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载了三篇文化素养的内容了
今天继续学起来
第四篇——历史常识
往期回顾:
文化常识→春节假期文化素养积累——文化常识
艺术成就→春节假期文化素养积累——艺术成就
文学常识→春节假期文化素养积累——文学常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常识
一、先秦(万年前——公元前年)
(一)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年,武王伐纣,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厉王时曾发生“国人暴动”。公元前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的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前年——公元年)
(一)秦统一六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
(二)西东两汉
1.西汉建立
秦末年农民起义,项羽、刘邦等势力推翻秦朝;公元前年,项羽败于刘邦。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
2.对外政策
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李广勇猛善战,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还有大将卫青、霍去病数次击败匈奴,在漠北之战,成功击退匈奴。
公元前60年,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汉末期,昭君出塞和亲稳固边疆。
3.丝绸之路
公元前年,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
4.东汉建立
西汉末年,王莽自立为帝,史称“新莽”,西汉灭亡;公元25年,参加过反王莽农民起义的汉宗室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年至年魏国和西晋再次统一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三、隋唐(年——年)
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开创了唐蕃之好。唐玄宗时期则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衰落。
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包括中书省——发布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行政管理。尚书省分成六部:户部(财政)、吏部(吏政)、兵部(军政)、礼部(学政)、工部(工程)、刑部(刑狱)。
四、五代、辽、宋、夏、金(年——年)
(一)政治状况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陷入全面分裂。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机统一北方建立辽,年北宋建立,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相对统一,年,宋辽两国订立停战和议,史称“澶渊之盟”。年,元昊建立西夏,中国境内形成辽、北宋、西夏鼎立。女真兴起后,于年灭辽,年,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后南宋高宗赵构即位,建立南宋,南宋将领岳飞抗击金国,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王安石变法
北宋初期,为了挽救危机,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王安石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史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
五、元、明、前清(鸦片战争前,——年)
(一)政治状况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行使了国家管理。元政府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使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在云南等周边地区设行省,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与台湾。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地区,清末设立台湾省,刘铭传任首任巡抚;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二)明清的思想
1.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明便是天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2.李贽
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把儒家经典看作是真理的标准,对理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3.黄宗羲
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4.顾炎武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
5.王夫之
提出“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常识
中国近代史从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清朝末期(年——年)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即虎门销烟事件),后来成为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由原来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太平天国运动
年,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反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史称太平天国运动。其主要政治纲领为《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年,英国、法国联合入侵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成为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四)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是指年至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民用工业,对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五)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是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年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六)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改良主义者依靠光绪皇帝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历时仅—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七)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是指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法、德、意、日、美、俄和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战败,年清朝与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包括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使馆区,镇压国内义和团运动等反帝斗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辛亥革命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造成清王朝的覆亡。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并篡夺了革命果实,进行独裁统治,并妄图复辟称帝。
(九)清末思想
1.魏源
魏源编制《海国图志》,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他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2.严复
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
二、民国时期(年——年)
(一)新文化运动
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二)五四运动
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迈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中共一大
年7月在上海、浙江嘉兴召开中共一大,选举了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四)国民党一大及北伐
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五)日本侵华
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即“沈阳事变”),强占我国东北。
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即第一次上海事变)。
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年8月13日,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六)红军长征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长征。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七)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自己的军事、组织等问题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八)抗战胜利
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九)新中国建立
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及其它民主党派,召开重庆谈判,商议抗战胜利后中国未来发展问题,并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会议并未实现国共和平,建立联合政府。
年蒋介石进攻解放区,解放战争爆发。经过三大战役——年9月至年1月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渡江作战,截止到年底全国基本解放。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第三部分:世界历史常识
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2.古希腊和古罗马:位于地中海地区,是欧洲近现代文明的源泉。
3.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穿越好望角发现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4.启蒙运动
(1)孟德斯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法律应当体现理性(代表著作如《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等)。
(2)伏尔泰
①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②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③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3)卢梭
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②社会契约说(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③革命合法性;④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⑤理性是不可靠的
(4)康德
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
③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力,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5.美国独立战争(年——年)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殖民战争。《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国诞生。
6.法国大革命(年——年)
法国大革命是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年7月14日,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法国大革命结束。
7.滑铁卢之战
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8.《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于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9.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日本挤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年7月——年11月)
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战争主要在由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之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
11.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发生于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12.巴黎和会
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和会上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过分压制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另外,《凡尔赛和约》对战胜国中国的不公正待遇直接导致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年9月——年8月15日)
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年5月8日,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
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4.开罗宣言
二战期间,美国、中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盟国会议。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宣告: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使朝鲜独立。
15.雅尔塔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16.波茨坦会议
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后,为了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美、英、苏3国首脑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17.联合国的建立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包括中国、俄国、美国、英国、法国。
18.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年,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会议制定了国际社会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又是五项原则的具体化与充分体现。
19.冷战结束与东欧剧变
年,美国发动冷战。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20.欧盟的建立
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影响力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历史常识的内容就是这些了
大家要把一些关键的时间和事件记住
明天连载最后一篇——科技常识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sc/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