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
在地理概念上,巴尔干半岛指的是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陆地,广义上讲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这六个前南斯拉夫国家,还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在固有印象中,“巴尔干”带有迷幻色彩,是“暴力与野蛮”的代名词。这块面积仅相当于法国的半岛上,孕育着近20个多元民族。几百年间,区域局部战争及外交突变频发。过去一百年中,这里纷争不断,被人们形容为“欧洲火药桶“。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战争更是让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四分五裂,人口也大量逃往其他国家。所以,大家现在提到巴尔干,往往是特指这几个前南斯拉夫国家。
动荡的历史让巴尔干半岛披上了浓厚的历史色彩,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争、谈判、变迁曾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饱受折磨,多种族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这片神秘独特且多彩的土地。
如今,这里已经恢复了平静,随着塞尔维亚和波黑相继向中国开放免签政策、其它几个国家也有各自的有限制免签,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进这片土地,巴尔干神秘的大门便开始慢慢地打开了。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既属于中欧潘诺尼亚平原,又属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20世纪初,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除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塞尔维亚的自然风光资源也异常丰富。
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的首都,位于塞尔维亚北部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当年南斯拉夫时期的总首都,经历次战争,44次被夷为平地,在毁灭与重生的轮回中涅槃。
如今的贝尔格莱德虽然满目沧桑却又焕发勃勃生机,没有丝毫战争的阴霾,整座城市散发着悠闲的气息。不管曾经遭遇过怎样的动荡不安,积极乐观的贝尔格莱德人依然会用笑容迎接崭新的每一天。
黑山
黑山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是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其东北为塞尔维亚,东为科索沃,东南为阿尔巴尼亚,西北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克罗地亚,西南则为地中海的一部分——亚得里亚海。黑山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也不过是10年多的时间。这个听起来就像山旮旯一样的国家听起来很「黑」,实则景色很美。深藏着塔拉河谷、葱郁群山以及蜿蜒的岩石海岸线。
波德戈里察
被群山怀抱的城市,春夏时节抬头可见群山上皑皑白雪;曾经也是命运多舛的城市,二战时曾被夷为平地。现在人们常常用“美丽的、恬静的、宜居的”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座城市。这里的绿植覆盖率超过50%,被称为城市中的乡村,同时也是乡村里的城市,非常宜居舒适。
另外黑山还有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科托尔老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等著名景点。
▲科托尔古城:古老旧城、美丽海滨和连绵山脉,自然美景与老城历史完美融合的城市。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电影《桥》拍摄地,在这里可以看到冰川、冰峰、岩洞、峡谷等奇景融合。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简称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首都为萨拉热窝,邻国有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以及黑山共和国。波黑为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个联邦单位之一,根据《岱顿协定》,它目前是国际社会的受保护地区,由欧洲议会所选出的高级代表所管理。
和巴尔干的其他国家相比,波黑的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更加明显。信奉伊斯兰教的波士尼亚族、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和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都在此安居。波黑最经典的旅游地包括萨拉热窝以及莫斯塔尔。
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因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当代波黑战争》而在中国家喻户晓。萨拉热窝在波黑战后形成了浓厚的伊斯兰教氛围,城区内满是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与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被誉为欧洲的耶路撒冷。
莫斯塔尔
位于萨拉热窝以南公里,是波黑著名的历史名城,最有名的就是老城区,尽管在波黑战争期间被全部摧毁,幸运地是老桥及其周边区域得以完整重建,还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巴尔干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在这里不断地碰撞交融,留下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伤。踏上这些国家,仍随处可见战争留下的痕迹,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沉思
巴尔干半岛,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