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地理 >> 正文 >> 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史12战争倒计时,奥匈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3/2/22

“我不认为会有战争,法国和俄国也还没有开战前的契机”。德皇威廉二世的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法国和俄国现在开战的确还少一个理由,但他们目前也束手无策,只能被形势拖入其中。

德皇(威廉)二世,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阿尔贝特·冯·霍亨索伦

当德皇对欧洲格局的动荡担心得焦头烂额之时,奥匈帝国也陷入了泥潭之中。

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权是欧洲唯一不是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贵族们独揽一切,平民永无翻身之日。日积月累的民怨使其国家内部的捷克人、波兰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在为独立而战,就连匈牙利人也不完全可靠。

而身处边疆的意大利人、塞尔维亚人和罗马尼亚人同样要求他们的民族弟兄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获得自由。

正如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德国格言所说:一个悲惨的结局胜过永无止境的恐惧。

如此的四面树敌,战争岂非唯一的选择吗?

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后的次日,一大群非塞尔维亚人带着奥匈帝国的旗帜和遇害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肖像在萨拉热窝的街头游行,其中一些东正教教士家里的窗户也都难以幸免。事实上,萨拉热窝游行只持续了几个小时,维也纳政府随后立即承诺赔偿遇难者,维也纳也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在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后的一个多星期,奥地利外交部依旧不给予任何回应,但许多报纸和其他机构却激起了反塞情绪。维也纳的广告牌宣称所有塞尔维亚人都必须灭亡,但这些似乎只是暂时的爆发。

在被杀的王位继承人和他的妻子被埋葬两天后,弗朗西斯·约瑟夫皇帝并没有参加葬礼,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别墅去了。

夏季七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奥地利人的沈默不语已让他们在欧洲失去了许多支持者。而当他们下决心采取行动时,暗杀事件都已经被刷到欧洲报纸的最后几版了。

当斐迪南大公预言的消息传来时,威廉二世皇帝正在挪威海岸附近的游艇上。

威廉二世匆忙结束了他在挪威的航海假期并返回了国内。他这样做更多是因为斐迪南大公是他的好朋友,而不是因为他预见到了紧急情况。几周前,他与内人都还在斐迪南的农舍做客。

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的好些日子里,维也纳很安详,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平静。

斐迪南大公遇刺的震惊似乎已经消散,真相也逐渐浮出了水面。刺客是来自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他们原本是打算在贝尔格莱德做刺杀准备的。

虽然奥匈帝国领导人决心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但此时的准备工作还在部署中。领导层在是否开战的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但他们一致同意的一点是,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才能采取行动。为此,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取消了例行访问的计划,并写了一封亲笔信,于7月5日由帝国外交部特使转交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要先知道德国是怎么想的。

对奥匈帝国来说,估计这场战争的界限相当重要。一旦控制不好力度可能会让俄国干预介入,借机支持塞尔维亚,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只有德国的支持才能使俄罗斯保持中立。

于是约瑟夫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密函,敦促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摧毁塞尔维亚并将其打压至不足以威胁各方的计划。

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只有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才能阻止俄罗斯的干预。

七月初,威廉二世收到德国驻维也纳大使的电报。大使在电报中以不悦的口吻警告道:“他本人要求奥地利不要对塞尔维亚采取过快的行动”。

威廉皇帝听闻后怒不可遏,他在评论中写道:“胡说八道,谁给了他这样做的权利?塞尔维亚必须立即受到惩罚和镇压”。

威廉皇帝的怒斥声迅速传开,维也纳的官员们也都听到了。

威廉二世在会见奥地利特使时直言表示:“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必须永远消灭塞尔维亚!如果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一旦爆发战争,德国将一如既往地忠诚于你,奥地利大可放心”。

后来温斯顿·丘吉尔谈起这件事时,他说威廉的保证是一张空白支票,是用整个德意志帝国资源为担保做成的定心丸罢了。

德皇威廉刚结束与奥地利特使的会晤,法金汉便上前询问威廉是否应该进行军事准备,威廉却说:”不急“。

随后,他立即启程返回挪威度假去了。

临行前,他轻描淡写地对海军上将们说道:“我不认为会有战争,沙皇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被遇刺的斐迪南大公身上,更何况,法国和俄国也还没有开战前的契机”。

然而,当弗朗茨约瑟夫收到皇帝的空白支票时,他的平静感顿时烟消云散。

他望着支票喃喃自语:“我们现在绝不能回头,不久后将会发生一场可怕的战争”。

奥匈帝国政府此时缺乏确凿的证据揭发塞尔维亚政府事先知晓普林西普及其指使者的计划,

充其量只能说,部分塞尔维亚内阁成员和军官知道一些恐怖分子的秘密计划,而塞尔维亚政府不仅没有这种想法,甚至没有能力阻止他们的行动。

无论如何,这次暗杀是维也纳政府展示实力,一了百了地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谈判时候了。在暗杀事件期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宣布在他的游艇“史丹达”号上进行为期三周的哀悼。

