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时差 >> 正文 >> 正文

历史九下第234单元复习提纲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5/2

小青导读

从普通到优秀

只因选择青为

唐山青为教育

小初高·个性化一对一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主要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力的推广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主要表现:

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②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3)影响: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1)主要成就:

①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②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2)影响: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交通工具

(1)主要成就:

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2)影响: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作用: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工材料的应用

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开始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②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

③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标志着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④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④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长,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背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表现:

①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万增加到约万。

②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万,到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

2.劳动力结构改变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表现:

①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

②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3.大众教育

(1)背景:19世纪以后,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2)表现:

①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②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背景: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环境很差,缺乏统一规划。

2.城市化的措施:19世纪中期,一些基础措施建立起来,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

3.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贫富差距加剧。

2.环境污染: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贫富分化: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日益富裕,工人获得的收入难以户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1.牛顿

(1)简介: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2)主要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其三大成就,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影响: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2.达尔文

(1)简介:英国生物学家。

(2)主要成就: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进化论观点的主要内容:

①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②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③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进化而来的。

(3)影响:《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

(1)简介: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2)主要成就:“人间喜剧”小说集、《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3)影响: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

(1)简介:俄国伟大作家。

(2)主要成就:《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3)影响:巴尔扎克的作品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他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

(1)简介:18世纪德国天才作曲家。

(2)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这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

(3)作品特点:气势磅礴,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2.梵高

(1)简介:荷兰杰出画家。

(2)代表作品:《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

(3)作品特点:《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8课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2)为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两大军事集团:

(1)三国同盟:德、意、奥(奥匈帝国)(以德国为核心)。

(2)三国协约:英、法、俄(以英国为核心)。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2.爆发:年7月,奥匈帝国以撒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3.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战场:战争初期主要在欧洲战场,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后来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2.重大战役:年德、法凡尔登战役,历时10个月之久,场面异常惨烈,由于死亡人数太多,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

3.进程: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结束: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5.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

(1)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2)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9课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2.二月革命:

(1)时间:年3月(俄历2月)。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成就: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结果:未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2)“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并建立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未能解决俄国社会矛盾。(俄国经济濒于崩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2.时间:年11月。

3.领导者:列宁。

4.结果: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建立政权:

(1)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

(2)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2)军事: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3)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4)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结果: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4.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专政的国家。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5.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0课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年1月至6月。

(2)中心问题:讨论对德合约及战后安排。

(3)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2.《凡尔赛条约》内容:

(1)领土方面:重划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2)军事方面: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

(3)经济方面: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凡尔赛体系: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合约,这些合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4.国际联盟: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5.对中国的影响: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为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年11月,由美国主导,美、英、法、日、意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时间: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

(2)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3)实质: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1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

2.开始时间:年春。

3.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3)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

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3)成果: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4)作用: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被固定下来,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年年底至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目的: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四、苏联模式

1.形成: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2.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

(1)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2课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提供了大量人力、军费和物资,-年,因饥荒导致大量人民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人:甘地。

3.时间:年。

4.内容:

(1)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2)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3)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

(4)拒绝纳税等。

5.文明不服从运动

(1)时间:年。

(2)形式:采取不服从形式。

(3)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

6.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强烈反对。

2.经过:

(1)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

(2)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鲁尔等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部分地区爆发武装起义。

(3)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英国政府仍未承认埃及独立,埃及人民为争取独立反复抗争。

3.结果: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4.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背景: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2.目的: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

3.领导人: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4.改革措施:

(1)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2)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3)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4)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5.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年经济大危机之前的美国:①空前繁荣;②繁荣表象下隐藏着危机。

2、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3、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史称“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调整农业政策(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

(4)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5)发展社会福利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扭转经济形势,解除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效果: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

(3)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之后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2、法西斯政权的实质:对内独裁,对外侵略。侵略行径:吞并埃塞俄比亚。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国纳粹党执政的背景: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②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不满,复仇情绪强烈。

2、年,希特勒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行动,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打击共产党的借口:国会纵火案。

4、纳粹党的其他暴行: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

5、纳粹党在二战前的侵略行径:①强行扩军;②进驻莱茵非军事区;③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年,日本内阁宣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经济大危机之后,军部积极推动对外扩张。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3、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同年,日本制定《国策基准》,把入侵中国及东南亚定为国策。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战场

1、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几个月后,莫斯科保卫战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年1月,美国、苏联、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大获全胜。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年,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为了协调盟盟军行动,瓜分战后世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①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②德国在战后分区占领;③战后成立联合国;④苏联对日作战。

2、年5月,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3、年7月,美、英、苏在波兹坦会晤,重申对德处理的原则,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波兹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4、年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6、二战结束的意义:①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②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大的影响。

青为教育招生中····

立即报名,即享最高7折优惠,42元/小时

初中:2小时/99元(1人/名额)

高中:2小时/元(1人/名额)

提分

青为教育-春季招生中····中考

高考·全日制冲刺班精品一对一授课

唐山九中校区艺文道与大里路交口九中正门西行米逸品园3号底商-唐山二中校区南新道与友谊路交口东行20米风华时代底商-唐山南湖校区新岳道与大里路交口南行米路西逸品园16号底商-丰南三中校区汇通路与胥新街交口南行10米路西(荣盛未来城对面)-丰南一中校区滨河北大街号(滨河北大街与新华街交口青青家园底商)-丰南水景校区青年路与滨河南大街交口(中国银行南侧青为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