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签证 >> 正文 >> 正文

中国桥在音乐海穿越悠悠时光记方岽清作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3/4/19

年12月23日,我穿越冬夜的寒冷,往中山公园赶去,去聆听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携多位独奏家在音乐堂演出的新年音乐会。

这些老朋友总是让我在激越抒情的旋律中感动而振奋,寒冷中,新年正悄然临近,这样的夜晚也又一次向我走来。

在这些期待里,还有一种别样的期待,作曲家方岽清邀我去听他倾注心血和才华、历时数年完成的作品,又有多少喜悦和惊叹等着我呢?

音乐会有一个充满诗意和深情的名字:梦桥——致敬中国桥梁建设者。

我想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没听见那些大海般激荡的旋律,心底已摇曳着感动的涟漪……

音乐会的上半场是五个乐章的大型交响组曲《梦桥》——献给岁月、献给历史、献给建设者、献给大海、献给港珠澳大桥。

当交响序曲《献给岁月》深沉激越的旋律响起时,我才意识到,巨大的电子屏舞台天幕并不是用来装饰音乐会的背景,而是唤醒人们记忆深处中国桥梁梦的时光隧道,深情动人的旋律把我带回到终身难忘的往昔岁月中。

我的中国桥梁知识或许是从小学课本上的赵州桥开始的,但那时年纪太小,记住的只有骄傲,一种对中国古代人智慧和中国古代科技的骄傲。但真正让我震撼和铭记的,是在青年时读到钱塘江大桥和它的设计建造者茅以升的历史。我在这个冬日的夜晚,也因此更加被《梦桥》的深情旋律感动。

伴随着深沉婉转的旋律,大屏幕上出现了茅以升的形象和关于钱塘江大桥的历史回望——年,中国建造了第一座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大桥钱塘江大桥,但几个月后,在抗日战争的危机时刻,它的设计建造者茅以升又不得不亲手把大桥炸毁。

我年轻时在故乡重庆的远郊县插队,那时,刚刚引进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正在农村的院坝上露天放映,我连续几个夜晚翻山越岭赶去下一个放映点,反复看了几遍,影片中那个桥梁设计师亲手炸掉大桥阻止德军推进、与大桥同归于尽的情节,让我热血沸腾,想起茅以升在炸桥之后痛苦难眠挥笔写下的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这个梦想如今早已变成了现实,成了中国现代桥梁史的开篇和而今方岽清《梦桥》的序曲。

序曲之后,是古筝演奏家苏畅、钢琴家张放、大提琴家娜木拉与中国爱乐乐团携手演绎的三个乐章——古筝协奏曲《献给历史》、钢琴协奏曲《献给建设者》和大提琴协奏曲《献给大海》。

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筝悠远深情的琴声,与交响乐队深沉厚重的旋律融为一体,表现了中华民族久远的梦想、文天祥“过伶仃洋”时的英雄叹惋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钢琴在交响乐队的协奏下营造的打击乐效果,生动展现了桥梁建设者的拼搏和思考,将夜以继日、眺望明天的力与美、意志和智慧生动地呈现出来。

在这两个乐章中,历史与现实、追求与梦想、奋斗与辉煌相互映照,令人思索回味,而又激励振奋。

第四乐章大提琴协奏曲《献给大海》宛若一首深情而激越的赞美诗,在大提琴家娜木拉与中国爱乐乐团的深情演绎中,海浪般的旋律不断涌向观众们的心海。

作曲家方岽清选择大提琴这一音域宽广、底蕴深沉的乐器来倾诉和描绘,唯美而感人至深的旋律,时而隐没于交响乐队的磅礴气势之中,时而又在温暖的旋律呵护下飘荡于音波之上,让人仿佛看到无边的大海上,中国桥梁建设者们拼搏奋斗、时隐时现的身影,他们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港珠澳大桥,献给了这片实现中国梦想、创造世界奇迹的大海。

