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88岁月弥香#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我就深深地喜欢看电影了,喜欢的程度可用如痴如醉来形容。
那时代的电影很是红火,每个乡(原称人民公社)都有一至两个放映队,所谓的放映队也就是一个管放电影的,一个管发电机的。更早一点只有涟水县放映队,大概每月一次来我们官荡大队放电影。
放映队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许多人夹道相迎。村里人奔走相告,皆大欢喜。各家各户像过年似地早早烧晚饭,小家伙们更是开心得手舞足蹈,太阳还没落山就哈赤哈赤地端上了大小板凳,抢占电影场上的最佳位置。那时的电影场大多是借用学校的操场或者是生产队的打麦场:在场边埋两根长竹杆或找适合的两棵树挂上银幕、喇叭就成了。
在电影正式开始之前,总是先放映宣传时事的例如"计划生育就是好"幻灯片,有时也放"祖国新貌"之类的纪录片,对于这些内容人们也看得津津有味。有时配套的发电机出故障发不着,有一些人会跟着跑前跑后“通风报信”。
只知道"好人–坏人"的我一场不落地在本村看,也到附近村看,有时还跟大一点的哥们到邻乡看。记得有一回,十多里以外的淮阴县王兴公社放《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午听说后我高兴得又蹦又跳,这天下午的两节课讲什么?坐在教室里的我一概不知,心儿早跟"看电影"飞得老远。还没等到学校晚"放晚学"我就跑回家拿上"中饭时"特地省下的玉米饼,跟孙山、安天池他们匆匆上路了。
到了电影场上已是日落西山,我们扯来一大抱稻草或麦秸摊在较前方的地上,美美地躺下闭目养神,就等放映时或躺或坐地看电影,那个乐哉的滋味呀就像喝了一碗蜂蜜甜。
电影结束散场正值半个月亮爬上来,于是我们心满意足往家赶。为了走近路,为了学电影上的游击队,我们十几个人专走荒野小路。走久了,各人累得精疲力竭,我们的"队伍"慢了下来,就在这时小玉怀学着电影里的英雄大喊一声,"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踏着金光大道冲啊––"说来也真怪,他这一声大喊,唤起群情振奋,大伙纷纷响应跑起,于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扑通扑通的落水声和接二连三的尖叫声。原来金光大道是小水沟,在月光映照下给我们的错觉。幸亏水不深,但仲秋透凉的寒意还是让人颤抖不已,年龄最小的我也不例外地成了落汤鸡,禁不住地哭出了声。这时我们的头儿,大我五岁的孙山俨然是部队的首长,抚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小鬼,游击队员是不着兴哭鼻子的哟。小海子、小卫东等几个落水的,抖抖湿淋淋的裤脚逗我:我们是解放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一切困难都无所谓。或许是电影上的英雄给我鼓舞,给我勇气,给我力量,我立即停止了抽泣,一挥手抹去脸上的泪水,腾地跑到队伍的最前头,雄赳赳气昂昂地阔步前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每家逐渐有了收音机、电视机,电影火红的年代渐渐远去,可我总是怀念那段乡场看电影的美好时光。因为,在生活最枯燥的时候,毕竟是电影给人们带来了慰藉带来了快乐。
自媒体江苏华歌:忆想quot;乡场电影quot;窖藏88岁月弥香–我与光阴的故事,感谢贵州喜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ly/1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