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国旗与国徽
南斯拉夫全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存在于年至年的巴尔干大国,为多民族国家,政府奉行联邦制。由于该国承袭有着“第一南斯拉夫”之称的南斯拉夫王国,因此另有别名“第二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王国被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灭亡,境内反抗频起,其中一支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游击队最为突出。年意大利投降后,西方盟军认可铁托为南斯拉夫的代表。
年11月29日,铁托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年再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冷战期间,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与苏东集团不同的路线,经济偏向自由化,国内气氛也比较宽松,不参加东西方阵营的军事组织,与印度、埃及等国创立不结盟运动组织并拥有领导地位。
年代至年代,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用暴力排斥其他民族的行为逐渐升级。在此之后,南斯拉夫联邦走向解体,进而演变成内战。
解体后南斯拉夫的国旗与国徽
年,除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共和国均退出南斯拉夫联邦,剩下的两国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告终结。
该联邦于年2月4日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重组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是一个松散的联邦,接近于邦联,两个加盟共和国只有在外交、国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体系,国家最高机构也分散在贝尔格莱德和波德戈里察两个首都。
由于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一个共和国都可以在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寻求独立,随着两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立派以微弱的票数55.4%优势获胜。同年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议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的法定继承国,南斯拉夫至此走入历史。
塞尔维亚的国旗与国徽
历史上塞尔维亚先后被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一战之后塞尔维亚得以复国。年12月,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伏伊伏丁那共同组建了南斯拉夫王国。
年4月,南斯拉夫被轴心国入侵和肢解,塞尔维亚被德国和保加利亚占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铁托的领导下不停地在敌占区与侵略者展开游击战。
年11月29日,铁托宣布将游击活动中建立的政治领导机构——“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立为临时政府,并在会议中决定国家将采取联邦制。二战结束后,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新生的南斯拉夫。
独立后塞尔维亚的国旗与国徽(-)
年代起,南斯拉夫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经济衰退的问题,从而引起社会与政治动荡,人们倾向分离主义,争取各自加盟国的权益而不再信任中央的宏观经济计划,使得南斯拉夫经济一再恶性循环。
年,米洛舍维奇成为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后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他以反官僚主义为理由逐渐取消黑山、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等地方选举出来的领导人。
年,米洛舍维奇削减了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这两个自治省的自治权,此举造成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共和国对自治权被削减的恐慌。年,米洛舍维奇试图在南联邦十四大会议上修宪以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代表退席抗议。
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亚举行全民公投,期望借“民族自决”获得国际认同,最终有投票数94.6%赞成独立,克罗地亚也通过修改宪法来获得脱离联邦的权力。米洛舍维奇扬言一旦南联邦分裂,塞尔维亚将不再尊重各共和国边界。在谈判期间,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与克族军队、平民已经爆发多次流血冲突。
年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联邦结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加盟共和国先后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原南联邦内部仅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则组建了全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独立后塞尔维亚的国旗与国徽(年以后)
在米洛舍维奇的支持下,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塞族使用武力手段来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此举则引发克罗地亚战争和波黑战争。长年的战争令塞尔维亚国力急速衰退,令原本脆弱的南联盟也走向分裂。年5月21日,黑山独立后,塞尔维亚共和国成为单一的独立国家。
科索沃的国旗与国徽
年,塞尔维亚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叛军“科索沃解放军”成立,塞尔维亚内战爆发,塞族与阿族的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亡以及上万名平民流离失所。
