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发展 >> 正文 >> 正文

沙飞抗战摄影第一人,解放后却因枪杀日籍医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2/9/2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年8月,沙飞对妻子说:“我要去上海搞摄影!”

妻子王秀荔以为丈夫只是去玩玩,就没怎么放心上,可没想到他既然一去不回。

沙飞先去上海待了几个月,然后回到广州家里,带了些行李,又出发去桂林。

王秀荔见丈夫不只是玩玩而已,简直是沉迷下去了。

为了摄影,他东奔西跑,没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只在闲暇时写点文章赚点稿费,这样下去,如何维持生活?

她给桂林的丈夫写了一封信,告诉沙飞:“要家,还是要摄影?如果不回来,就离婚!”

夫妻两人十分恩爱,王秀荔觉得自己的“杀手锏”一定会让丈夫“浪子回头”。可她收到的信却写着:“同意离婚。”

为了摄影,沙飞“抛妻弃子”,一去不回,夫妻两人分居8年,王秀荔独自一人抚养几个孩子。

沙飞真的是“不务正业”吗?

他带着相机,奔赴战场一线,拍摄了众多抗战题材,鼓舞了无数人。

他是中国革命第一位专职的摄影记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第一任领导,也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

01司徒家的沙飞

年5月5日,沙飞出生在广州的一个商人家庭。因为父亲善于经营,他们的家境不错。

沙飞的父亲叫司徒俊勋,原籍是广东开平人,后来到广州经商。

司徒家族是一个非常富有开创性的大家族:音乐家司徒梦岩18岁时自费留学美国,曾与爱迪生之子同校、同班、同桌,后来考入麻省理工学院。

归国后,他任上海江南造船厂第一任华人总设计师,工作之余不忘爱好,自制中国第一把小提琴。

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年后,在上海为电影《大路》、《渔光曲》、《迷途的羔羊》等录音,解放后担任大型音乐舞蹈剧《东方红》的领队。

画家司徒乔,在孙中山逝世时,在孙中山灵堂前作画,送给宋庆龄孙中山的遗像;鲁迅逝世时,他又画下鲁迅最后的遗容。

司徒家族的这些牛人,都在上海,所以沙飞,也就是司徒传,年8月去上海找这些宗亲们,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司徒家族的人都十分热情招待了沙飞,沙飞向他们表达了想见一见鲁迅的愿望。

他自幼喜欢读书,中学后特别爱看鲁迅的小说,听说家族的亲人都和鲁迅有来往,他十分迫切想要见一见偶像。

司徒乔帮他实现了愿望。

其实,沙飞不只喜欢摄影,还爱好木刻。所以,当鲁迅先生带病参加一场青年的木刻展时,沙飞带着他的相机参加了。

他不仅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还亲手拍下了偶像生前在众人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鲁迅在全国木刻展会场里》。

这次去上海,让沙飞大开眼界。

高中毕业后的他,不知选木刻、文学还是电影,当他接触了相机这一神奇的“黑匣子”——能一瞬间记录真实的影像,既直观又快速后,他就决定选择摄影。

说起摄影,还是他和妻子度蜜月时爱上的。

21岁时,沙飞和王秀荔结婚了,他们买了一架相机,请了一个月的假期,快乐地去度蜜月了。

那一个月,他们去了香港、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沙飞拍了很多很多照片。当他看着自己的作品时,心情无比激动和自豪。

自此,他常常独自一人,背着相机,四处拍摄风景和景物。

02为摄影离家远走

年,沙飞拿了一本外国画册回家,他指着其中一幅照片,对妻子说:“你看,这是年6月,奥匈帝国继承人到访萨拉热窝时,一位记者拍下他被杀的照片。这张照片让这名记者声名在外,而他也记录下历史最重要的一刻。秀荔,我决定了,当一名摄影师!”

