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一起向未来,共同迎冬奥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2/5/17

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迎冬奥!

冬奥发展史

向上滑动阅览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影慢慢形成。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些冰雪运动如滑雪、滑雪撬、滑冰、冰球等项目在欧美国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

年,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滑雪俱乐部。

年,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冰球协会。

年,国际滑冰联盟在荷兰成立。

年,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首届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

年,法国成立了世界范围的国际冰球联合会。

在冰雪运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建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但由于年北欧两项运动在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成功举行而被拖延。

年,第4届夏季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

年,举办第7届夏季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拒绝接受北欧两项项目,而增加了冰球项目。花样滑冰和冰球加入奥运会后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但因天气条件给组织者带来诸多不便,尽管这两个项目都提前在4月份进行,但大多数比赛和奥运会的开幕式在8月中旬才举行。这使得一届奥运会要长达5个月的时间,在人力、物力上耗费太大。鉴于此,人们倾向于把冰雪项目从奥运会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冰雪项目的奥运会。

年,形成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当时,在法国的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把其更名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年的第2届冬奥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举行。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间隔交叉举行。为冬奥会与夏奥会时间错开,故只有年冬奥会与年冬奥会相隔2年。

中国冬奥史

向上滑动阅览

第13届冬奥会:中国首次出席冬季奥运会

举办地区:美国普莱西德湖

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奥委会是年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首次出席冬季奥运会,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的18个单项比赛。我国首次参赛的选手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无一人进入前六名。

第14届冬奥会:两岸中国选手首次同时参加奥运会

举办地区: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年第十四届冬奥会在萨拉热窝举行。这是中国代表团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共派出37名运动员参加26个单项比赛。中国台湾队也有14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冬奥会。这是海峡两岸中国选手第一次同时参加奥运会。在高山滑雪女子小回转比赛中,中国选手金雪飞和王桂珍分别名列第19和第20名。中国队达到了开阔眼界、锻炼队伍的目的。

第15届冬奥会:李琰表演赛摘

举办地区:加拿大卡尔加里

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仅派出一行20人的代表团,参加速滑、花样滑冰、越野滑雪3项比赛的竞争。中国运动员李琰在本届冬奥会女子短跑速滑表演赛中获米金牌和米、1米铜牌。

第16届冬奥会:中国实现冬奥奖牌“零的突破”

举办地区:法国阿尔贝维尔

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中国选手在这届比赛中获得三枚银牌,排在奖牌榜的第15位。这也是中国自年首次参加冬奥会以来,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在本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本届参加比赛的队员有34人,参加了滑雪、滑冰、冬季两项等34个小项比赛。共获银牌3枚,其中女选手叶乔波,在比赛中带伤上阵,顽强拼搏,夺得米和米两项速滑的银牌,她挂着冰刀去,坐着轮椅凯旋成为当年的一个体坛神话。

第17届冬奥会:中国再度获3牌

举办地区:挪威利勒哈默尔

年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比赛时间错开,间隔两年举行,为了迎合这一改变,年的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在与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间隔两年后再次举行,这也是唯一一次间隔时间只有两年的两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选派27名运动员(女选手19名)参赛,共参加了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冬季两项和自由式滑雪等竞赛。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基本上发挥了水平,3名女选手获得奖牌:张艳梅获米短道速滑银牌,叶乔波获米速滑铜牌,陈露获花样滑冰女子单人铜牌。中国队最终以一银两铜的成绩排在奖牌榜的第19位。

第18届冬奥会:中国队成绩大幅提高

举办地区:日本长野

年日本长野第十八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滑冰、冰球、滑雪、冬季两项4大项,短道速滑、速滑、女子冰球、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共40个单项的比赛。本届比赛中国队成绩大幅提高,获得6银2铜8枚奖牌,虽然没能取得冠军,但中国队的进步有目共睹。

第19届冬奥会:中国获冬奥首金

举办地区:美国盐湖城

第19届冬季奥运会于年2月8日至24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举行,这届奥运会共设有78项比赛,俯式冰橇重新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还有新加入的女子有舵雪橇项目,比起上一届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多出10项。这是冬奥会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次。来自中国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成为中国第一位夺得冬奥会金牌的运动员。本届比赛中国队一共获得两金、两银、四铜的好成绩、排在奖牌榜的第13位。

第20届冬奥会:中国队奖牌数提升

举办地区:意大利都灵

年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了共人,其中运动员76人,有36名男运动员和40名女运动员。中国队最终以2金、4银、5铜名列奖牌榜第14位,名次虽然比上届盐湖城冬奥会落后一位,但是奖牌总数11枚已经超过了上届的8枚。

第21届冬奥会:王濛成就单届冬奥会三金壮举

举办地区:加拿大温哥华

年第21届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中国队发挥出色,一共收获5金2银4铜,一共11枚奖牌。其中王濛斩获女子短道速滑米、米和接力3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中国首位单届冬奥会获得三枚金牌的选手,中国队也由此包揽了本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项目全部四枚金牌。王濛两届冬奥会共斩获四金、一银、一铜6枚奖牌,成为截至目前世界上获得短道速滑奥运奖牌最多的女选手。

