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经济 >> 正文 >> 正文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二战前绥靖政策背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3/4/7
激光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190329/7007754.html

提起二战爆发的原因,战前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正因为他们在战前对纳粹德国侵略行径的姑息纵容,还抱有“祸水东引”的不良用心,才使侵略者野心不断膨胀,结果就是养虎为患,导致战争一开始,他们就首先遭到侵略者的反噬。

最终的结果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希特勒“横扫西欧”的行动中,他们一个也跑不掉。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既然这种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会给世界带来那么大的破坏,那战前作为世界老大、老二的英法就看不出侵略者的野心是永无止境的吗?他们为什么会纵容这种行为放任不管呢?

事实是,他们也能看出这种“绥靖政策”到最后的严重后果,也知道这样做无异于与虎谋皮。但他们却不得不去这样做?

因为一是英法等国的战后实力不允许,二是英法等国的社会民心思潮也不允许,三是当时的国际环境更不允许。

本文,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下这段历史,来探究下“绥靖政策”背后深刻的经济动因和社会思潮根源,以及面对霸权主义,怎么样应对才是上上策。

一、

我国的一本古代兵书《司马法·仁本》里有一句至理名言:“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以往我们在理解这句名言时,侧重于对后半句的理解。

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因为新中国脱胎于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带领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条件下,才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建立的。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我们的岁月静好离不开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时刻保卫着这个国家。这句名言的后半句要求我们时刻警醒,即便天下太平,也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的牺牲付出,做到时时刻刻居安思危,始终要有忧患意识。

但是,这句话的前半句,“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也同样有着他的深刻内涵,只不过这句话不适合中国国情。他更适合近代以来频频发动侵略战争的西方列强,特别是作为近现代西方列强“领头羊”的英法两国,这句话对其国家发展历程的总结简直能用“恰如其分”来形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端于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一位名叫普林西普的塞族青年的一声枪响,但这并不能改变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相互掠夺的非正义的战争性质。

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虽然第一枪不是他们打的,但他们同样也是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的一方,同时也必将要承担战争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史上规模空前的世界级战争,其破坏性也是空前的。

战前的英法两国都拥有广阔的世界殖民地,英国还号称“日不落”帝国,他们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世界都是独孤求败的存在。

但是经过一战的摧残后,虽然英法也是战胜国,但他们的实力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例如英国在一战中直接参战万人,伤亡万,战争开支达亿美元,无数青年男性被战争的炮火吞噬,导致战后劳动力严重短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渐渐成为昨日黄花。

下面讲述一战后巴黎和会的漫画就很形象地说明这一点。

是的,“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即便你是“日不落”帝国又怎么样?在你们和德国“鹬蚌相争”,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却让昔日的小弟美国渔翁得利,你的世界老大的位子还不是得让出来?

我们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一战后的主要国家英、法、苏联等国面临着哪些困境?这些困境又是怎么影响他们不得不做出“绥靖”决策的。

二、

“一战”结束以后,作为统治世界百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大战中遭受到严重损失,战后经济一蹶不振,国力直线下滑。

特别是年爆发的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更是让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比年下降了23%,与国防备战息息相关的生铁、钢的产量减少了一半,造船业减少88%,机器制造减产1/3,外贸额缩减了一半以上。

在金融方面,“一战”前英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战后却欠了美国50亿美元,沦为债务国,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年的英国货币发行量是万英镑,年的货币发行量便暴增到3.5亿英镑。短短六年货币暴增10倍,但工业生产直线下滑,引起的必然后果就是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年的英国物价是年的%。

他们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从年起,英国的失业人数以每年万人左右的速度上升;年英国失业人数已占工人总数的16.8%,年更是达到25.5%。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战后英国历届政府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这就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国防军备的发展。

张伯伦

我们一提到绥靖政策,总会想到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好像绥靖政策就是张伯伦的标签。

但一辈子只坐过一次飞机的张伯伦同学表示他是被冤枉的,他不能背这个锅。他的一切决策都是顺应民心之举。

因为惨痛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恶化,让英国人民表现出对战争的十分反感和厌倦,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又十分的恐惧。年,英国和平主义组织进行了民意测验,结果显示,90%的英国人不愿意参加战争。

这说明英国的反战民意,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这股社会思潮在呼吁和平的同时,也宣扬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他们诅咒战争,诋毁军备。

在这种思潮下,任何政党想要赢得选举,都必须向“反战与和平”靠拢,否则就得不到选票。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张伯伦同学的苦衷了?

