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地理 >> 正文 >> 正文

每日一点丨ldquo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0/10/21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开学延期,学习不停!开启假期“每日记背”模式,欢迎大家留言打卡~

近期小唯唯将持续为大家梳理世界史各版块知识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概况:年,由德国(核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核心)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

2.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年。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冲突不断。

3.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4.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年,德、法两国军队在NH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5.性质: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①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物质损失。②对欧洲: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③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苏联的改革与变化苏联解体

要点准确记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

1.时间:年11月。

2.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概况:年11月6日晚,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纵横提升记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①诞生: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②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③多国实践:二战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④挫折:年,东欧剧变、年苏联解体。⑤发展: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二、新经济政策

1.时间:年实施。

2.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③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④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

1.时间:年开始。

2.概况:~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四、农业集体化

1.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2.概况: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政府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等。

3.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时间:年形成。

2.形成: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3.影响: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②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六、苏联改革与变化苏联解体

要点准确记

1.苏联改革与变化

(1)赫鲁晓夫改革(20世纪50年代~年):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进行经济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年):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

(3)戈尔巴乔夫改革(~年):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导致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剧。

2.苏联解体:

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年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纵横提升记

中苏改革:①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直接导致了苏共的垮台和苏联解体。

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否正确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等。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年1~6月。

2.概况: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3.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还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4.影响: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

二、《凡尔赛条约》

1.内容:①政治: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③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④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具分赃性质的条款)。

2.影响:协约国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三、华盛顿会议

1.时间:年11月~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英、美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

3.参会国:美(主导会议)、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

4.影响: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四、《九国公约》

1.内容: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2.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发”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声明:本文内容由万唯中考原创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

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