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围炉夜话,今人反思文明。
关于记忆、关于伤痛,人类从未停止思考。
如果,任何一个时代,
人们都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代价来追求历史的延续,
那么历史真的就只是一种悲剧的不断返场而已。
东方政经参考特为您精选以下十本人文类的新书,
希望我们都可以在这个雪夜,反思以求新知。
,拜占庭一千年
作者: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副标题:一部帝国兴衰史出版年:-2
如果不了解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你就无法清晰读懂整部世界历史。
煌煌一千年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拜占庭帝国饱经沧桑,历尽兴衰。从公元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到公元年这座城市被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的统治长达00年,这也使它一度成为当时文学、艺术、法律以及学术的繁荣“世界中心”。拜占庭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关于征服、创建、兴盛与衰亡的帝国变迁史,还是一段精彩纷呈的魅力文化之旅。
拜占庭帝国在浩长的历史烟云中浮浮沉沉,将君士坦丁堡的辉煌与精致融进古铜色的雕塑,它曾在强盛时傲视群雄,屹立于欧洲之东;也曾饱受瘟疫与战争的摧残,最终在炮火中沦陷,却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迹和遗风余韵。
作者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历史学家,曾执教于维也纳大学和中欧大学,现任职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希腊史研究中心,专事拜占庭历史研究工作。著有多部作品:《晚期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饥荒与瘟疫》;《~年拜占庭的物质文化与福祉》。
推介人: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不列颠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晚期安提阿和拜占庭历史学教授埃夫丽尔·卡梅伦
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把拜占庭帝国从年,直到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的整部历史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讲解。在介绍拜占庭帝国历史方面,作者具有可靠性。这是一部由卓有建树的拜占庭历史研究专家精心打造的皇皇大作。
推介人:历史学家,《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作者贝塔尼·休斯
这个世界的历史如果缺席了拜占庭,将会变得苍白乏味。作者驾轻就熟地带领我们在历史的海洋中穿梭航行,重游拜占庭那段冲击感官的魅力之旅,让我们再度体验到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以及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印迹。这本书是帮助读者了解帝国千年历史的一部理想著作。
推介人:《剑桥拜占庭帝国史》编辑乔纳森·谢泼德
拜占庭的千年历史,帝国的文化变异与领土变迁,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但诸多历史记载却自相矛盾,人们对此也争议不断。要想简洁清晰地描述拜占庭帝国的主要特征、发展动力与艺术成就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作者却优雅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把浩瀚的史料与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提炼,并进行了生动的分析与阐述,既给初学者提供了基本的史学知识,也能激起专家学者们的探讨兴趣。
2,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世纪
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作名:AGlobalHistory:FromPrehistorytothe2stCentury译者:吴象婴梁赤民/《全球通史》编辑小组审校出版年:-《全球通史》首开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的先河。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欧洲扩张的根源;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上册的主题是年以前,诸文明各自发展、间或碰撞的历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加州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因其杰出的学术成就,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他一生学术成果斐然,生前共出版了《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等8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享誉世界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世纪》可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该书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美国内外众多著名大学均将其选为教材或参考教材。推介人: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刘德斌翻开这本书,人类的过去就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9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辩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忧虑与警示。不同于那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给读者的历史学作品,这本书平心静气,娓娓道来,没有教育人的口吻,却把读者引入一种求索的境界,让你不由自主地手不释卷。这本书就是享誉世界几十年,已经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的《全球通史》。3,曾国藩的经济课作者:张宏杰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年:-2知名学者张宏杰继畅销书《曾国藩传》后重磅力作,经济版《曾国藩传》。曾国藩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极高。他从笨人到圣人,经历五次耻辱,在步步升级、脱胎换骨的持续奋斗过程中,有着怎样独特的经济生活?他怎样筹集学费、赶考路费和进京做官的经费?他做京官期间为什么会欠下巨债?开销都花在了哪里?他一生总收入是多少?哪些来自工资收入,哪些来自灰色收入?