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地理 >> 正文 >> 正文

我在等台风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8/16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大象之地的潮水还没有完全退去,《沉睡的良心良心的沉睡》余温犹存,心有戚戚焉。“我在盼台风”怕只看标题的人神经过敏,那就“在等”好了,理解为迎接还是迎战,见仁见智都是人家的事,跟我就不搭界了。

昨晚下了一夜雨,把楼下一身风尘的车子冲刷得一干二净,小农又省了好几十块洗车钱。大热天我的忙碌之一,便是暴晒的日子将车开到树荫下乘凉,积一身树叶和灰尘;下雨天将车开到楼下的空地上冲刷,荡涤一身树叶和灰尘。养车千日,用车一时,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上午见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就象台风这出大戏上演前,铅灰色的帷幕还垂着没有拉开。备战备荒,我也该趁台风到来之前,出去购点干粮回来囤着。

准确地说,是昨晚看完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直播,一包苏打饼干就吃剩八片了。本来就要出去觅食囤货的,只是现在变得有些迫切起来,一旦暴风骤雨来临,出门就不方便了。

下了楼,一辆共享单车就停在门前,车座上淋了一夜雨的水珠还在,拿衬衫的衣摆擦干,呵,湿的衣服比湿的裤裆来得体面。骑上车子感觉轻松,背后有凉爽的风在吹,里面还夹着零星的雨滴。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小时候在农场刮台风的情形了,主要是感觉到了那时特有的心境。

以前的台风是没有什么烟花、杜鹃之类的花名,就是按次序排列,比如“今年第几号台风”等等,刮到苏北、农场那边的,排序不会太小,也不会太大,一般都在盛夏后期了——也许是台风扫过带走了暑气,苏北那边就渐入凉爽秋境了。

现在“三伏”也好,盛夏也罢,对我们而言,最多就是顶着酷暑外出旅游的“自作孽,不可活”罢了,否则的话,基本上就是虚张声势,在家、在单位、在商场、在公交或私家车上,到处都有空调冷气,外面的天再热跟我们又有多少关系呢?

但小时候大热天、哪怕是末脚几天“秋老虎”,与绝大多数人都是性命攸关的,也就是说要热死人的。“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在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是诗一般的语言,而对于那时的我们,却是夏日苟且的真实写照。

每天早晨起来,草席上印着湿漉漉的水渍,那是我们躺睡时的形状,一早打开门窗,逼进屋里的是轰然一阵湿热的蒸汽,本来就粘乎乎的皮肤上,又开始沁出豆大的汗珠,一动便顺着皮肤淌下来。不动,就象蠕虫在身上蜿蜒爬动。

撩开蚊帐起床,就象士卒撩开营帐的出征,吸足一口气,冲入火海,任汗水挥洒——“横竖横,拆牛棚”了。跟小辈们说起这些,他们会觉得我们“摆老资格”那样的矫情:“这个不就跟到混堂里汰把浴、蒸个桑拿差不多嘛,有啥好大惊小怪的?”

我说:“那么一日到夜,在里面呆上几十天,是什么感觉?”那种又闷又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煎熬,他们感觉象泡温泉一样享受。关键是除了泡在大河浜里扑腾,根本就找不到其他凉爽的地方,甚至无处想象世上还有一个叫作空调的东西,可以给人们带来夏日清凉。——绝望和无处逃遁,才是最难熬的。

我们这代人的前半生,夏日炎炎都是在旦复旦兮、夜以继日,度日如年熬过来的,我们和后代对夏天的感受,可以一言以蔽之:我们的苦夏、他们的宁夏。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

呵,在我的心里面,夏天的“哑呜子”知了也是热得睡不着的,声嘶力竭,叫出来的都是“热煞了、热煞了”的人话。在颤抖的空气和燃烧的天空中煎熬,热带风暴在西太平洋的某处洋面生成,我们苟延残喘,就等着瓦尔特兑现最后那一句:“是啊,暴风雨来了!”

好象也总是在某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天边亮起一闪一闪的光亮(霍显),然后闻到一股干热呛人的枯草、尘土的味道,接着就有一阵紧似一阵凉爽的劲风吹来,里面羼杂着青苔和海藻的腥味。

远处闷雷如巨石滚动,近处狂风似战马嘶鸣,这开场的锣鼓如此惊天动地,只等一场豪雨的到来,浇灭大地上燃烧已久的暑热。怎么说呢,既是肆虐也是狂欢,抓到出血的疼,只有饱受瘙痒折磨的人才知道。

被苦夏逼得快要发疯的人们,总算在这个屋内屋外都在滴雨的夜晚,酣畅淋漓地睡了一个好觉。下半夜冰清的月光透进小窗,宁静的夏夜,涨水的小河流水潺潺,池塘蛙鸣也许是世上最美的摇篮曲,伴着酣声在几乎不隔音的邻里之间传递。

第二天一早,人们迎着清亮的风,挽着竹篮到小街上买菜,风中夹着零星的雨滴,吹乱了头发,掀起了衣摆,苏北的台风过后,晨风有点硬、还有点冷,但是谁都知道,暴风雨过后清晨的街市,鱼虾特别新鲜,特别多也特别便宜。还有就是暑热退去全家人的胃口开了,也该补补快要耗尽的身心了。

小农还舒坦地赖在床上,一个转身馋吐水差点淌下来,想着吃过午饭,又可以和小伙伴推着板车,到队里买“强盗”(便宜的桃)了,心里就美滋滋的。

村口堆着一筐筐昨夜被台风吹落的硕大蟠桃,村民们心痛却又无奈,老场员骂骂咧咧,三钿不值两钿地把桃卖给我们这些不懂世事艰难的“小赤佬”。

又入夜了,风一阵阵地吹进窗户,雨点好象也更加密集了,其实烟花也好,其他什么也好,我现在已经不在乎它来与不来了。就象“畸笔叟”说的,上海人大大小小的烟花,每年都要经历好几次,过去没哪能,现在更不会哪能了。小农以前也是单位里防台防汛的成员,每年夏季都要防患于未然,但信心满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8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