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经济 >> 正文 >> 正文

德法之间的爱恨情仇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5/21

德国和法国是欧洲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只不过这两个国家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里,关系可不太好。特别是在近代,在这么一个混乱的时代,两国频繁发动战争,甚至将周边国家也牵连了进来,对两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和平和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走向和平共处。今天就让我们坐上时光机来了解一下这两国的爱恨情仇吧。

01德法两国的起源时光机的资料显示,两国的历史根源,还是略有特殊的。在5世纪初,高卢形势急剧恶化,勃艮第人侵入莱茵河西岸。年,西哥特人以帝国同盟者身份获得高卢西南部阿基坦。年法兰克人(位于莱茵河下游的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征服高卢北部。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统治整个高卢后改称法兰克,并建立法兰克王国,高卢之名遂废。所以,最早的法国便由此产生了。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由于查理曼的统一帝国,只有其子法王路易一世可以维持。其孙辈于年签署《凡尔登条约》,将统一帝国瓜分成三个部分:西法兰克王国,即法兰西,演变为后来的法国;而东法兰克王国,即德意志,也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德国。

-年的法兰克王国

人们习惯上以公元年作为德意志地区的东法兰克王国向德意志王国转变的开始。在这一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孩童路易"驾崩无嗣。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国王,他是第一位德意志国王。后奥托一世继位,公元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便是古德意志帝国,或称为第一帝国。到了12世纪的腓特烈一世时期,帝国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腓特烈一世公然加上"神圣"二字。由此一来,德法两国也源于一家。02以战争为背景下的德法关系中世纪后期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内部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发展出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对立,加之周边国家纷纷崛起,于年到年爆发了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卷入德意志内战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又称"宗教战争"。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才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而没想到的是,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神圣罗马帝国大片土地被割,德国陷入了封建分裂的时代,而法国在此战中获得了洛林的三个主教区,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了基础。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法仍旧冲突不断。

法国大革命前夕

~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因长期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德意志统一问题,普鲁士(德国)和法国之间关系长期紧张。年7月14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表了挑衅性的"埃姆斯密电",触怒了法国政府。7月19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接连败北。9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亲率近十万名法军在色当投降。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法国大资产阶级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但普军仍长驱直入。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国。法国资产阶级政府请求停战。2月26日,双方在法国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德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德皇加冕

至此,德法矛盾变得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年,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其中就有一场著名的战役,那就是史称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力图在这次战役中打败法国的德国,不仅没有成功,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年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德国十一月革命

年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年的法兰西战役中横扫法国,迫使法国政府投降。6月22日,为羞辱法国,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一箭之仇,希特勒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里,坐在年法德签署停战协定时法方代表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国的投降。真的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法兰西和德意志两个民族,就这么无休止的厮杀下去。03欧洲一体化趋势下的德法关系二战后,基于历史的惨痛教训和美国的推动,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法国在处理同其“世仇”德国的关系上采取了和解与合作的路线。为此,法国在莫内和舒曼等人的建议下,于年5月出台了一个新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案,即舒曼计划,准备将“法德两国的整个煤、铁钢的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领导之下”。同时法国的和解与合作计划得到了德国的积极回应,客观上也完全满足了德国当时的需要。二战后,德国在财物、领土、精神和道义上都受到了沉重打击,也同样面临着如何选择其发展道路的战略问题。其最大问题则是整个国家及它的“民族主义”的“正常化”问题,它“强烈希望自己能作为一个正常国家为各国所承认”。为消除欧洲特别是法国对它的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复兴的担心,求得西方盟国特别是法国对其侵略历史的原谅,德国为纳粹所犯的罪行向邻国作了深刻的道歉和反省。出于对历史的愧疚,“德国不愿反对法国的欧洲政策,而且感到有很大义务就重要问题与法国协商因为实现与法国的和解并通过与法国的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是德国重获主权、重建经济、重返国际大家庭甚至是重新统一的必经之路。联邦总理阿登纳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认为这是联邦政府从政治高度出发向法国做出了经济上的让步。他在年4月《罗马条约》的正式谈判即将开始时表示:“法德两国的关系对顺利完成统一欧洲事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德国和法国的关系“只有在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才有可能长期地保持下去”。年”法德合作条约”的签订直接造就了一个共同体内部的“法德轴心”的事实造就了一个共同体内部的“法德轴心”的事实,这种脱离六国合作机制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另类行径,遭到了大西洋派的一致反对与谴责:美国声讨,意、荷、比、卢排斥,西德内部的反对派甚至给条约加上了一个完全违背条约初衷的前言。在内外压力的作用下,70年代中期以前的法德同盟并没有发挥其作为欧共体领军者或轴心的“领航效能”,相反,因为法德同盟的失和,共同体付出了较大的发展代价。这种形势终于使共同体认识到法德同盟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性。在欧共体成员国转变了对法德同盟的认识态度,开始接受这一同盟后,法德两国迎来了新的蜜月期,“法德合作条约”才得以名副其实。法德两国既对话又合作,真正起到了推动西欧和平与发展的作用。问

各位旅行者们,你们认为导致法德关系发生变化如此之大的其他因素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