湘军创业的财政密码何在?他做了怎样的制度设计?他为什么要给户部行贿八万两?他如何处理官场上复杂的人情世故?他立志学做圣人,为什么却又不愿意成为海瑞式的清官?本书首次解读曾国藩的私人账簿和湘军创业的财政密码,详解“最后一个圣人”的收入与支出。从经济角度描摹出曾国藩持续奋斗的升级之道,最终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从一个天资平庸的普通人成长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完成人生逆袭。这既是一部曾国藩的个人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清政治、社会史。不仅是全面了解曾国藩,也是了解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运转规律的必读之作。作者张宏杰,年出生。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著有《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推介人:柴静这个深嵌在体制核心中的职业官员,要以一种穷根究底的笨拙憨态,扎硬寨,打死仗,从皇家文化中解放出来,从道德诫命中解放出来,开始松绑挣脱,使这一阶层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身份。曾国藩能成为曾国藩,靠的不是道德勇气,而是精神上不断地自我更新,“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推介人:罗振宇曾国藩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出身卑微,资质平平,刚出道时是个见到啥不平事都要叽歪两句的“小愤青”;30岁时立志做圣人,跟朋友喝酒要反省,见到美色要反省,梦到发财要反省。中年之后创立湘军,只手挽救了大清王朝,却落下了“汉奸”“曾剃头”的骂名。这就是张宏杰给我们呈现的曾国藩:一生都活在矛盾与冲突中,一个有灵魂有体温有意思的“圣人”。4,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原作名:JERUSALEM:THEBIOGRAPHY译者:张倩红/马丹静出版年:-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它是一个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是唯一拥有天堂和尘世两种存在的城市;它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惑人阴谋、虚构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的发生地。“讲故事的大师”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作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通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塑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三千年的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年出生于英国,在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研习历史,获哲学博士学位;历史学家、小说家、童书作者、记者、纪录片撰稿人和主持人。其主要历史作品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大人物的世界史》等,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等重量级的奖项,在《纽约时报》畅销榜居高不下。推介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你会忍不住爱上这座城市,它是人类的瑰宝。而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推介人: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西蒙·蒙蒂菲奥里扎实的研究功底,栩栩如生的讲述能力,使得无论是学者还是门外汉,都将这本书视若珍宝。推介人:许知远战火的存在并没有消解它(耶路撒冷)的年轻与活力,反而使紧张而轻松的氛围格外凸显。而宗教尽管陌生,却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某种更具超越性的力量。《新闻周刊》书评西蒙·蒙蒂菲奥里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经济学人》书评作为作家的西蒙·蒙蒂菲奥里,文笔优美,起承转合优雅流畅;而作为历史学家的他,能敏锐地抓住故事的核心,从而将历史故事讲得动听而富有权威。蒙蒂菲奥里遍集奇闻轶事,详加考察,以生动的笔触写出耶路撒冷的历史,给读者以充分的阅读乐趣。5,广场与高塔作者:尼尔·弗格森NiallFerguson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原作名:TheSquareandtheTower:Networks,HierarchiesandtheStruggleforGlobalPower译者:周逵/颜冰璇出版年:-文明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随着不同文化因子的混合而发生互通互融,而不是冲突。——尼尔·弗格森2世纪被称为网络时代,但事实上,网络早已存在。从印刷术的诞生到网络社群爆发,在《广场与高塔》这本书中,弗格森通贯古今,以新奇的视角,为我们重铸了一个个有形的和无形的网络。从神秘的共济会、辉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复杂的萨克森—科堡—哥达邦联、举世闻名的剑桥使徒网络,到现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推特和脸书,作者以一个个引入入胜的故事,激发我们重新观察这些网络的运作及其建构的世界,重新看待我们习惯已久的世界观和它潜在的不同面貌。在社会网络兴起、衰落、再崛起的历史中,作者用丰富的图表与数据为我们阐释了网络、聚类等不同概念,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旧权力与新社交网络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通过对比,为读者提供有关网络演变史的另类省思。作者尼尔·弗格森英国历史学家、《时代周刊》评选的“影响世界的00人”之一。专注于历史、金融、媒体领域,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客座研究员。著有《文明》《帝国》《巨人》《罗斯柴尔德家族》《金钱关系》《货币崛起》《纸与铁》《战争的悲悯》《西方的衰落》《基辛格》等畅销书。推介人:谷歌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硅谷需要一节历史课,而弗格森已经提供了这一课。《纽约时报》书评一部迷人而令人信服的著作。《华尔街日报》书评尼尔·弗格森又写了一本精彩的书……这多页的内容将重新充实你的思想。去看看吧。《自然》杂志书评从一个新奇的角度重新启动迷人的历史,从远古到当下……和所有卓著的历史学家一样,弗格森总是停下来,从过去汲取教训,预测未来。即使只是从这个角度,《广场与高塔》就很值得一读。《旧金山纪事报》书评弗格森提醒我们,社交网络并不是完全从马克·扎克伯格的头脑中形成的;相反,它是人类事物中一种持久的力量,提供了一个关于解读过去和解读令人困惑的当下的新视角。Inc.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