看着丈夫两眼的光彩,王秀荔也跟着激动了,但她绝不会想到,不久后,她会让丈夫在自己与摄影之间做一个抉择。

由于丈夫沉迷摄影,经常背着相机四处“采风”,因此失去了稳定的收入,家里靠她一人支撑,而她还要照顾几个孩子。

这让她无法忍受,于是在丈夫去了桂林后,向他书面提出离婚。

很多女人提出离婚,并非真的想要离婚,只是希望以此要挟男人放弃一些执着,回归家庭。

但沙飞认为,既然无法给妻子更好的生活,自己也无法放弃摄影,不如就离婚。

他们没有真的离婚,却开始了长达8年的分居。

不久后,便是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了。

沙飞出生富裕的家庭,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战火,逼着他把镜头落在贫苦大众身上!

残忍的日军,不仅把炮火对准了我们的军人,还对准了无辜的平民百姓。

但习惯隐忍的百姓,似乎不懂如何反抗,也不知要如何反抗。

沙飞也有这样的困惑。

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他想当一名战士,但有人建议他拿起相机,唤醒民众的抗日意识!

年摄影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沙飞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不满于当时的摄影和画报工作,更不满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因此我决定站在革命前进的立场上,为民族的解放、人类的解放而牺牲自己,与黑暗的旧势力奋战到底,并决心做一个前进的摄影记者,用摄影作为斗争的武器,通过画报的发表和展览方式,去改造旧社会。”

正是这样的觉醒,让他决心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卢沟桥事变”后,他在桂林发表了《摄影与救亡》的文章,强调了摄影是一门纪实的艺术,突出了“摄影可以唤醒民众”这一功能。

他写道:“在国家如此危难的今日,要挽救民族的存亡,绝不是少数人能做到的。因此,唤醒民众是当前救亡运动的急务。但现在,文盲依然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所以单靠文字去宣传是不够的,还要用摄影这种最直白、最真实的有力武器!”

当沙飞提出“抗战摄影武器论”时,意味着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红色摄影家”。

不久后,他跑去太原,加入了“全民通讯社”,担任前线记者,开始了8年的八路军军旅摄影记者生涯。

年12月,沙飞正式成为八路军战士,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画报社主任等职,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抗战作品。

他采访的第一个战役是平型关战役,晋察冀胜利的炮火,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

当他将前线战士英勇杀敌的情景拍下,把各地同胞参加救亡运动的场面拍下,发表在抗战报刊上,大大激发了民族自救的意识。

他不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却总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多张有意义的照片,呈现在全国同胞面前,唤醒全国人民起来抗日!

八年来,他再也没有回到南方去,北国大漠的风沙,将他磨砺成一名粗糙的汉子。

04悲剧结局

年7月,王秀荔来到河北阜平坊里村,与分别8年的丈夫破镜重圆。

然而,内战的炮火,很快又再次将他们与家人分开。

他们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送到怀安县的一个老乡家,然后一起参加解放战斗了。

这一次,王秀荔站在了丈夫的身边。也许,是8年的抗战,让她意识到,丈夫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解放战争胜利后,沙飞的精神却出现了问题。

常年紧绷的神经,一旦放松,才知道自己患了病。

年3月4日,沙飞因为枪杀了一名日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石家庄处以死刑。

他的案件,后来在子女们的努力下,于年5月,经北京军区军事法庭重审,查明他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不负有刑事责任,撤销原判。

虽然平反,但沙飞的案件,给妻子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和委屈。

这也许不是沙飞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代人的悲剧。

年7月7日,抗战胜利60周年时,“沙飞抗战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举行。

这名中国革命军队的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重新出现在大众面前。

比起他的作品,人们似乎对他的人生更感兴趣。

但别忘了,是他和战友们,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拍摄和保存了大量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照片档案,建立和发展了中国革命摄影队伍。

他们,让今天的我们,直观地看见最真实的历史。

他们,不应该就这样被历史的尘土掩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10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