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经济 >> 正文 >> 正文

海淀middot故事张资义从战火中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0/1/4

每周我们都会为大家精心推荐一个发生在海淀我们身边的故事。故事里面有时代精英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有模范人物们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想,也有普通人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身体力行……

“明天,对于年轻人而言,是纷飞的诗歌,是湖边的漫步,是数周的完美恳谈。但是今天,是战斗的时刻……”用生命品尝过战争残酷的人们,才更知道和平的滋味是如何甘甜。才会每每说起这些和抗战有关的往事就激动的像个孩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淀区复兴路24号社区老兵张资义的家一起感受一下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带给我们的感动。

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张资义出生于年,在动荡的岁月,他13岁便参军,从未上过学。张资义的老家在山东,年8月,日军开启了对山东沂水县阳家空的秋季大扫荡。残酷的屠杀、三光政策让老人现在说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当时张资义作为八路军的一员,参加了这场战役。

说起这场仗,还有一个珍贵的“念想”——一根保留了73年的手榴弹弦。这是救过老人一命的手榴弹,张资义当年就是及时拉响了这颗手榴弹才歼灭了前来狙击的敌人。“一扔就爆炸了,鬼子死了,我活了。”他回忆说:“当时,一拽手榴弹就冒烟了,我一看,有三个鬼子离我有十几米。有两个已经死了,还有一个负伤。那个负伤的鬼子过来就要咬人,我就拿把刀插向了他。最后我们阵地上一个班就剩两个人。”

当时已经升任连长的张资义还参加了年10月份的锦州战役,锦州战役是当时在东北的其中一场决定性战役,八路军只有把锦州战役拿下来才能出关。当时张资义和赵兴元中将分在一组。年10月9日至13日,拔除锦州外围的战斗打响。谁都没有想到争夺外围的战斗如此激烈。配水池,城北制高点,距锦州城墙1公里左右,本是锦州城市供水池。国民党守军放干了池水,在此修建了永久防御阵地。站在配水池高地,锦州城中的古塔隐约可见。夺取配水池,也成为控制锦州城北之关键。敌人有一个加强营守卫配水池,前面布置了5道铁丝网。张资义说:“敌人的地堡有1米多厚,用钢轨加水泥做成的,火炮打上去,就是一个白色的点。“赵兴元中将率领我们最后5个还能动的战士,扑上了敌人在锦州城北的最后一个据点--配水池阵地,高喊:缴枪不杀!至此,锦州城已经尽收眼底。赵兴元所在的东北野战军3纵7师20团1营,此时只剩下了22人。

当挑着包子和呼啦汤的炊事员淌过延绵多米的尸体,登上配水池阵地时,只看到22个已经残缺不全的战友--此前,炊事班按照人的标准给1营准备好了牛肉包子和呼啦汤。炊事员一屁股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句源自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经典台词,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尸体成山、血成河”这是张资义对当时场景的描述。在这场战争中他的左腿内侧被子弹打伤,几十年来每到阴雨天腿就会疼,走路多了也会很疼。

解放后的年1月,已经是副师级的张资义与家人一起定居北京,文化大革命后张资义在高炮处担任科长,退休以后在社区家委会从事义务工作,一干就是20年。张资义的老伴今年87岁,二人风雨同舟,有四个儿女,现在已是四世同堂,有了两个重孙。

如今最能令老人高兴的一是膝下儿孙满堂,二是这些金灿灿的勋章。张资义年事已高,听力严重衰退,但说起当年抗战的情形,老人一点都不含糊,非常兴奋。虽然腿上有枪伤,并且早年还做过胃切除手术,但年过九旬的张资义老人仍旧坚持运动,还时尚地在腰上佩戴了计步器。在拜访老人家的当天,老人已经走了多步。“没有当时艰苦的战争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刻苦学习知识,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报效自己的祖国。”张资义老人如是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在地球的某个纬度,战争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速度传播着死亡和文明沦丧的讯息。在呛人的硝烟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到处弥散着死亡的气息,依然彻夜亮着的城市之火,让我们忽然间滋生出一种辛酸的感动!人类应该永远记住这样的感动,记住人心在动荡的岁月是怎样艰难而执着地渴望着和平。(文/够优)

我们期待能够通过“海淀·故事”粉丝们的推荐,发现更多海淀的人物和故事。我们真诚邀请您晒出身边平凡的故事,让我们一起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4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