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自驾旅行,也常常自驾旅行,国内,国外,每每和偶遇的旅人聊起来,得知我们是新疆人,他们大多会不约而同的让我推荐几个新疆的旅行目的地,而我每每脱口而出:“可可托海你知道吗?强烈建议你去一下”,然后就会滔滔不绝充满自豪的介绍起来......
如果用十年做为一个计量单位,它不过是慢慢岁月长河中极为微小的一滴,然而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却没有几个十年可以让我们挥霍让我们忘却的,在我生命中有一个十年是在一个叫做可可托海的地方度过的,这个承载了我父辈的青春和责任还有他们大半生苦辣酸甜的小镇,也是我在不谙世事的时候曾多次想逃离的异常偏远然而却并不荒芜的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小镇的名字从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代号“”,直到年可可托海这个名字才又重新标注在了地图上。有许多标签属于这个地方:国家的高度机密,世界地质矿产博物馆、两弹一星的功勋、中国第二冷极、宝石之乡......这些标签让这个小镇充满了神秘色彩。在这些标签中被称为世界地质矿产博物馆的三号矿坑无疑是最闪亮的名片。世界上已知的种矿种这里就拥有86种,门捷耶夫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原本没有的7种稀有元素是靠这个矿坑填上去的………我不是地质老师,不想再列举更多的数据,简单而拙劣的描述也许并不能让你热泪盈眶,但当你去慢慢挖掘背后的故事,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可可托海”或者“三号矿坑”时跳出的介绍还有一组组数据以及绝美的风光相信你一定会为之动容!
偿还欠前苏联40%外债的三号矿坑
年,6岁的我离开了外婆和我出生的地方~成都,来到了远在新疆的父母身边,记忆中走进新家的时候只记得幽暗的房间一股土腥味,只有屋顶方形的玻璃窗洒下的一片光亮,屋子的陈设和曾经的外婆家是那么的不同,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土墙上的塑料布后面时不时刷拉拉的往下掉土,总感觉那背后有什么怪物会挠开那层薄薄的塑料布突然窜出来……后来知道我们居住的这个屋子叫地窝子,我来到的这个地方当地人叫海子口,不过海子口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伊雷木湖。
伊雷木湖
伊雷木湖的西南处就是七十年代建成的可可托海水电站,是当时我国最大最深的地下水电站,在复杂的地质和艰苦的环境中秘密建设了二十年才得以建成。
可可托海水电站
海子口大坝
地下米的水电站机房
带着父母去看看他们曾经挥洒青春的地方(拍摄于年)
当时条件异常艰苦,大家利用山坡的地势挖了一排排的地窝子,就是向下挖一个深2米左右、面积为几到十几平方米不等的土坑,上面用柳树枝或细树干做椽,铺上树条或苇把,撒上麦草,盖上碎土,然后再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留一个天窗,我家一出门就可以踩到你家的层顶,他家一出门也踩在我家的屋顶,就是这些如今许多年轻人只能在祖父辈口中或是电视局中才能看到或听到的层层叠叠的地窝子就是我进疆后的第一个住所,也是第一代进疆的建设者最初的居所。不过没多久我们就搬去了三四公里外当时被称为“小上海的”小镇可可托海。当时的可可托海是名副其实的“小上海”,人口有三万人之多,繁华程度可见一斑,在可可托海我们住上了红砖盖起的房子,一家四口只有小小的两间房,其中一间还是厨房,厨房的隔间搭了一个上下铺,隔间里一张旧书桌,我的整个学生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南方出生从未见过雪的我受不了北方的冷,那时的冬天特别特别的冷,零下三四十度,一到冬天手脚长满了冻疮,小手指肿的像一个个小红萝卜......,那时的我住在这里心却向往着没有冬天的远方,直到真的离开了那个地方,直到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地方,加上父辈们的耳濡目染,工作以后,我才真正开始慢慢走进了这个我曾经生活过十年的地方,也慢慢被她的美打动了,更被她的前世今生震撼到了。
可可托海的秋色
景区风光一瞥
?后来就一直想写写可可托海,又怕她太美了,怕自己的拙笔破坏了她的美,也怕自己无法诠释她的伟大以及她承载的两代人的记忆,自离开她之后每隔几年总要回去一次,每次的感觉都很特别,每次她给我的都是一种似旧却新的感觉,走的再远仿佛都能听到一个声音一直在召唤,越是对她更深的眷恋,越是不知从何落笔了,那种感觉就像是面对一件极喜爱的东西,想摸摸只怕是惊扰了,不摸又不甘心……,每次回到久别的可可托海,车驶入乌恰沟的时候心就会开始不平静,会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冲动,也会忍不住潮湿双眸,随着乌恰沟那道弯一起起伏、穿梭,快到23公里时在山上俯瞰野鸭湖时更是激动不已,感觉天空都是那么的清澈辽远。
野鸭湖,也叫可可苏里(拍摄于年)如今已结束了伟大历史使命转型后的可可托海已经渐渐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大批的资料,数据也公诸于众,做为现在的5A景区她也在惊艳着人们的视线,也毋需我再过多的介绍。站在可可托海的十字路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模样,那条曾走过无数遍的通往学校的柏油路也还是老样子,老式的苏联建筑依旧耸立着,十字路口已没有了曾经的喧闹,闭着眼睛仍能搜寻到少年时代熟悉的景致,十字路口卖菜的大妈,路边的小店,卖冰棒的小车,放学时广播的旋律也仿佛还在耳边萦绕……
老大桥(拍摄于年)
木头的老大桥,桥体已大部分破损,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仍默默的守护在额尔齐斯河畔,不忍离去,站在桥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心中升腾起一股暖流,那年那月那些事像电影般一帧帧在心头掠过,每次可可托海之行过后才会发现在可可托海生活了近十年却对她的还是如此的陌生,对她的美也只是很浮浅的理解,也许是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吧,亦或对她的魅力还没有完全的领略,她就像一本永远也翻不完的书,让人忍不住想一遍遍的回味。
夏天的可可托海,野花遍地,避暑的好地方
秋天的可可托海,黑加仑等各种野果漫山遍野,野蘑菇俯拾皆是
当地哈萨克族制作的甜奶疙瘩让你吃过之后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感慨
时间多的话还可以去深山泡个野温泉
以下可可托海的图片来自网路,供大家欣赏
旅行继续,精彩继续,在路上,精彩在路上。
往期旅行故事精彩回顾
1、探秘南疆
2、喀什漫游
3、天下奇观湟鱼洄游
4、俄欧自驾~北极圈秘境罗弗敦群岛
5、俄欧自驾~萨拉热窝,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6、俄欧自驾~如果这里不是天堂,那天堂应该是怎样的?
7、走进川藏北线(探寻西藏秘密)
8、俄欧自驾~如何在俄办理哈萨克斯坦的过境签证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旅行故事,想了解我们曾经的旅行轨迹,想知道我们最新的旅行故事,可以长按下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