一战英军

三、

法国比起英国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一战的战场就是在法德边境上进行的,所以法国受到的伤害更大。

在长达四年的“一战”中,法国动员了万名青年男性参战,但战死万、伤万、其中万人落下终生残疾,相当于整整一代法国青年人都成了一战的炮灰。

在对德态度上,法国在一战后经历了一个由初期色厉内荏到后期万分恐惧的过程。

一战结束后,在法国看来,以德国的工业基础和人口规模,将来再度东山再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旦德国再度崛起,法国的梦魇将会重演。

因此,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德国就不要存在了,直接肢解算了,那样就永远没了后顾之忧。但是这一方案遭到有“离岸平衡手、欧洲某某棍”美称的英国的坚决反对。

这就引起了法国的极大担忧。为了缓解这种担忧,年1月11日,法国曾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

但由于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和英美两国的强烈干预,法国发动的这场危机不得不草草收尾,还赔上一大笔占领军的军费。

鲁尔冒险的失败让法国“偷鸡不成蚀把米”。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失去了以往的道德制高点优势,最终导致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导权转向英美手中,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在经济方面,与当时没落的“世界工厂”英国不同,法国虽然号称“高卢雄鸡”,但他的工业制造能力从来就没有雄起过。法国一直是以放高利贷为生的“高利贷帝国主义”,这个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讲过。

由于受传统“高利贷躺着赚钱”思想的影响,法国资本从来就没有大规模改造升级工业设备的动力。直到年,法国工业人口才第一次赶上农业人口。而在这些本就占比不高的工业领域,工厂的机械设备使用年限已经达到25年,都快报废了。

而且法国放高利贷放给谁不好,偏偏在一战爆发前把亿法郎放给沙俄、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三个倒霉催的奇葩玩意。

结果一战结束后,这三个奇葩帝国一个也没保住,法国放出去的钱一个子也没收回。让高卢绅士们欲哭无泪,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咽。

但到了年,受席卷全球的“大萧条”经济危机影响,法国终于顶不住了,首先是放高利贷的家银行破产。接着大量企业工厂倒闭,法国的工业产量下降70%。到了年,法国工业退回年的水平,生产总值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

别的先不说,就说军工。30年代后期的法国,每月只能生产坦克19辆,全国服役坦克一共也就多辆。每月生产飞机50—70架,而同时期的德国能生产架。仅仅是数量上的对比,法国也被虐得体无完肤,所以后来被德国“横扫西欧”也是很正常的。

巨大的人口牺牲,直线下降的经济水平,永远也收不回来的高利贷烂账,让法国社会也产生了反战与和平的社会潮流。因为战争不但要了他们的命,也要了他们放出的高利贷贷主的命,到最后让高卢绅士们是人财两空,两眼泪汪汪。

所以,他们也厌恶战争,渴望永久的和平。而且,高卢雄鸡还是最会享受的民族,战后的高卢绅士们开始追求享乐。他们也不放高利贷了,而是徘徊在各大音乐厅听着靡靡音乐,坐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或者领着高卢妹纸逛珠宝店,看电影,泡酒吧。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法国想硬也硬不起来,鲁尔危机后法国只能寄希望于马奇诺防线阻挡希特勒的兵锋,在外交上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四、

我们再说说当时世界的其他两个巨无霸——苏联和美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沙俄变成了苏联。虽然属于战胜国,但新生的苏维埃苏联不但一点利益也没争取到,还时刻面临着帝国主义阵营的孤立和封锁,国际环境十分的不友好。

苏联只能从苦练内功上下功夫,斯大林导师当政后,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先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基本打下了工业化发展的雄厚基础。

