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说着费劲,就简称波黑吧。近代史上,大家都喜欢称巴尔干半岛为”火药桶“,那么俺们说导火线、或者那颗火星就是曾经的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不为过。萨拉热窝,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那颗火星;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也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普通百姓萨拉热窝人的不怕牺牲;上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让波黑的工业化为灰烬,到今天也没有真正的缓过神来。下边来一起简单扯下这三段历史。
话说一战前,整个欧洲的国家因为各国的经济利益、国家内部矛盾等原因是处于四分五裂,勾心斗角。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为同盟国(意大利为防法国攻击也加入),目的是防止彼此的敌国法国与俄国的攻击;为对付同盟国,年英国与法国、俄国先后签署协约成为协约国。为了各自利益、剑拔弩张的两个门派,这时候就缺一颗火星了。奥匈帝国想吞并塞尔维亚,大型军事演习放在了波黑的萨拉热窝,太子爷费迪南夫妇选择亲临自己地盘现场指导军事演习。消息走露后,年06月28日波黑塞族小伙普林西普刺杀了现场巡视的太子爷夫妇。随后,奥匈帝国借机向塞尔维亚开战,塞尔维亚又是俄国的保护国,就这样两个讲义气的门派就开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在欧洲的萨拉热窝点燃了。后来在奥斯曼帝国、美国、日本、中国的加入战争后,让世界战做了一团,年11月以德国宣布投降为终。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讲述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时,欧洲战场的法西斯德国逐渐失去战斗力,正准备从希腊向南斯拉夫的维谢格拉特方向战略撤退保卫德国本土。掩护撤退作战的装甲部队需要大量燃料,德军燃料基地在波黑的萨拉热窝。城市、与国家的守护者游击队领袖瓦尔特与人民中的千千万万个“瓦尔特”,要当担起阻止燃油被顺利送出萨拉热窝到达德军撤退部队手中,展开的斗智斗勇的间谍战。影片环境与故事都在萨拉热窝,反法西斯让东西方文化没有障碍了,让70、80年代中国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产生了共鸣与对南斯拉夫国家与电影的喜爱。也让大家记住了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萨拉热窝普通人民。
再回到真正的“波黑战争”(.04-.12),这是一个很残忍的欧洲内战,因为民族矛盾引发种族屠杀。联合国与美、英、法、德、俄曾经多次介入调停无果,最后被北约在联合国授权下空袭轰炸阻止了波黑的内战。波黑有塞尔维亚族(占比3成多)、克罗地亚族(占比2成不到)、穆斯林族组成(占比4成多),他们分别信奉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为争夺管辖面积与管辖人口,三族厮杀大战。据统计三族有20余万人参战,用了门大炮、辆装甲车、辆坦克和一些战斗机等,导致死亡27.8万人、难民余万、经济设施基本损失殆尽。
波黑是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曾经的千疮百孔,如今波黑趋于稳定发展经济。摈弃冷战思维,是多么的重要。祝愿波黑越来越美好,俺们下次再来讲讲今天美丽的波黑与特色吧。
中东欧(宁波)文化交流中心
迈世界洋货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