落,越南米粉的誘人香氣,定格獨特時空下,總是小而美的桃源之景,那誰又為這段殘忍暴戾的大歷史買單負責?黑格爾說,“悲劇是善的衝突”,而人類的大歷史,就是在這樣的衝突下,悲愴前行。

時間:7月10日16h(1h15mins)

地點:ThéatreLaConditiondesSoies

劇目:HOWLONGISNOW?

團隊:台灣福爾瑪沙馬戲團

即時手札:物件劇是身體的對抗。福爾瑪沙馬戲團的成員不少是學習體操出身,每天都要接受高強度的身體訓練。劇目中使用的物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得:薯片、微波爐、爆米花、衣架、掃把、通渠塞…..演員用身體與這些物件進行艱難,近乎殘酷的對抗,似乎想從規則化功能化的日常程式中將自己剝離開來,然而這種撕裂的過程卻呈現出近乎荒誕的無力感,以及個體無足輕重的苦中作樂。因為主客體的足夠清晰明確,時空很容易就被定格下來,觀眾全神貫注,爆米花膨脹的香氣,枕頭方包被壓扁的形狀,馬桶塞子與皮膚之間的張力,都被無意識地放大,個人主義的情緒侵占了當下特定的時空,我想這是缺少情節的物件劇的優勢,亦是劣勢。

時間:7月10日20:0(2h45mins)

地點:GymnasePaulGiéra

劇目:INTHERUINSOFATHENS

團隊:LeBirgitEnsemble,France

即時手札:《薩拉熱窩的回憶》和此部《在雅典的廢墟中》是導演《歐洲,我的愛》四部曲的最終回。幾年前憑藉四部曲中的《柏林牆:遺跡》,劇團名聲大噪,此次更是受到阿維尼翁主辦方的委約出資完成了四部曲。古希臘廟宇風格的舞台上,《在雅典的廢墟下》以一場電視真人秀開場,攝像頭多管其下,彷彿刻意打造出一種真實的上帝視角。廟宇二層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會議上喋喋不休的議員們,他們滿懷信心,似乎債務危機的困境將會迎來終了之日。兩種真實在對抗、撕扯、抗衡,雅典市民的未來究竟在哪裏?真人秀中的參與者以古希臘悲劇英雄正名,在日常生活的不經意間發出亘古的詰問。真人秀和議會上的角色也由同一組演員交替扮演,似乎給出了我們兩種真實間互通的世間安全法。直到最後殘酷現實中的二層議員們,一個又一個的走進一層真人秀的演播現場,在古希臘神靈中的召喚下,全場一同飲下聖水,觀眾和巧舌如簧的議員們才意識到,原來與最初的真實,已經背離到如此的地步。

時間:7月11日10:0(1h)

地點:ThéatreduChêneNoir

劇目:ADA/AVA(影子戲)

團隊:ManuelCinema

即時手札:年香港藝術節黑漆漆馬戲團和ADA/AVA這部影子戲兩者異曲同工之處都是把“創作過程”搬上了舞台。ADA/AVA講述的是兩個相依為命的老年姐妹故事,其中一位去世後,另一位對其的思念,對死亡本身恐懼、迷思、和和解躍然台上。而整個劇目音效的調試,投影儀上影子的製作過程(兩位演員的影子,幻燈片的投影,以及現場作畫等)全都在舞台展現。這種介入式的操作手法,讓觀眾在陷入強烈的情緒之餘,尚存一些理性的判斷。而影子戲本身,因為沒有語言的限制,又將觀眾的年齡層擴大,是一部適合全家觀看的劇目。

時間:7月11日12:25(1h15mins)

地點:ThéatreduChienQuiFume

劇目:BIGBANG

團隊:LesBonsBecs

即時手札:BIGBANG是很典型的小型法國都市音樂劇,很適合忙碌巴黎人下班後,幾個朋友或是情侶相約去看的劇目。五位樂手一字排開,黑管、小號、薩克斯伴隨著戲謔的碎舞步,至今已經回想不起具體是哪首圓舞曲,腦中殘存的只剩一絲輕鬆愉悅的情緒。

時間:7月11日15:00(4h0mins)

地點:LaFabrica

劇目:LESPARISIENS

團隊:Text,directionOlivierPyStagedesign,costumes,makeupPierre-AndréWeitz;LightsBertrandKilly