但由于英法等西方国家视苏联为洪水猛兽,对于苏联投递过来建立集体安全的橄榄枝弃之不理,还别有用心地推行“祸水东引”的政策,这就迫使苏联不得不独自应对法西斯侵略威胁。

和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类似,苏联也始终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环境,战略环境比英法更险恶。这就迫使苏联在一定程度上也开始推行绥靖政策。

在西线,大家应该熟悉,面对法西斯德国的咄咄逼人,苏联也是噤若寒蝉,不得已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先稳住希特勒。

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东线,面对野心勃勃的日本,苏联也从来不敢有任何非分的诉求。

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让苏联十分紧张,以为日本是准备以我国东北为跳板要北上进攻苏联了,于是想方设法避免和日本开战。

在面对日本怀疑苏联援助中国抗战时,苏联也忙不迭地出来撇清关系,声明自己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对交战双方不提供任何支持。

年,苏联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以1.4亿日元的低价,把苏联段的中东铁路卖给日本,让日本彻底占领东北。

年,我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党中央原本计划利用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契机,想与张学良、杨虎城建立西北联合政府,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担负起国家与民族的历史重任。

中革军委还为此还制定了北上打通苏联援华通道的“宁夏战役计划”,准备接收苏联援助物资。但由于苏联担心在这件事上会刺激日本人,所以,后来在执行对我党的援助上也是模棱两可,腻腻歪歪的。

说好的从宁夏打通援华通道,援华走宁夏定远营,但半中间怕被日本人发现,又改道打通新疆,最后新疆也不保险了,又提出延后,最后又不了了之了。以至于才有了后来西路军西征的失败。

其实苏联对日本的绥靖,和英法对德国的绥靖一样,都是用弱国的主权和领土做筹码,换取自己的暂时和平。

五、

我们再看下美国,美国在当时其实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隐形老大了,他抱有的心态和英国差不多,只不过比英国的格局更大。

如果说英国是欧洲的“离岸平衡手、欧洲XX棍”的话,那么美国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离岸平衡手、XXX棍”。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美国推行绥靖政策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允许,反而是因为自己太有钱了,有点骚躁得不行。

美国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在世界范围内要唯我独尊。他希望世界其他地区永远不要出现某个区域强国,对自己未来称霸世界构成挑战。所以他的德行万年不变,都是趁其他国家间斗得不可开交时递上一块板砖拱火。

在亚洲,他最害怕苏联的共产主义思想,所以美国要对日绥靖,其实是要鼓励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继续进攻苏联。

如果日本能削弱苏联,那是最好了,如果苏联削弱了日本,美国也可以趁日本虚弱的机会,在东亚扩展自己势力范围。

“九一八事变”之后,美国卖给日本价值14万美元的枪炮弹药、万美元的工业装备、万美元的钢铁、1万美元的石油,趁机大发一笔战争财。

在欧洲,美国则万年不变地遵循“培植代理人,养虎为患、最终反噬自己”的工作模式。

“一战”结束后,德国成为战败国,地位一落千丈,法国做为战胜国如日中天,而俄国成了苏联,被欧洲国家排斥在“列强大家庭”之外。这样一来,欧洲便是法国一家独大,国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

于是,美国便想在欧洲安插棋子,用来制衡英法这种老牌强国。选来选去,美国选中了德国。决定把德国扶植起来,武装起来,充当自己在欧洲制衡英法和苏联的代理人。

道威斯计划

一方面,美国在年启动“道威斯计划”,把德国的战争赔款削减到亿马克,然后向德国提供亿马克的贷款,让德国在偿还英法赔款后能恢复其工业制造能力。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也随着贷款进入德国,大量收购德国企业,控制德国的工业企业。据有关资料披露,美孚石油曾向德国转移了0多项专利技术,美国杜邦公司把橡胶和飞机技术卖给德国,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还给德国提供关键技术和投资了20亿美元。

其实,我们对于美国的做法也很好理解,这和二战后美国在亚洲扶植日本和韩国对抗苏联,在中东扶植拉登同学祸害苏联,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扶植欧盟对抗苏联一样,都是这种万年不变的模式。

