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
站在黄堡附近的山顶,向西俯瞰,萨拉热窝城区尽收眼底。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整个城市跟着山谷排成条带状,米里雅茨河静静地向西穿过整座城市。
沿河修建着一条不长的有轨电车,它是欧洲最早的有轨电车,早在年就建起来了。
电车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从用马拉到电气化,从战争中损毁到继续服役,几乎见证了整座城市的兴衰。
住满战地记者的假日酒店
当我第一次背着大包坐上萨拉热窝电车时,只感觉车体很旧,有掉漆的痕迹。车里说不上拥挤,但也有不少人站着。
此后,这电车似时光机器,带我穿梭于假日酒店、狙击手大街、狮子公墓和机场隧道。我仿佛回到“萨拉热窝围城”,用今日之脚步去追寻昨日的印痕。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是波斯尼亚战争的一部分,从年4月5日持续至年2月29日。整座城市被波黑塞族共和国陆军围攻,连水、电和暖气等都被切断了。这是当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
当地展出的年-年萨拉热窝围城战役示意图
假日酒店位于城中心,当初是为年萨拉热窝冬奥会而建,是城中最高的建筑。在城市被围困期间,向世界传递消息的战地记者基本都住在这里。因此,我毫不犹豫地下了订单。
假日酒店整体呈黄棕两色,在一片灰色调的建筑中颇为显眼。我跟前台要了一间位于酒店东南角的高层房间。向南望去,窗外就是主街和米里雅茨河,河的斜对岸,是一个叫“格尔巴维察”的社区。这个社区修建于南斯拉夫时期,在萨拉热窝围城时,它为塞族武装所占。
本来塞族武装控制的大多是萨拉热窝周边的郊区,只有这个社区像个楔子般,钻入萨拉热窝的心脏。如今,社区中有几座高楼静静矗立在米里雅茨河南岸,岸边大部分建筑都已被修缮完好,看不出太多战争的痕迹。
萨拉热窝的假日酒店
然而在当时,这里是战争最前沿,一些大楼被塞族武装征用,底层作为阵地,窗口架着塞族人的机枪,枪口对准几十米外的穆族控制区。
更有甚者,在一些居民楼里,塞族控制几个单元,穆族控制几个单元,或者一方控制楼上,一方控制楼下,双方隔墙对峙,时不时开火对射。
假日酒店前的主街,连着城中心和萨拉热窝机场,战略地位重要。然而,这条大街与米里雅茨河并行的那一段,恰好位于假日酒店和格尔巴维察中间,整条街上没什么遮挡物。
萨拉热窝围城战役的痕迹依然留在街角
在战争刚刚开始时,电车还在运营,人们不相信子弹会射向平民。但战争是残酷的,塞族狙击手居高临下,子弹不但射向电车,也射向了街上行走的人们。因此这条大街在战争期间被称为“狙击手大街”,街上写满了“小心狙击手”的标识。
虽然城市被围困,但萨拉热窝的人们为了生计,必须穿越这条致命的公路,于是只好在路过时拼命向前跑。当听到枪响时,有人会躲在树后,也有人躲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装甲车后。
这种坚固的装甲车,是假日酒店与机场之间联系的主要工具,人们称其为“TAXI”。平日里,这些装甲车会布置在“狙击手大街”的路旁,由“蓝盔”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值守,但是他们并不能制止狙击手。
一名妇女路过一个写有“小心狙击手”标识的建筑
当枪声密集时,在装甲车安全的一侧,“蓝盔”和平民小心地挤在一起,跟着车子缓缓移动,走出狙击手视野后,平民纷纷迅速离开。
由于假日酒店就在塞族阵地对面,它的南侧也被有意或无意的炮弹、子弹打成了筛子。但酒店依然坚持营业,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大都住在这里。
不过,这并没有减轻狙击手的射击频率,假日酒店前时不时有平民被射杀在大街上,甚至包括外国人。这些画面被记者的镜头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引起了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