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旅游 >> 正文 >> 正文

吉尔吉斯斯坦06所罗门王的宝藏奥什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11/24
北京专业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梦中的白轮船——吉尔吉斯斯坦

06、所罗门王的宝藏:奥什

可爱的“萨满”,苏莱曼图圣山博物馆,奥什,吉尔吉斯斯坦。

公元年,奥什市举行了隆重的建城周年的纪念庆典——这是一座比罗马还要古老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总是每个外来游客对它的第一印象。

白骆驼河从奥什穿城而过,哺育了这座千年古城。奥什最重要的地标是“所罗门宝座”(SolomonsThrone)——只要是在白骆驼河谷里,无论你在哪个位置,都能看见这块耸立在奥什市上空参差不齐、贫瘠的岩石,它所在的崎岖山脉则从西面一路延伸至白骆驼河。这个岩石上的“宝座”,是整个奥什古城的灵魂所在,历史上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宝座所在的苏莱曼图圣山,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穆斯林朝圣地。据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在此祈祷。由于这块岩石外形上看像是一个躺倒的孕妇,所以望子成龙的母亲们都喜欢来此祈祷,逐渐便形成了一股潮流。直到今天,奥什也仍然有不少妇人,甚至是从吉尔吉斯斯坦周边国家和地区专门为此而来。

除了妇人,许多穆斯林男人也是这座苏莱曼图圣山的忠实拥趸。由于整座山通体由岩石构成,在长年的风化下,开始出现很多适于开凿洞穴的裂缝,再加上先知穆罕默德的指引,山上用来冥想修行的洞穴开始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是伊斯兰教中的苏菲派苦行僧为了躲避风雨的思考场所。想想那时鼎盛的修行时期,整座圣山连同整座奥什市,在洞穴里的探索无尽智慧与神秘的场景,风雨飘扬中,不禁赞叹起人类生活的神奇。

所罗门王的宝藏在哪里呢?苏莱曼图圣山,奥什,吉尔吉斯斯坦。

在这些连绵如蜂巢的“思想孵化器”里,最有名的当属开辟于年的巴布尔洞穴,这是年仅14岁的巴布尔大帝当年为自己开辟的修行学习场所。

巴布尔,全名Zahir-dinMuhammadBabur(-),帖木尔帝国帖木尔的六世孙,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的开国君主。巴布尔不但是一个著名君主,而且是一个诗人和察合台语大师,他写的回忆录是研究15~16世纪中亚史和印度史的第一手资料。

“巴布尔”名字的意思是“老虎”,似乎在预示着主人动荡好斗的一生。巴布尔出生于当时还隶属于帖木儿帝国的费尔干纳藩国,年承继汗位。作为一位年少继位的少年君主,巴布尔却是罕见的极其老成。从小就显露出远超同龄人的智慧与狡黠,一直立志成为一个像自己祖先帖木尔那样的帝国统治者。巴布尔刚登上费尔干纳王位后,不到十二岁的他,便联合其他几位后帖木儿王朝的王公发起了希萨尔围攻战,试图夺取阿富汗北部,但遭到挫败。三年后,他率军攻占了偶像曾经的荣耀之地——首都撒马尔罕,但却因后院失火——费尔干纳地区发生叛乱,只好被迫在撒马尔罕与安集延的中间地带暂时隐忍。眼见昔日的帖木儿帝国如今离心离德,世代生活在锡尔河沿岸的乌兹别克人,乘势崛起,在他们的伟大领袖昔班尼汗的率领下,成功拿下河中地区(即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地区)。由此,荣誉感十足的巴布尔,开始与昔班尼汗发生冲突。年,双方间接连发生萨尔普勒之战和阿克西之战,当时的巴布尔还不满十八岁,再加上天生的贵族傲气,在接连的失败里,只好背井离乡。年,面临乌兹别克人的强势,日渐成熟的巴布尔选择避其锋芒,选择向南方进军占领喀布尔,三年后占领战略重镇坎大哈。不久,基本征服费尔干纳地区的乌兹别克人,也将眼光看向了南方的喀布尔。面临敌人的强势进攻,巴布尔人生中第一次主动选择后撤,退往南亚地区,巴布尔的帝国之路正式开始显露端倪。尾大不掉,远征的昔班尼汗也同样因本土发生叛乱而无奈撤军,于是巴布尔再次返回喀布尔称王。

