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Sabaton的歌没在《维多利亚》系列里出现,但我觉得作为知名瑞典历史老师金属乐队,拿他们的歌来代表一下那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大事件唯一挂上“great”形容词的战争还是毫无争议的。这首歌背景是东线的奥索维茨战役,著名的活死人进攻,比丧尸电影震撼多了。详情百度,毕竟我不是历史老师,只补一句,恩格斯老师你错了,不是火药,而是毒气、机枪、堑壕、坦克彻底终结了骑士。)
十多年了,《维多利亚3》的消息终于发布,本老键盘左棍泪流满面,这真是这几年仅有的属于左棍的第二个兴奋时刻了,还都是游戏(另一个当然是伟大的《极乐迪斯科》)。看来左棍真的是只能活在梦里了,这就是新时代的赛博朋克吗。
在众采集资源造兵打仗的平庸策略游戏里,《维多利亚》系列能如此鹤立鸡群,还是因为她真的在游戏层面做到了用数学模型模拟某些历史逻辑来推动游戏进程(也即是“历史”),而不是很多所谓“遵照史实”的历史游戏那样“严谨”地钦定某某年某地某人做了某事。你能看到在这个最为剧变的百年看到帝国主义的崛起、殖民掠夺、进一步的阶级分化、大萧条,尽管对比实际情况都十分鬼畜。
《维多利亚2》最优秀的人口系统是能做到这一点的核心原因。在这里,“人民”是一个真正独立于常见玩家操纵国家(或势力)意志的部分,这几亿人都有自己的认同、阶级、职业、收入、消费、立场、政见、诉求,而不是玩家的采矿机器人或丧尸士兵。在这里,失业工人、要求普选权的雅各宾派、反对改革的反动派是真的会揭竿而起。正是这几亿人创造了历史,而不是英雄们。
在此基础上,《维多利亚2》的经济运作却十分魔幻(但依然完爆所有游戏,包括所有真人交易的网游),人们的生产都交到火星市场统一定价(根据供销浮动)并根据势力范围分优先级兜售,整个流程都每日结算,火星市场不保留任何存货(相当于卖不出直接销毁,游戏内体现为日产出永远不超过日消费)。所以按游戏逻辑来说,其中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很简单,人们(主要是玩家以外的外国)购买力不足,进而导致工厂产能岗位大量溢出和亏损,危机蔓延到生产国。所谓关税,只是本国平民从火星市场买进时扣的税。现实意义的倾销也不存在,只不过就是大家一起死的大降价(当然你可以给本国厂子补贴撑过去)。更魔幻的,当然是像印钞厂一样运作的金矿,定价永远固定,永远能直接卖给火星市场拿钱,想象一下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放水,所以拿下世界第一大金矿大清曹州(没错就是那个曹州)永远是一劳永逸解决财政的办法。
我们当然知道,大萧条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也没有火星市场凭空调节贸易,更别提实际存在的通胀。但再没有游戏有如此野心去模拟如此庞大的一个政治经济系统,进而给键盘政治家们如此巨大的操作空间,甚至能在灯塔美帝扶起一个世袭君主(据说在《维多利亚3》会是最高难度成就之一)。的确很搞笑,迪斯科里你可以走新自或法西斯或正统主义路线,《维多利亚2》只要你能扶上台去更是百无禁忌,但右棍游戏里是不会有给左棍的自由空间的。
我自然也用键盘留下了一大片功勋,像马达加斯加用一百年时间从部落变成拥有世界第三大证券交易额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魔幻的红色股票),乌拉圭世界前十五工业国,海地世界第一产烟国什么的。都是小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简单,在正常的游戏框架内我完全不能像建设农村一样驾驭列强次强们不走上战争、殖民道路并独善其身。法德在洛林左岸一线永远必有一战,普奥永远必有一战,更别提黑暗之心深处的非洲殖民争夺和中欧-巴尔干炸药桶……
