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至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并结束,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当时,几乎所有国家都参与了这场战争,而列强在全球争夺殖民地也加剧了紧张局势,因此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直接被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位于欧洲大陆,并且战火源自欧洲,因此在20世纪早期,它经常被中文称为“欧战”。
那么,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可以分为必然和偶然两部分。从必然因素来看,普法战争之后,新兴的德国迅速崛起,并一度联合英国打压法国,在欧洲大陆事务中掌握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德皇威廉二世上台后,他积极推动德国成为和英国并驾齐驱的大国,并大力发展海军,在海外争夺殖民地,这引起了英国相当的反感。
在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帝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为了应对“三国同盟”,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于年达成了军事协议,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英德之间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了与法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年和年分别签署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三国协约的建立最终导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因此,协约国与同盟国的对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从不可控的偶然因素来看,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在同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相继加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战的一方是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而另一方则是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打响。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西线、东线和其他地区持续了四年多时间。这场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德军根据事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然而,在马恩河战役等战斗中,英国、法国、比利时三国军队奋力抵抗,俄军也在东线主动出击,导致德军快速占领目标城市的计划失败。此后,西线交战双方放弃了运动战,开始修建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双方的大量兵力都被牵制在纵横交错的蜇壕之中。
年至年是战争的第二阶段。这期间,德军在东线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其实力在西线逐渐被削弱。协约国则通过海上封锁和经济压力,迫使德国面临物资短缺和财政困难。同时,新的武器和战术改进也不断涌现,如毒气、坦克、飞机等。这些因素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为接下来的战斗开创了新的可能性。
年至年是战争的第三阶段。德国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季攻势,试图击败英、法军队并获得胜利。然而,这一计划被成功地挫败了,协约国则趁机反击,并在年末实现了对德军的全面攻势。由于美国的加入和俄国的退出,协约国的实力逐渐增强,而德国则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劣势。最终,在年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整个战争期间,双方的伤亡惨重,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毒气和火箭炮,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同时,这场战争也为二战和20世纪后期的全球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1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