即時手札:《巴黎人》作為此次阿維尼翁戲劇節總監OlivierPy的作品,實在是一票難求。好在開場前,友人與我來到城外的劇場,準備再碰碰運氣。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臨場退了票,把舞台正中央的兩個好位置留給了我們。《巴黎人》是巴黎的亂象和巴黎的狂歡,這是一場充斥著裸體,同性戀,雞姦,妓女,性,宗教,原罪,階層流動的協奏曲。你似乎能從雜亂的關係網中,梳理出行動主線,但很快,你又被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枝節迷惑,被身旁爬過的全裸男子錯愕,被乾淨得一覽無遺的馬賽克舞台震驚。將近5個小時的高階法語轟炸,我身旁法語系畢業的友人也大嘆匹導的言辭構作,只得在結束後老老實實買下劇本,回去研讀罷。

時間:7月11日22:00(2h20mins)

地點:CloitredesCelestins

劇目:LAPRINCESSEMALEINE

團隊:CompagnieRosebud

即時手札:《瑪萊娜公主》可謂是此行最無障礙的劇目,劇本出自我論文的主人公,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而《瑪萊娜公主》一劇中最根本性的衝突,便是人和時間的鬥爭,在讀劇本時,我便在想,如何能在劇場的時空下,強調時間的流逝?又如何能在平淡到幾乎乏味言辭中,表達出人在時間性上的無力感?劇場選在阿維尼翁內城的一個戶外小花園,開始時已經是晚上十點,涼意十足,一張2米多的長桌上,屹立幾塊棱型山狀的冰塊,背後兩扇投影放射出炙熱的光亮,像是午時的太陽。用冰塊融化來展示時間流逝,不禁為導演的良苦用心讚嘆,隨後劇目進行到安娜皇后謀殺瑪萊娜公主的小高潮時,冰塊已經融盡,一滴一滴沿著桌角流下,與地面的灰、剛剛風吹落的樹葉融成一體,安娜和一襲白衣瑪萊娜就在這融盡的時間裏,掙扎、撕扯、扭打、最後死去。

時間:7月12日17:00(5h40mins)

地點:ParcdesExpositions

劇目:DIEKABALEDERSCHEINHEILIGEN

團隊:FrankCastorf

即時手札:《虛偽的陰謀,莫里哀先生的生活》說實話內容上我是不明晰的,因為是德語出演法語字幕,所以只能閑說幾句表現手法。陌生化當仁不讓的成為此劇的討論重點,雖然繼皮斯卡托之後,影像在戲劇舞台上的運用已久,但在近年的歐陸劇場中,多媒體運用一直是熱議的話題。而在此劇中,卡斯托夫運用一臺攝像機,一個巨大投影幕布,成功消解了媒介。在這個足足有一個足球場大的乾草垛上,散落零星的場景設置,你可以選擇上帝視角縱覽全局,也可以跟隨攝像機看看特定的第一視角在發生什麼。此時連媒介本身都變成“特定的時空存在”,劇場作為媒介的事實基礎開始被瓦解、甚至有坍塌的可能。在這樣一個複雜多維的時空中,在紛繁的信息來源中,我們該以何種角度攫取何種信息?完美悖論否定劇場性。而熟悉卡斯托夫的友人告訴我,這部劇是導演在柏林人民劇院的最後一部作品,在藝術和政治的妥協藝術中,卡斯托夫選擇了俄羅斯作家、導演Mikha?lBoulgakov(米哈伊爾·布爾加柯夫)和法國喜劇作家、演員Molière(莫里哀)作為情節主線,他們二者與當權者斯大林和路易十四的關係,微妙而脆弱,又加以JeanRacine(拉辛)、RainerWernerFassbinder(法斯賓德)的元素,友人笑談,卡斯托夫是最後一次拿著政府的錢來罵政府,所以一定要做出一部最複雜、最反諷、最花錢的作品。

時間:7月1日10:0(55mins)

地點:ThéatredeL’Oulle

劇目:NéANT現代舞

團隊:DaveStPierreCompany

即時手札:NéANT是一部先鋒式的現代舞。說它先鋒,倒也不僅是因為全裸演出,畢竟在阿維尼翁戲劇節幾千部劇目同時上演的繁茂期,全裸實在算不得什麼噱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全場唯一演員對於身體的掌控能力。因為全裸的緣故,能清晰感知創作者意識控制下的每一塊肌肉有的放矢的運動,這是對自我絕對的自信造就的,即有對身體的自信,亦有對意識掌控的自信。而密閉的黑盒子中,情緒很容易就瀰漫開來。我們被這種不知何以起的力量所蠱惑,在感受能量流動同時,也發現自我在被這種能量,一點一點的侵蝕、解構、重塑。

時間:7月1日22:00(2h10mins)