这事并没有做过多的安排,仅仅是对遇害的大公表达惋惜以及敬意。直到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充满敌意的最后通牒后,沙皇才开始担心起来。

7月29日,沙皇尼古拉给德皇威廉发了一封电报,电文中宣泄着对一个弱国发动战争而毫不知耻的愤怒。

他带着不满的语气质问威廉皇帝:“是否可以阻止他的盟友走得太远”。

德皇威廉回复沙皇尼古拉的电文中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并说:“我正尝试利用我的影响力让奥地利人给予你最满意的谅解”。

当然,他所说的那些承诺和他做的事完全是天差地别。

威廉接着说,尼古拉承认自己是个懦夫,但又想把战争的责任往我身上推。

德皇认为俄国政府可能无暇参战,他要让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立于不败之地,以绝对的优势削弱俄国驻守的防线。

此外,他的参谋长小毛奇向他保证,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德国在年与俄法两国开战也比将隐患留到日后更为有利。

因此他认为,这场战争的风险似乎是有利可图的,必须果断采取行动来维持其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否则自己将只有被打趴下的命运!

奥匈帝国对在巴尔干地区直接动用武力的决定上始终犹豫不决,但王储遇刺以及加上德国人的肯定支持结束了这种状况。

在德皇的许诺下,昂首挺胸的奥匈帝国终于向塞尔维亚政府发出了最严厉的最后通牒,提出了相当绝情的条件,并要求塞尔维亚在48小时内回复。

英国外长爱德华·格雷表示,这最后通牒是国与国之间发出的最可怕的文件。

看着文件上一条条苛刻的条款,人们普遍认为这几乎不存在协商的可能。

仅仅是可以在塞尔维亚自由进出并由奥地利的官僚干预萨拉热窝的阴谋调查这一要求便排除了进行谈判的丝毫可能性,然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奥匈帝国用来宣战塞尔维亚的理由罢了。

黎明的背后隐藏着风暴的身影,当欧洲正在享受刚恢复仲夏的平静时,维也纳已然在慢慢地制造出震惊世界的定时炸弹。

鉴于奥地利完全不了解阿皮斯及其黑手党,这种对塞尔维亚内政的干涉已被认为是奥地利的蓄意挑衅。

自称塞尔维亚保护者的俄国收到最后通牒的消息后,其外交部长萨索诺夫震惊道:“这是一场欧洲战争”。

面对着俄国的意志,即使塞尔维亚想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不敢有丝毫违背。

毕竟奥匈帝国作为中欧主力,和塞尔维亚相比犹如是螳臂当车。

塞尔维亚政府向俄罗斯寻求联盟形式的帮助,并与奥匈帝国以抵抗入侵的名义进行一战。

伴随维也纳最后通牒的细节曝光后,为期三周半的观望期戛然而止。此后各地接连涌现出行军磨枪的迹象,形势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战争的威胁逐渐变得具现化。

不仅维也纳、柏林和彼得堡意识到了战争的可能性,连同伦敦、罗马和巴黎也隐约地感受到这是一场真正的危机。

两军在巴尔干半岛互相对峙,火药的硝烟味弥漫在四周,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彼此都想扩大在该地区的势力。

奥匈帝国率先向俄国表态,他们并不是要吞并塞尔维亚,而是想向塞尔维亚展示自己要征服的决心有多么坚定!

虽然明面上是如此说辞,但俄国心里门清,奥匈帝国一旦攻击塞尔维亚势必会加强他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

而且现如今的俄国正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如果每次都屈服于德奥两国的压力,将会对他们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沙皇尼古拉二世向世界宣布俄国必将支持塞尔维亚,任何一方胆敢入侵塞尔维亚一定会引起俄国的全面进攻!

当年奥匈帝国为了扩张势力,先后吞并了俄国兄弟斯拉夫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那时的沙皇政权也因日俄战争而无暇顾及,这也让圣彼得堡对此感到无助的愤怒。

直到年,得到充分蓄养的俄国足以再次与各国列强抗衡,绝不能让奥匈帝国推翻塞尔维亚,成为巴尔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塞尔维亚在收到最后通牒后的7月26日表示愿意接受除第六条外的所有条款,第六条违反其宪法规定,损害其主权独立,塞尔维亚拒绝接受。得到回绝的奥匈帝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吉塞男爵随即宣布,塞尔维亚按照预定程序做出的回应是不可接受的,并立即与塞尔维亚断交。

他的行李早已收拾好,半个小时后他就上了火车。十分钟后,他越过边界进入匈牙利国境。故意挑起战争的奥匈帝国最终拒绝了一切调解,也不再需要任何借口了。为了奖励塞尔维亚给予的令人满意的回答,7月28日正式对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奥匈帝国开始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并将其军队驱入塞尔维亚。与此同时,柏林多次鸣枪圣彼得堡以示警告说,如果俄国动用军队支持塞尔维亚,德国将不惜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史11风雨飘摇,哈布斯堡的黄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1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