中国爱乐乐团在指挥家余隆激情飞扬的引导和带领下,将仿佛与生俱来、深情倾诉的细腻婉转和大气磅礴的英雄气慨融为一体,与宽广深沉的大提琴声交织在一起,纵情放歌,献给大海的不仅仅是一曲唱给中国桥梁人的颂歌,也是一首献给“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的中华民族的赞美诗。

第五乐章终曲《献给港珠澳大桥》,在小军鼓催人奋进的鼓点中,中国爱乐乐团铿锵激越的进行曲旋律,将观众们带进了音乐会上半场结束时兴奋狂欢的高潮。

音乐会下半场的三部作品分别是小提琴协奏曲《思念》、大提琴协奏曲《使命》和三重协奏曲《初心》,这几部作品仿佛蓝天、大地和大海般交融在一起,向人们展现出中国桥梁建设者的奉献、追求和向往。

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曾诚担任小提琴独奏,与乐队一起用悠远深情的琴声和旋律,诉说着对一代又一代中国桥梁建设者的回忆和赞美,真挚感人。

大提琴家娜木拉担任独奏的大提琴协奏曲《使命》,和她与钢琴家李美彥、古筝演奏家王温豪携手与中国爱乐乐团共同演绎的三重协奏曲《初心》,仿佛呼应着小提琴协奏曲《思念》倾诉的人们对中国桥梁建设者的讴歌和思念,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精神世界、抱负和胸怀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音乐会在致敬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深挚、热烈和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当中国爱乐乐团与独奏家一起谢幕时,余隆高举手臂,向观众席中召唤作曲家方岽清登台一起向观众们致谢。

当方岽清与音乐家们一起谢幕时,观众们不由惊觉,这位谱写了如此大气而深情的动人旋律的作曲家,曾经在24岁时已摘得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和“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曲比赛第一名两项国家级大奖桂冠的作曲家,而今依然是如此年轻。

随后,桥梁建设者登台为音乐家们献花后,谦逊地站到旁边去,指挥余隆手捧鲜花,将它们献给每一位桥梁建设者,并将他们请到舞台中央,他自己站到了最旁边,高举着双手向他们鼓掌,还像指挥乐队一样带领着全场观众为桥梁建设者鼓掌欢呼,向他们深情地致敬。

音乐会结束后,一个华发老人从观众席中赶到台前,找到正在接受观众献花的方岽清说,他自己经历过战争年代,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为这样赞美讴歌建设者、拼搏者的音乐而感动,他在音乐会现场写了一首小诗,想要献给中国爱乐乐团、作曲家和演奏家,他要将这首小诗立即朗诵给方岽清听。

手捧鲜花的方岽清蹲了下来,静静地倾听着老人的诵读:

百丈悬崖万里路,一桥飞架变通途。

牛郎何愁见织女,小儿高铁探父母。

亿万人民干四化,一首浩歌震远古。

今日欢呼筑桥人,金山为你敲战鼓。

听罢老人的朗诵,方岽清捧起手中的鲜花,献给了老人。蓦地,我想起当年茅以升先生亲手炸桥后写的八个字和那句诗:不复此桥不丈夫!

从钱塘江大桥到今天,八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桥梁梦在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奋斗牺牲、无数炎黄子孙的矢志追求和桥梁建设者的拼搏奉献中圆梦,成为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甚至跨越高山大海,在异国他乡留下了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岸身影。

我在音乐会的大屏幕上、在无数雄伟优美的大桥中,惊喜地看到了家乡重庆的大桥,我迅捷地将那亲切的景致拍了下来。重庆是中国现代桥梁最多的城市,无数桥梁建设者在这座山水之城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我虽离开家乡已四十年了,每次看见这些桥梁时,都怀着一种喜悦和感恩的心情。

离开中山公园,走在安静的街头时,我又想起了家乡重庆,便将图片发到大学同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11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