地點:CloitredesCarmes

劇目:SOPRO

團隊:TiagoRodrigues

即時手札:本次戲劇節唯一一部葡語的戲劇,導演是來自里斯本瑪利亞二世劇院的TiagoRodrigues。之前憑藉短打莎士比亞系列聲名大噪。SOPRO講述的是劇場中題詞人的故事,這項工作通常由執行舞台監督分擔,所以格外有感觸。SOPRO本義有呼吸的意思,在劇場中,題詞人看似無形,隱匿在演員之後,但又像呼吸一樣,無處不在。內容上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舞監以第三人稱講述導演說服她要以她工作過程為題材做一部劇,二是舞監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為演員題詞的經歷,三是舞台上此時此刻呈現的題詞過程。而此劇的神來之筆,更在於場地的選址,晚間10點後,習習的穿堂風縈繞耳邊,似乎將題詞人那縝密低垂的心緒,悄然於你耳旁低語。友人認為此劇格局太小,但我覺得縱觀今年的劇目,灰暗底色人類大圖景的自我憶述和批判已經足夠,而SOPRO的以小見大恰恰是極富有人情味的一抹亮色。

時間:7月14日1:00(1h)

地點:TheGarageInternational

劇目:LANEIGEETLALUNE

團隊:EgikuHanayagi

即時手札:日本傳統舞蹈表演。出生世家的花柳衛菊在海外享有頗高的聲譽,在場的不少外媒,在演出結束後爭相和製作人邀約採訪。一人包攬所有角色的花柳衛菊在此劇中展示出極高的基本功,因為坐第一排的緣故,目之所及演員下半身的穩定性和鈴木忠志的訓練手法有異曲同工之處。主題圍繞一個女人的喪子、相戀、結婚、生子,亂序中展現出的小而美讓人心戚戚焉。

時間:7月14日17:00(2h20mins)

地點:GymnasePaulGiéra

劇目:MEMORIESOFSARAJEVO

團隊:LeBirgitEnsemble,France

即時手札:《薩拉熱窩的回憶》是《歐洲,我的愛》四部曲之一,也是此次阿維尼翁戲劇節的委約作品。薩拉熱窩的這段回憶似乎是對歐盟軟弱頹敗的無力控訴。頭頂螢幕變換的數字不斷提醒我們,《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簽訂對於薩拉熱窩城內的居民來說,不過是個可笑的謊言,年份的逐年增加更改不了圍城戰役中的失控狀態。憤懣、挫敗、爾後無計可施,是渺小個體的如實寫照,也是煞有介事的歐盟領導人兩權相校取其輕的利害手法。去年柏林高爾基劇院的《共同基礎》亦是以薩拉熱窩事件為起點,集體挖掘出屬於每一個個體關於這段被遺忘歷史的真實,可是這樣的真實,任我們再努力去拼湊,也只能通過一次次的情感弱聯繫,觸碰這塊四分五裂國土上藏匿著的殘破靈魂。

時間:7月14日22:00(1h20mins)

地點:ThéatreduChênenoir

劇目:CARMENFLAMENCO

團隊:LuisdelaCarrasca

即時手札:被不明所以的法語德語連番轟炸,當晚選擇了西語的音樂劇《卡門》安撫心情。熟悉的情節,熟悉的配樂,熟悉的舞步,熟悉的語言。不禁思考,當初做出決定走進劇場,是否只是祈求一種久違的安全感,一個舒適區?無論布萊希特再如何教導我們應該理性批判,不要做一個沈溺於情緒的中世紀觀眾,可劇場內的能量流動給了我絕佳的借口,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信仰解釋。在這種類宗教的精神朝拜中,試圖收獲撫慰,偶有失望;亦求共鳴,但勿忘反詰。

時間:7月15日12:00(50mins)

地點:CDC-LesHivernales

劇目:MY(PETIT)POGO

團隊:FabriceRamalingom

即時手札:CDC-LesHivernaless是在阿維尼翁戲劇節off單元中主營舞蹈的劇場。對於語言不通的外國遊客來說,是一個絕佳的去處。MY(PETIT)POGO中運動的性質比舞蹈更為濃烈。強烈的身體撞擊,“痛感”在劇場中開始傳遞。友人告訴我,舞蹈是比戲劇更高級的藝術,是高雅藝術,一開始我並不以為然,但置身於此,無可置否的是舞蹈中飽含的“原力”在某種程度上比戲劇更晦澀、更複雜、更無解。

時間:7月15日14:00(55mins)

地點:CDC-LesHivernales

劇目:LAMéCANIQUEDESOMBRES

團隊:NaiFProduction

即時手札:套頭衫、牛仔褲,你無法從外形上辨別三位舞者的異同。身體對於舞者是媒介,媒介即是訊息,在某種程度上,對於自己的身體,舞者相較於演員是更為“忠誠”的,因為這是他們有且僅有的器具。而如何讓器具承載完全的資訊,當代舞者王亞男曾經告訴我,這註定是一個“自我消耗”的過程,在加載訊息的同時,容器本身也發生著不可逆的變化。所以當你觀看舞者的時候,你可以明晰:“這就是你看到的全部,沒有更多了。”