而每次你最终带领小国走上了你预想的理想道路(其实不然,我经济最好的马达加斯加依然有5%的失业率,只是所有人都能不饿死而已),你并不会有一点春秋大梦达成的幻觉。像我现在能找到的唯一到游戏结束的马达加斯加档,醒醒,第三次世界大战还在打,英德在比一战北法战线还窄得多的日德兰摆出了死亡乌龟阵,世界第二大城市布拉格(奥地利之前种田种的好啊)正经历萨拉热窝般的围城,还有从西伯利亚跑马到中亚的百万机动部队。非战区好不到哪里去,法西斯法国正对埃尔萨斯罗特宁根蠢蠢欲动,中国有足足十二个军阀混战还快被俄罗斯打到关内,库尔德斯坦的独立使中东陷入了了比史实线更错综复杂的混战。这个年的世界发展到现在,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Paradox众多yy改变历史的作品里,《维多利亚》也因此是最怯魅的。到,本来就是浪漫消逝的一百年。更准确一点,到就够了。右棍们自然会把锅四处倒扣,但事实就是,更多的人们能够睁开眼以后,看到的并不是预想到的东西。而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月——年8月,不过就是一脚把最后一点还在起作用的幻想踢碎而已。
而我,是怎样在《维多利亚2》里走上村长道路的呢?虽然我一开始就不是好战分子,所有游戏里我都是极其谨慎应战,主动宣战往往都是绝对优势,但该打的准备充分后我一定会打,而且一定会是总体战,前期快速突袭取得优势后持续打击有生力量,长期在敌方领土制造焦土的丧心病狂的战术,对手越强越有威胁就越不计代价地这么做。这样不计损耗的疯狗行为最能造成持久打击,被我犁过几遍地的无不破产。直到有一次我操作法国,一如既往地制造莱茵危机索取左岸。提前动员带来的优势兵力当然横扫北德,然后开始数年如一日的赶尸一样的占领。这次战争对北德的打击程度还要远远超过南北战争的南方,北德人口直接砍了五分之一(当然其中大部分是逃到北美去了),到比西班牙多一点的水平(注意如今德国人口接近西班牙两倍,可以想象一下),然后所有工厂倒闭,政府破产两次,国际地位暂时跌到不如希腊。北德被彻底打回三十年战争水平,也不用担心复仇主义了,实力已经只是列强末尾奥地利都打不过了,毕竟直接失去了上百万人。应该这么做吗?这只是游戏,我也说不准,如果我再开法国估计还是会这么做。但之后我就只玩无战小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
等到《极乐迪斯科》横空出世,这个现代焦土的印象才在我的眼前具体起来。同样更具体起来的还有年的巴黎(详见小评《巴黎公社》)。也只有在瑞瓦肖,还保留最后一丝浪漫,最后的顽固分子试图借助“神力”搭历史的塔,一座科学规律里注定要倒的塔。
科学规律!即使是火星,也有火星的科学规律。在08年以后的地球,经济学已经不再是严肃科学了,但在火星还是。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我虽然不能拯救世界,但至少那一亩三分地,用火星经济学还是料理得不错,有乌拉圭人民作证。这不是迈耶的魔法。更进一步,在火星之外,社民的确已经被证明在某些小地方是实际可行的。
其实,你只要借助上帝之手(好吧就是修改器),把你的那个新大陆小国(不需要多大,新西兰大小就够)物产全改成黄金,你就能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世外桃源,真正的乌托邦,光速点满社改政改,什么问题就都不存在了,人人需求全满足,储蓄溢出,那可比产振金的瓦坎达牛逼多了。
这是《维多利亚》仅有的我觉得浪漫也是最魔幻的地方。你的这个乌托邦只要没有核心领土纠纷,不管多么世外桃源,都永远不会招惹任何国际纠纷,只有成千上万受苦受难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那我只能说这真的是上帝显灵了。
这个时候我也许要一枚镁片才不会说这样的宗教胡话了。《极乐迪斯科》里那两管血条,身体健康的药物是鼻通灵,这显然是在调侃齐泽克那悲惨的鼻炎;另一个精神健康的药物则是镁片。说实话我知道钙片但不知道镁片有什么用,中文一搜镁片还都是问有没有助于性功能的,不愧是中文网络万物转壮阳。游戏里倒提到一点,哈里一闪而过想个镁基生物体,那该多自在,然而又仔细想了想,这玩意儿在科幻作品都是不存在的。不过吃一片就回点士气离发疯远一步,看起来还是挺诱人的,至少在没睡也没做梦的夜晚。
不管这么说,晚安。
Ployd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