年12月,野心渐起的乌兹别克人,并不满足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庞大国土,昔班尼汗开始打起了波斯帝国的主意。在这一年的末尾,他们选择与刚兴起没多久的奥斯曼帝国联合,东西夹击波斯的萨法维帝国。但这次的乌兹别克人可没有那么幸运了,其首领直接在梅尔夫会战的战场上阵亡。眼见最大的敌人死去,觉得时机已到的巴布尔,选择与波斯人修好。波斯人不仅将被昔班尼汗霸占去的妹妹归还给了巴布尔,还派军队协助他于年10月再次收复撒马尔罕。但由于巴布尔屈服于波斯的什叶派,而乌兹别克人治下的河中人民早就成了逊尼派的虔诚信徒,因此当年,加兹德万战役在费尔干纳盆地打响时,巴布尔并没有得到太多支持,第三次退往喀布尔。此后三年内的生活,正如他在自传里所说:“像在棋盘上一样,在格子之间移来移去。”苦难的岁月总是容易让人成为一个出色诗人,巴布尔也是如此。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的巴布尔,在点完自己文学的天赋点后,终于在七年后再次踏上了他命中注定的征服之路。

年,巴布尔率军彻底退出阿富汗地区,前往北印度。

年,帕尼帕特战役爆发,巴布尔大破德里苏丹的庞大军队。

年,又一次在日后的首都阿格拉以西地区,击溃北印度的诸侯联军。

年,在巴特那打败南下的阿富汗联军。至此,整个北印度地区基本被巴布尔控制,莫卧儿帝国雏形已现。

晚年的巴布尔依然野心勃勃,还天才般地企图越过温德亚山,进一步征服南印度和西印度。印度成全了他好战和建立帝国的辉煌志气,但它湿热的气候,也在逐步侵蚀他的身体。

年12月26日,巴布尔患上了疟疾,最终死在德里。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帝国的子孙将其遗体带回喀布尔安葬。

巴布尔有较好的文学修养,用波斯语和突厥语均能写出很好的文章,生前曾用突厥语写有自传《巴布尔回忆录》,随后又被译成波斯语得到广泛传播。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部回忆录,再把时间往回调一点……

火之门,苏莱曼图圣山,奥什,吉尔吉斯斯坦。

年,此时,14岁的巴布尔刚登基没多久。少年老成的他,在即将挥师撒马尔罕前,不知道为什么,在奥什市区这岩石东面隆起的地方,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隐居所和私人清真寺,这座岩石也从此出名。但是在这躲避风雨的洞穴里,巴布尔并没有在智慧上挖掘多久,就选择了向祖先的荣光靠拢。在撒马尔罕博大无垠的雷吉斯坦广场里,年轻的巴布尔恍惚间,一定觉得帖木儿帝国的霸业仿佛近在眼前,就像之前自己孤坐在奥什洞穴里,看那外面世界的风雨飘扬一样真实。此后,便又是三次退守喀布尔,直到帝国初成、壮士身死,巴布尔也再没回到那“所罗门的宝座”上的雨中山洞,而是选择埋在了陪伴自己度过最空虚、烦闷岁月的喀布尔。

如今的“DomBabura”(即Babur的住所),虽然早已不是当年见证巴布尔大帝幼年峥嵘的那个洞穴了——年,它在一场地震中坍塌,后经重建。20世纪60年代,它又在一次神秘的爆炸中被毁(多数当地人认为,这是苏联为了阻止朝圣的信徒而制造的爆炸)。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之后,它又再次得以重建。但是,在如今的奥什,甚至是吉国,这个“DomBabura”连同它所在的“所罗门的宝座”,都绝对是所有人心中的圣地,不仅往来者频繁,更是承载了他们家国情怀、文明故乡的沉思悠远——年,作为中亚地区圣山的最完整象征,苏莱曼图山,连同山上的洞穴图书馆一起均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历史文化博物馆,倒也值得一看。它建在圣山上一个被“神秘的苏联爆炸”炸开的口子上,正好又通向一座洞穴,远看,就像一个淡色素雅的奇怪金属片缀在一个红宝石上,仿若外星文明在地球的对节点。博物馆由于是依托于特色洞穴来展览布局的,所以灯光十分昏暗,在一些“简陋”的各式洞穴空间里,散布陈列着陶瓷碎片、古老的砖石工艺、岩石和一些脏兮兮的动物标本,还有一些本地几千年最原始的萨满教文化展览,更让人感慨这里的历史绵长与神秘气息。

苏莱曼图圣山博物馆,奥什,吉尔吉斯斯坦。

在关于奥什的悠远历史里,费尔干纳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不同于北方的茫茫荒漠草原上的游牧文明,南方的费尔干纳地区一直是中亚地区最富庶的地区,也是长期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丰富的水资源,带来肥沃的土地,这里慢慢发展出不同于草原游牧不同的农耕城市文化,也成了每个中亚帝国都要抢先争夺的所在。也因此,在中亚,“费尔干纳”既是富庶、文明的代表,更是战乱、冲突、种族斗争的象征。在古代,这里有所罗门王、亚历山大、帖木儿、巴布尔,在如今,这里的边境划分里,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互相交错,飞地到处都是,时不时便会爆发冲突,国界线虽然绵长,但却几乎难以通行,时不时地就会被关闭。而作为这一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更以悠久历史闻名的奥什,在尽拥这份费尔干纳谷地宝藏的同时,也是这份纠结历史的继任者与承担者。