時間:7月15日15:45(55mins)

地點:CDC-LesHivernales

劇目:D’OEILETD’OUBLI

團隊:NansMartinLesLaboratoriesanimés

即時手札:D’OEILETD’OUBLI和MY(PETIT)POGO給我帶來的思考很相近,也有可能是同一天內接受過度的同類資訊,以至於無法準確精篩。但D’OEILETD’OUBLI企圖用舞蹈講故事的心情,我有所領悟,友人甚至認為這可以用“舞蹈劇場”來定義。但我反對將“故事”(情節)與“劇場”對等,而在劇場前面加形容詞的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將入門觀眾引上了錯誤的理解方向,也混淆了劇場性的基本概念。劇場不需要被定義,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存在(Being),劇場內可以被容納的因素太多,所以亦沒有與友爭辯,我將這種加形容詞的行為,理解成簡單的強調作用。像是“舞蹈劇場”“運動劇場”“聲韻劇場”,劇場性可以完全涵蓋其所指,所以此處的形容詞,我寧願相信是一種營銷上的著重,對於特定用戶群體的傾倒。

時間:7月15日17:45(60mins)

地點:CDC-LesHivernales

劇目:NATIVOS

團隊:AyelenParolinandKoreaNationalContemporaryDanceCompany

即時手札:今年被兩個韓國藝術團體震攝,一個是ElephantLaughs,一個是韓國當代舞團。此次舞團帶來典型的東方故事,講述人類被異化成動物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故事。可能是文化上的同根同源,對於完全的東方講述,竟倍感親切,不禁開始思考“民族性”與“世界性”。但因為二者俱有包含關係,實際上是部分與全體的聯繫。參有個體變量後,我們可以看到,個體與民族之間是強聯繫一直壓制著個體與世界的弱聯繫,所以很多人在說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時,會帶有一個“Ego主義”者的莫名自信。而我們在對待另一種民族文化時,實際是期待一種與“Ego”截然相反的景象,人類無法真正跳出自有的框架,以外來者的眼光看待大圖景(BigPicture),就像人類永遠不可能舉起自己的腳後跟一樣。

時間:7月19日15:00(1h20mins)

地點:ThéatreBenoitXII

劇目:LESGRANDS

團隊:AyelenParolinandKoreaNationalContemporaryDanceCompany

即時手札:整個戲劇節儘賺眼淚的一部劇,可怖的是,這樣的瘟疫,跨越了言語的障礙,瀰漫至包括我在內的整場觀眾。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位主人公,9位演員,人一組,講述人生個不同時間段的故事。有趣的是,當你看到中年的你與青年的她解釋分手原因,看到青年的她和幼年的他談到人生理想,能輕易的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這註定是一部將所有年齡層一網打盡的劇目。戲劇是“人”的藝術,用人講述人,而非故事講述人,是最好的狀態。

時間:7月19日18:00(1h20mins)

地點:ParcdesExpositions

劇目:Grensgeval(Borderline)

團隊:GuyCassiers(Director)MaudLePladec(Choreographer)

即時手札:漫長如夢魘般的跋涉,難民們掙扎著跨越地中海,見方的舞台上展現的是混亂中的有序,嘈雜中的寧靜。難民危機在進20年,一直是炙手可熱的主題,可呈現起來卻千頭萬緒。因為用到許多資料片段,媒介的切換在所難免,但是Grensgeval的處理稍顯雜亂,讓我時常失焦。痛感十足的舞步、五光十色的電視機投影、頗有歷史感的電影資料,因為意識到無法觸及,所以就安心告訴自己,那就不勉強,不觸及好了。

時間:7月20日18:00(2h)

地點:GymnasePaulGiéra

劇目:LAFILLEDEMARS

團隊:Jean-Fran?oisMatignon(Director)

即時手札:如果我們不熟悉古希臘神話,對於西方正劇中的典故應該很難觸及。LAFILLEDEMARS算是其中一部,因為事先沒有做任何功課,抱著必輸的心態去看,果然痛苦。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舞台,解讀無從下手,無力感更勝一籌,如果不是要即時記錄,恐怕連最後一點殘缺的記憶都不剩。雖然內容上雲裡霧裡,但是LAFILLEDEMARS的“殘酷感”是強烈的,甚至是立體的。她讓關於愛和死亡的力量在劇場中流動,不明所以卻心悅誠服地被俘虜。這裡引發兩個思考,一是以後看什麼劇目,我需要提前做功課;二是如果內容上看不懂,我是不是真的是白看了?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