年2月6日,在北约的压力下,塞族和阿族的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要求南联盟给予科索沃高度自治,同时科索沃解放军要解除武装,由北约向科索沃派多国部队维持治安。然而追求独立的科索沃和不接受科索沃完全自治的南联盟均不接受此方案,谈判陷入僵局。
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必须接受科索沃高度自治的条款。3月24日,北约对始终不肯签字的南联盟发动空袭,科索沃战争爆发。连续78天的大规模空袭造成了多名平民伤亡,最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选择妥协,接受和议基本内容,同意从科索沃撤军,并允许多国部队进驻。
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公开表态支持科索沃独立建国,塞尔维亚与俄罗斯则表示强烈反对。年2月17日,科索沃通过《独立宣言》,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并获得大部分西方国家的承认。
目前,塞尔维亚正积极申请加入欧洲联盟,但欧盟方面对塞尔维亚加入设定了多个前提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塞尔维亚必须先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或实现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而目前塞尔维亚并不愿对此作出妥协,这就使得其加入欧盟的前景变得渺茫。
黑山的国旗与国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山王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结盟对抗奥匈帝国,在年1月到年10月,黑山王国被奥匈帝国占领,国王尼古拉一世逃亡至西欧。
一战结束后,在塞尔维亚的主导之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国组成了第一个由南斯拉夫族群联合的国家。同时,黑山也召开会议,废除尼古拉一世的王位。年11月,黑山加入南斯拉夫王国。尼古拉一世本人并不认可黑山议会的决定,坚持以黑山国王自居,直至在法国病逝。
年4月,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同月17日意大利军队占领黑山全境,并成立傀儡政权,黑山成为意大利控制下的保护国。年意大利投降后改为德军占领,直至二战结束德军才撤出黑山,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布罢黜黑山的君主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年,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南斯拉夫联邦。
独立后黑山的国旗与国徽(-)
年代初,随着南斯拉夫解体,原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黑山于年举行独立公投,95.96%认为应继续留在南斯拉夫联邦之内。
年,米洛·久卡诺维奇政府宣布和米洛舍维奇掌权的塞尔维亚断绝关系,从此以后黑山自行制定经济政策,改用德国马克(后来改为欧元)为法定货币。由于黑山的亲西方政策使得它在接下来的科索沃战争中受到损伤比塞尔维亚小,局势也较塞尔维亚稳定许多。
年南联盟大选后,执政十多年的塞尔维亚强人米洛舍维奇被迫下台,使得欧盟与南联盟恢复外交关系,西方因此由支持黑山独立暂时转向支持维持现有的联邦状态,但塞尔维亚和黑山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态度转变而改善。
年3月14日,黑山和塞尔维亚在欧盟的主持下签署协议,将原南联盟改为由两个各自拥有经济、货币以及关税决定权的半独立国家所组成。年2月4日,国家名称正式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同时规定三年后,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脱离联邦。
独立后黑山的国旗与国徽(年以后)
年7月12日,黑山国会通过采用新的国旗、国庆日和国歌,以推进独立进程。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派以55.5%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刚刚超过55%欧盟规定的有效结果票数。同年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
克罗地亚的国旗与国徽
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波斯尼亚后,对克罗地亚展开了近百年的侵略战争。为了减轻土耳其人的威胁,克罗地亚议会于年推举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一世为克罗地亚国王。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后克罗地亚得以独立,随后加入新生的南斯拉夫王国。年4月,南斯拉夫王国被轴心国入侵,克罗地亚被德、意两军占领,并建立一个名为“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傀儡政权。二战结束后,克罗地亚人推翻了傀儡政权,建立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盟南斯拉夫联邦。
独立后克罗地亚的国旗与国徽
年1月,南联邦召开会议,克罗地亚正式要求将政体改成一个更为松散的联邦,但遭到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的反对,克罗地亚的代表因而宣布无限期退出代表大会。年6月,克罗地亚正式宣布从南斯拉夫联邦独立。
克罗地亚独立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及塞族的准军事部队与克罗地亚部队的武装冲突逐渐升级,最终爆发了长达四年的克罗地亚战争。年8月,克罗地亚集结10万大军,消灭了境内的塞族政权,完成全国统一。
波黑的国旗与国徽
历史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只是一个地理名称,并没有特定的民族。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波斯尼亚时期,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信伊斯兰教,经过数代的发展后,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传统的塞尔维亚人或克罗地亚人已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战结束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二战期间,波黑被德、意两军占领,归克罗地亚的傀儡政权管辖。