只不过,一战后的美国没有二战后那么霸气,也没二战后的好运气。选来选去选了个前德军“下士”希特勒当代理人,洛克菲勒、JP摩根、亨利·福特等著名大资本家,还向希特勒提供了巨额资助。

小胡子何许人也,能听你的摆布?在感觉自己翅膀硬了,能单飞的时候,一脚就把美国踹开了。正是雄厚的美国资本,催化了希特勒雄霸欧洲的野心。

所以,美国在一战后对日本,对德国的输血帮助,算是彻彻底底失败的绥靖政策。本来想的是训练好两头忠诚的牧羊犬帮自己看好欧亚大陆,结果却整出了两头野狼,最终自己遭到了野狼的反噬。

六、

我在看看当时的国际环境。应该说,除了美国,在一战战火的摧残下,英法两国包括苏联都深深地认识到了中国这句古话“故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历史教训。所以他们渴望和平,十分厌恶战争。

出于这样的目的,在一战结束后,为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再度发生,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兴高采烈地来到巴黎和会,建议“成立国际联合组织,各国互相保证彼此的政治独立、领土完整。”

然而让威尔逊比较打脸的是,英法两国倒是同意了国联的成立,但老气横秋的他们对威尔逊说,成立国际联盟没问题,美国也可以加入国联,但是美国想在联盟里当老大,对不起,门都没有。如下图

没办法,一战英法被打的还不够凄惨,当时的世界还是英法说了算,美国虽然具备当老大的隐形实力,但硬实力还是有差距。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原则》等于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己一个人只好悻悻然回到美国。年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并否决加入国联。

而当时的世界隐形老二苏联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一直被把控国联的英法等国排除在外。国联成为事实上英法操纵世界的工具,在实践中成为英法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他把当时的两个隐形老大和老二排除在外,注定他的各项决议执行没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所以在国际上没有强大的话语权。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国际联盟犹如一个空架子:他一没有武装部队,无力阻止侵略事件,二没有当时的主要强国加入,缺乏强大的实力为后盾。三缺乏常驻组织,对国际事务反应缓慢。四缺乏完备且获得认可的国际法律支持,仅依靠各种条例办事。

所以他根本起不到制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侵入我东三省。而老蒋国民政府也曾向国联提出抗议,国联也派李顿调查团来东北调查,但是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国联也只是在口头上给予谴责,并没有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

这一行为让国联威信扫地,成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在实践中根本起不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七、

总结一下,一战后带来的惨重伤亡和沙俄、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支离破碎,确实让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刻骨铭心的认识到了“故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历史教训,他们强烈的希望世界永久和平,永远不要有战争。

但他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对一切战争和备战行为,就是有点极左思维了。据悉,战后英法等国出现了许和平主义组织,如:“不再战运动联合会”,“和平誓约协会”等。

他们宣称“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诉诸武力都是反人类的”,他们还呼吁“拒绝支持任何付诸武力的政府所从事的战争。”,甚至还奇葩的宣称“放弃侵略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放弃自卫”。

西方人这种比较“轴”的思维方式真让人哭笑不得。他们显然认识不到这句话的后半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深刻内涵。还以为一战后短暂的和平和岁月静好是通过他们的呼吁、游行、请愿换来的。这就解除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和对侵略者的警觉。

这种认识是要不得的,不仅干扰了政府对法西斯势力逐步崛起的警惕性,也模糊和混淆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按他们这种逻辑,二战爆发前,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和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难道也是错误的?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英法等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深受灾难的蹂躏。

历史也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一个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是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的根本保障,只有实力强大了,战场上、外交场上自己的腰杆子才会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在外交战场上破除对霸权主义“绥靖妥协”的根本法宝。

二战前英法对德绥靖的反面教训也说明:想依靠转嫁矛盾、祸水东引、离岸平衡等阴谋诡计的方式去谋求自己的长治久安是不可取的,到头来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外交战上不受霸权欺凌,及时制止侵略苗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1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