第22届冬奥会:中国大道速滑粉碎34年魔咒

举办地区:俄罗斯索契

年索契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赢得3金4银2铜,其中速度滑冰张虹夺金,帮助中国大道速滑粉碎34年魔咒,可谓最重要一金。而短道速滑李坚柔、周洋也给冰迷带来惊喜,一扫王濛受伤的阴影。此外,中国队本届冬奥会有8个90后奖牌获得者,预示了未来的力量。

第23届冬奥会:武大靖首夺男子短道冬奥冠军

举办地:韩国平昌

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金6银2铜,列金牌榜第16位。这个成绩基本反映了中国冰雪运动目前的水平,金牌数有点遗憾,但有5个小项获得奖牌,为历来得牌面最宽的一次。中国代表团在平昌还是有一些亮点和希望。首先是男子选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突破。武大靖首夺短道冬奥冠军,男子0米接力银牌创造历史最好成绩,高亭宇首夺男子速滑奖牌。其次是长期落后的雪上项目有了一定的进步。本次中国代表团运动员82人,首次实现了冰上雪上持平。

北京冬奥会会徽

北京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用的标志,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主色调为蓝色。

北京年冬奥会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具体要素的选用上,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印鉴“BEIJING”字体的形态上也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冰墩墩

雪容融

冰墩墩是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熊猫头部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熊猫整体造型像航天员,是一位来自未来的冰雪运动专家,寓意现代科技和冰雪运动的结合。

“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雪容融设计理念源自春节时期家家张灯结彩的大红灯笼这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器具元素,代表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而引入“冰雪”元素,在体现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可爱的同时,更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深度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具体到各项设计元素,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以剪纸艺术为载体,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根脉;基于灯笼的属性从吉祥物身体发出光芒的特点,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来自“双奥之城”的冬奥建设答卷

Q1

在北京冬奥工程建设工作中,北京负责建设哪些场馆和设施?

北京年冬奥会分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北京市负责建设的是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的冬奥工程,一共有57项。其中,场馆工程17项,这里面有新建场馆8项,包括大家熟悉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经竣工和完工的冬运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水晶鞋”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包括北京冬奥村、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

改造场馆7项,全部都是改造利用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场馆。充分利用北京年夏奥会的场馆,是北京冬奥会一大特色。比如大家熟知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其他的还有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等等。临建场馆2项,包括北京颁奖广场以及承担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任务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北京冬奥会的另一大特色是基础设施建设占据大部分,达到了31项,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领域。例如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还有世界第一条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将张家口的风电、太阳能电力直接输送到北京。赛时这些设施为冬奥会提供必要服务保障,赛后将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的支撑。

Q2

北京冬奥工程从建设之初就面临工期紧、标准高、建设难度大的挑战,目前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北京冬奥建设者有什么法宝?

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的新建比赛场馆可以说全部是国内空白、北京市空白的场馆,所有场馆的建设改造都要达到世界最高的奥运标准,3年多时间要完成这么大规模、这么高标准的建设,对我们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从这三年北京冬奥工程的建设进展来看,冬奥建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冬奥速度,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可以说科技创新发挥出重要作用。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大量运用到冬奥场馆建设。

  比如说,国家速滑馆屋顶采用了世界体育馆建筑跨度最大的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长跨米,短跨米,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这样巨大的屋面,重量仅有传统屋顶的1/4,新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国家速滑馆的用材量和建筑结构复杂程度,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建设。

  所有冬奥项目在抓防疫的同时,积极开展复工达产施工。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提前76天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目标。在这过程中“智慧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建设速度、建设质量成倍提升。“智慧建造”就是基于建筑数字信息系统的一个系统性建筑体系。大到国家速滑馆8吨的钢结构,小到体育馆外一块玻璃,都通过数字技术精确设计,通过各专业企业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

  还有体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可以说是“冬奥速度”强有力的助推器。北京市将冬奥建设行政审批纳入“一会三函”审批改革,大幅提高审批时效。由全市19个部门组成工作专班,监察、审计常驻一线,加强事中服务和过程监督,助力冬奥建设步入快车道。

Q3

北京赛区有15块承担比赛和训练任务的冰面正在齐头并进高水平建设之中,这其中有什么亮点?

北京赛区是北京冬奥会冰上项目的核心区,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冰上项目比赛。冰上项目的核心是冰场。北京冬奥会各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共建设了15块冰面,截至目前已有12块冰完成场地施工,开始进行设备安装,所有冰面将于年底前全部完工,并具备制冰条件。

  北京赛区这15块冰既是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核心装备,也最能体现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的建设理念。一是所有冰场都在积极实现赛时与赛后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目标。比如国家速滑馆拥有亚洲最大全冰面设计,平时可接待超过位市民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这种赛后利用方案和冬奥会比赛方案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二是北京赛区所有冬奥会比赛场馆都具备了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能力,这在世界上也是一大创新。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去年12月成功举办青少年冰壶比赛,成为世界首个实现“冰水转换”的场馆“冰立方”。今年5月又变回“水立方”,完成了冰与水的全过程转换。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现在有了这种场馆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应该说向世界场馆运营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中国经验。

  三是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北京也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使用更清洁更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的主办城市。我们在场馆建设和制冰等过程中,正朝着低碳环保双向发力,让绿色成为北京冬奥底色。随着今年6月张北柔性直流输变电工程的投用,来自张家口的风电、光伏电能等绿色清洁电能正式进入北京。北京赛区部分场馆年内即可利用“绿电”开展建设运行,到年,所有场馆将%使用“绿电”。

北京冬奥会赛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9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