二战结束后,波黑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加入南斯拉夫联邦。年,身为克罗地亚人的铁托为了压制国内的大塞尔维亚主义,于是正式把波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塞族和克族人认可为一个独立的民族——穆斯林族,使原本构成南斯拉夫主体的民族由五个提升到六个。
独立后波黑的国旗与国徽
年6月,克罗地亚战争爆发,波黑境内想要寻求独立的克族、穆族和反对独立的塞族之间的矛盾加深。年2月19日,在塞族抵制的情况下,波黑的克族和穆族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有90%以上的票赞成独立。
年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4月6日,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黑共和国独立的当天,波黑境内五个塞族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黑之外,同时承认自己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塞族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黑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黑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被克族和穆族的武装部队攻击。
年4月7日,南斯拉夫人民军出动飞机轰炸了克族武装力量的弹药库,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年3月,波黑境内的克族和穆族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族。
年4月10日,北约对塞族军队展开空袭,之后美国向克族和穆族提供军事援助。尽管得到了欧美的外援,但克穆两族的军队仍不敌塞族军队,与此同时英法和美国就支援波黑的方案产生分岐,于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展开调停行动,波黑双方同意短暂停战。
年5月,停战期过后波黑双方再次展开激战,战争甚至扩大到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8月28日,萨拉热窝中央市场被炮击,造成37人死亡,因为这个事件北约展开自参战以来最大的轰炸活动,造成大量塞族士兵和平民死亡,损失惨重的塞族终于决定参加和平谈判。
波黑塞族共和国的国旗与国徽
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黑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年底由欧盟取代。
斯洛文尼亚的国旗与国徽
年,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瓦解,斯洛文尼亚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斯洛文尼亚被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瓜分,战后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加盟南斯拉夫联邦。
独立后斯洛文尼亚的国旗与国徽
从年起的东欧剧变波及了南斯拉夫,联邦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年10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提出将南斯拉夫“欧洲共同体化”,即承认各国的主权,经济和军事上不再由中央指挥,而是变成由各国协调来达成共识。这个提案被塞尔维亚和黑山驳回,使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相当失望。
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亚进行全民公决,88%赞成独立。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正式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随即派兵向斯洛文尼亚宣战,战斗主要集中在斯洛文尼亚境内的军事基地周边以及飞机场。
后来由于克罗地亚境内克族与塞族的冲突加剧,再加上斯洛文尼亚将南斯拉夫人民军的补给线截断,令南联邦难以扩大战果,最终在西欧各国的施压下南斯拉夫人民军选择完全撤出斯洛文尼亚。年,斯洛文尼亚正式独立,并得到欧洲共同体的承认。
马其顿的国旗与国徽
马其顿的名称来源于希腊北部,后来这个地区被扩展到巴尔干半岛的其它部分。7世纪,斯拉夫人迁居至马其顿地区并建立斯拉夫人的国家。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后,马其顿成为了帝国的一个部分。
年至年,经过两次的巴尔干战争后,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重新瓜分马其顿地区,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铁托的主持下,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中分出,改为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
独立后马其顿的国旗与国徽
年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希腊方面认为这个国名暗示着对希腊北部马其顿大区的领土要求,因此坚决反对马其顿使用“马其顿共和国”这一名称,并对其采取经济封锁。迫于希腊的压力,年4月7日,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国名加入联合国,但对内和对外仍坚持使用其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
为了消解希腊对马其顿加入北约的反对意见,马其顿政府考虑更换国名,但由于国内反对声音较大,故改名工作一直难以开展。直到年1月11日,马其顿国会以81票赞成和29票弃权通过了更改国名的修宪法案,但需要希腊国会批准协议才能生效。
年1月25日,希腊国会通过马其顿更改国名协议。年2月12日,马其顿共和国正式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陶晴贤写文不易,红包鼓励,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