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记
——中国平凉新世纪诗典崆峒山诗会
蒋涛
《新世纪诗典》是中国当代《全唐诗》。新诗典是宣言书,新诗典是宣传队,新诗典是播种机。新诗典是以现代诗胜利、新诗失败而告终。
我真正想说的是新诗典系列朗诵会是播种机。新诗典,可以燎原。也是我在微博中对伊沙发布消息后经常用的评论。新诗典诗人在互联网上的每个评论每次转发每个赞都是对新诗典一次重要的添砖加瓦。不要忽视互联网,这是人类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进行了20年,今后30年还要继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当代诗人,与互联网共存是现代诗歌及现代诗人最大的特征。
新诗典系列朗诵会造就了现代诗的诗歌大省,把被官方诗坛屏蔽的真诗人一个个挖掘出来,每次朗诵会结束,都有当地诗人唱《十送红军》的感觉。北京是第一场新诗典朗诵会举办地,之后的第四,十三,十七场均在北京举办过。广东是第二场新诗典朗诵会举办地,之后的第六场也在广东举办过。西安是第三场新诗典朗诵会举办地,之后的第五,七,九,十,十六场均在西安举办。四川江油成为两次甚至常设新诗典年度颁奖礼举办地,举办过一次的有广西南宁和这次的甘肃平凉,海外场有越南的下龙湾和奥地利的维也纳。这次平凉场的重大意义是奥地利诗人及诗歌翻译家维马丁首次参加新诗典朗诵会,并获得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翻译奖。伊沙说唐僧是译圣,维马丁在回国之前,他将领他登上大雁塔,看看唐僧的工作场所。让崆峒山成为维马丁年中国诗歌之行的最高峰。伊沙的朋友是新诗典诗人的朋友,伊沙的国际窗口是新诗典诗人的国际窗口。这也是伊沙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开始的准备,终于超过预期的完美,维马丁带着“诗冠三军”的称号绝尘而去,让新诗典中国大军望洋兴叹。
崆峒山,这个名词确实对我们是空洞的。伊沙当年的《崆峒山小记》被南京一群恶齿的人评为庸诗榜首位。回顾一下这首诗:
上去时和下来时的感觉
是非常不同的——
上去的时候
那山隐现在浓雾之中
下来的时候
这山暴露在艳阳之下
像是两座山
不知哪座更崆峒
不论哪一座
我都爱着这崆峒
因为这是
多年以来——
我用自己的双脚
踏上的头一座山
______伊沙《崆峒山小记》
没有这首诗,我可能会不知道崆峒山。在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节目里,才注意到武林正派里有一派是崆峒派。当然在金庸的小说里,经常会出现崆峒派,他们总是一个配角,在主角或反一上场前,他们会出手走个过场的。但如果稍微问一下度娘,才知道这里是黄帝问道的地方。
但在新诗典历次活动中,这次更像是一次全运会,大家经过多次历练,知道这次是赛诗,华山论剑的感觉。这次,参会者都准备了诗,争取进三甲,当时说第一轮选6名出来,然后第二轮决出3名,第三轮决出前三名顺序。而这次赛诗的环节是长安诗歌节,一般新诗典朗诵会都会有长安诗歌节的公开场或称大场同时举办。新诗典朗诵会带有表演性质,与会的新诗典诗人在伊沙读完评语后会当场朗诵一首入典作品,一般顺序是获奖诗人优先,然后按照最新的全球中文诗歌实力榜排名顺序依次登场,最后是尚未入典的本地诗人朗诵。
甘肃有三个诗人,是组织型的,一是平凉的独化,二是静宁的李振羽,三是天水的鬼石。伊沙最早评价独化,说独化在网上给人有些冷的感觉,但见到本人后,特别是去平凉见到独化,会感到非常热情,这是西北人的特点,所以即使平时在网上交流很少,如果去他家乡一定会受到热情招待的。这是这次新诗典崆峒山诗会的一个诱因。李振羽的热情也早有传说,说只要诗人一去他的家乡,他会牵一只羊卖掉,换钱来招待诗人的。前年福建的还非去了,去年图雅和湘莲子去了。还非和图雅湘莲子都获得了谷熟来禽诗歌节的来禽奖。鬼石是五点半诗群的创始人之一,五点半诗群汇集了很多年轻的特别是80后诗人,鬼石这次开车带着果农诗人兼帅哥莫渡从天水赶到平凉。
崆峒山诗会的准备工作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