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地理 >> 正文 >> 正文

九年级历史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12/9
九上历史《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一、奴隶性质的改革1、伯里克利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2)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但是,妇女、奴隶_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2)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3)影响: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中国与此性质相同的改革——管仲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大化改新:(1)时间人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2)背景:A、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结合6世纪前大和统治下的日本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说明);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前提);C、国际上中国隋唐的高度繁荣;D、派遣唐使到达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世袭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对比中国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地方贵族的关系,使天皇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改革措施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国家手上,有利于在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国家通过租地和收取赋税的方式确立了封建性质的剥削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部民之间的关系,部民不再依附于地方贵族,而是与国家形成了契约关系);(4)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5)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6)启示:A、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2、法兰克王国改革(封君与封臣)(1)时间: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因这次改革以土地的赏赐为纽带,所以称之为“采邑制改革”;(2)内容:A、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赐地和封地的人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也叫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但这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是相对的,只存在于相邻的等级之间,即“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通过土地的分封(按照土地的多少),形成不同等级的封君和封臣,从而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的实质——封建贵族等级制度);C、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其中“_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3)关系:A、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B、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4)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5)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促使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3、中国与此性质相同的改革:商鞅变法4、比较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同点(1)改革的方式: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2)改革的性质: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改革;(3)改革的影响:都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5、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4)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1.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下列对“转折点”的解释准确的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废除了贵族世袭制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D.进入封建社会2.以下对欧亚封建社会发展的概括中,符合史实的是(   )A.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完成社会转型B.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西欧国家帝王控制下的教皇和教会是维护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D.10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彻底瓦解了封建制度3.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和法兰克王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有()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B.都确立土地私有制C.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都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4.年正月,日本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下列对这一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C.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D.这次改革使日本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5.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在封君封臣制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和封建骑士制度。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推行采邑制B.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C.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D.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6.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大国崛起》材料二 西欧统治者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依次类推,逐级封赐,这样就形成了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改编自教师教学用书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2)结合大化改新的内容说明日本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的具体做法。(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纽带和核心分别是什么?封君封臣制的实质是什么?1—5:DAADC(1)国内:日本社会矛盾尖锐;国际:受中国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影响。(2)政治上,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并效法中国的科举制,通过考试,以才选官,建立起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经济上,效法唐朝以均田制为蓝本,实行“班田收授法”,即把贵族徒弟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3)纽带:土地封赐;核心:封君封臣制;实质:封建等级制度;原因类1.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2.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3.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4.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5.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6.从英属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转变的主要因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7.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8.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间矛盾激化9.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10.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11.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2.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13.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1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15.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16.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恩格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17.法国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8.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19.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20.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2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22.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2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24.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25.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26.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27.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28.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29.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30.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的决定因素:各国科技和垄断组织发展水平不同31.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32.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特征类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2.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显著特征: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4.标志近代世界体系开始真正形成的两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6.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7.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世纪30、40年代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8.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实质类1.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2.年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内战,大块拍卖土地的政策,其实质在于: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所有制4.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5.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6.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和“平等”要求的实质:反映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7.《人权宣言》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8.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商微我要资料我要投稿

九上历史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

1.经济方面:13、14世纪,租地农场、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发展。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3.市场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1.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大解放。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5.达·伽马绕非洲南端到达印度。哥伦布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7.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8.“三角贸易”的路线是欧洲——非洲——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欧洲。其中从非洲到美洲一段贩运的是黑奴,充满了血腥性。

9.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六、七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欧美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等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后半期,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后来逐渐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工人运动兴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政权的尝试。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与王权矛盾尖锐;美国独立战争前,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矛盾尖锐;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年议会重新召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的转折是萨拉托加大捷;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起推动作用的文件:《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人权宣言》传播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进步思想。

4.起巩固作用的文件:《权利法案》开始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5.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法国反对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6.华盛顿的主要活动:(1)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2)领导制定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共和国;(3)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7.拿破仑的主要活动:(1)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年夺取法国政权;(2)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本主义法典的范本;(3)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4)对外战争既打击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也侵犯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8.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9.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行业是棉纺织业,标志性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10.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标志性发明)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确立工厂制度。

11.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3.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

九下历史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同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1.殖民抗争:面对残酷的殖民统治,殖民地人民奋起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章西女王参加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体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统治加强: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俄国和日本分别通过年改革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加强。

1.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了拉美独立运动,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性质的富国强兵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既有国内矛盾,又有民族危机。

5.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亚历山大二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需要出钱赎买土地。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障碍是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分别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解决。

7.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8.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9.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

5.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

6.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

2.俄国崛起: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斯大林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苏联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这一新秩序是建立在强权之上,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体系极其不牢固。

4.民族独立运动:战争还激化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在战后兴起了新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改革。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及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各具特色。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年)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是被称为“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战争目的)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战争性质)。特点是时间长、国家多、伤亡大。

5.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6.在列宁领导下,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8.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形成。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9.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0.巴黎和会的操纵国是英、美、法。签订了对德《凡尔赛条约》。(1)条约中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分赃的会议;(2)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由日本继承,损害中国主权,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11.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2.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构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3.甘地领导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15.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世界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平静。年开始,世界再次动荡起来,最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危机时代: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2.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1.—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美德等国摆脱经济危机的途径: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摆脱了危机,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措施有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发展社会福利。

4.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德国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希特勒上台执政,成为国家元首;日本法西斯建立的标志:年,军部法西斯掌握政权。

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6.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7.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0.决定战后分区占领德国、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对日作战的是雅尔塔会议。

11.诺曼底登陆: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2.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3.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4.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合作。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苏冷战: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先后建立,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经济;(2)西欧各国加强联系与合作,组建了欧共体。年,欧共体发展为欧盟。(3)战败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为了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和东欧各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4.亚非拉美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崩溃。

1.美国“冷战”政策措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2.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3.年,成立欧洲共同体。年,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4.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6.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美国的援助、大力发展科技、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7.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8.年被称为“非洲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全球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多极化趋势: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社会信息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1.联合国年10月成立,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5.苏联解体后,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6.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7.多极化趋势受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军等国占领伊拉克。

8.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9.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九上历史《全册易错易混知识点》1、人类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A、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平等关系)。B、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占有关系)C、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大主要的阶级(租佃关系)D、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雇佣关系)E、共产主义社会:无对立阶级(平等关系)2、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3、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对刹帝利最有利4、与古印度有关的文明: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5、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实质一样:都是奴隶制文明6、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7、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8、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他们较早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9、、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朝)、指南针(北宋)10、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11、《汉谟拉比法典》地位、目的、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制定者:汉谟拉比;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权利;影响:留给人类宝贵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12、雅典奴隶制发展顶峰的时间、执政者、最高权力机构、可以参政议政的人: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人物: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加政治的权力。(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13、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14、封君与封臣制度发展的概况、内容、意义:时间:8世纪开始,内容:法拉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意义: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欧洲普遍存在。15、封君与封臣的关系: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意义:封君与封臣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16、《罗马民法大全》出现时期、包含内容、历史地位或意义: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又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以上四部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16、大化改新出现的时间、意义:从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意义: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8、阿拉伯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1)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2)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3)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4)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5)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19、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27年)→帝国分裂(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年)20、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灾难;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21、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22、公历的缘起: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罗马的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是今天公历的基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9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