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城市,奥什是这个地区名副其实的古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是亚历山大修建的最东边的希腊化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枢纽城市之一,有历史学家猜测,它就是汉代大宛国的首都贰师城。曾经无比繁华的奥什,在经过漫长的战争岁月后,如今的历史遗迹却几乎所剩无几。在不断地冲突与融合里,奥什的居民比例显得有些复杂,虽然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中心城市,但却具有相当高的乌兹别克族比例(40%),因此,在各方面都显得与邻近的乌兹别克斯坦更合拍,但那混乱无比的边境,又让奥什只能被无奈分割开。与乌国天然的纽带关系,却被差异极大又远在雪山那边的北方吉尔吉斯族所管辖,复杂又绵长的历史,给如今的这里带来的更多的只有无尽的纠结与悲伤。

年6月和7月,在距奥什不足55公里的乌兹根,乌兹别克人和吉尔吉斯人之间发生了一场血腥的暴力冲突,至少有人死亡(而据更加广泛流传的民间说法,死亡人数至少超过人)。如今的奥什市民,特别是乌兹根人,大多都有亲人或朋友死于这场暴力冲突。这条伤痕,时刻都在考验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决心与行动力。作为最具乌兹别克气息的城市,奥什一直是吉国国内分裂主义的源头,自独立以来就久经民族主义暴力的困扰,让本就根基不稳的吉尔吉斯斯坦显得更加局势动荡,广大的南部地区更是以奥什为中心,开始与北部以首都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文化分庭抗礼,这无疑又让奥什的国家裂痕更加撕裂开来。

虽然,对于南北间的裂痕,国家政府也一直在试图弥补,但就像那条首都到奥什的道路一样,不仅在一年中的10月末到次年3月,由于被雪覆盖而危险重重,还总会在其他时节,时不时地被落石、雪崩、滑坡所阻断,因此,平均下来,这趟本来只需要7、8个小时的旅途至少也要16个小时左右才能顺利走完。

奥什与首都心脏间的距离,自始至终都不怎么通畅。

赶路,奥什,吉尔吉斯斯坦。

从如今的吉国首都比什凯克,来到奥什殊为不易。在吉国这段第一大城市和第二大城市间,至今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只能通过市场附近的“包车点”与人一起包一辆私家车,完成这趟长达十多个小时的路途。从地形的角度来说,比什凯克和奥什间的公路状况是吉国最好的,但同时它也是险峻、优美的。从首都来奥什,你将穿过草原荒漠、农田,再一路爬升,先后越过两座多米高的隘口,在雪山的夕照里,再穿过开阔的Suusamyr山谷,绕过巨大的水库,向下深入纳伦河峡谷,最终来到宽阔的费尔干纳山谷,一路在平原上飞驰,在深深的夜色里抵达目的地。一路风景很美,但也可以说是历尽艰辛。

除了中亚地区难得的穆斯林圣山文化遗产和表现不俗的经济实力外,奥什市在文化教育层面,直到今天也是费尔干纳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学城”,其本身民族成分的复杂性,相反地却为当地大学在中亚地区的国际化招生工作带来不少优势,如在与人同乘私家车去塔吉克斯坦的时候,就遇见一个来接自己在奥什留学的塔吉克族牧民,而司机则是在奥什留学后留下工作的塔吉克斯坦帕米尔人,其妻子则是乌兹别克留学生。中亚地区也许是闭塞的,但奥什在中亚绝对不是,或者说,文化的交流不管在哪儿都是通行且让人欢欣鼓舞的。

第一天漫步在奥什市中心的街头,总会惊觉各种与大学相关的交通标志、建筑也太多了,而再仔细观察,更会发现不少店铺在宣传时,也总有针对大学生人群消费热点的标志,在学校周边更是有不少在店面中就出现大学生的字样。这样一种年轻的影子,总是随处可见,到了周末,走在奥什街头,到处洋溢着青春笑语的年轻人,让整座城市都不自觉地变得年轻了起来。周边各国操着各自家乡话的留学生们,让奥什这座城市的紧张氛围着实淡化了不少。

费尔干纳谷地的风调雨顺,“所罗门王的宝座”上的虔诚信仰,历史烟云里的冲突融合,也许让奥什的千年故事里总是酸甜苦辣、精彩纷呈,但终归还是在这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时代,让它真的成了中亚地区的一座宝藏城市。

如今回忆起来,从山上的苏菲派苦修洞穴里下来,那个漫步奥什街头的周六黄昏时分的情景,是整个中亚之行中,让我最感到欣喜的部分——满是历史的中亚也可以很年轻、散发无边活力,哪里的生活都总是在一天天充满新希望的!

TIPS:

更多文章,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9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