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八十年代之三
(本文由于文字和照片较多,一次发完会影响大家阅读,
故分两贴刊发。)
我们成长的精神摇篮
80年代后期起,由于工作岗位频繁变化和电视的普及,似乎和电影绝缘了。回想一下,近三十年只看过一部电影《焦裕禄》,还因为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内容才看的。新建的鲁迅电影院我一次都没有跨入大门过呢。
小时候,我们可谓是在电影院这个精神摇篮中长大的。看一场电影,就开心的如过一次节。暑假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忘记,但预订假期中的电影票绝不会忘记。在此,请允许我唠叨一些童年中的难忘快事。
电影开启了我们的童蒙,《神笔马良》《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秋翁遇仙记》《小铃铛》《宝葫芦的秘密》《三毛流浪记》等影片中,既满足童趣,增长知识,又启蒙了丰富的想象。
电影让我们开心,愉悦和欢快,《女理发师》《满意不满意》《大李小李和老李》《李双双》等影片的放映,整个电影剧场都飞扬着我们天真无邪的笑声;
王丹凤主演
滑稽喜剧片。小杨天笑主演
张瑞芳仲星火主演
电影让我们有了少年英雄的偶像,《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党的女儿》《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影片的主角,都曾是我们学习过的榜样;
田华主演
电影让我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辨别善恶美丑的种子《马兰花》《蔓萝花》《兰兰和冬冬》《今天我休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电影,一部又一部的强化我们的扬善惩恶的理念;
仲星火主演
田华主演
祝希娟主演
电影让我们了解了外部世界,《摩雅傣》《勐垅沙》《神秘的旅伴》《阿诗玛》《五朵金花》《刘三姐》《智取华山》《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让我们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欣赏了山水风光,异地风情;
秦怡主演
王心刚主演
王晓棠主演
杨丽坤主演
杨丽坤主演
黄婉秋主演
郭允泰田丹主演
“阿米尔,冲......"
电影给了我们惊险曲折的刺激《英雄虎胆》《奇袭》《古刹钟声》《羊城暗哨》《秘密图纸》《国庆十点钟》《徐秋影案件》《铁道卫士》等等,都让我们神经紧张,双眼瞪大,急切的期待剧情的发展。《英雄虎胆》中王晓棠饰演的“阿兰”小姐,使我们难以忘怀,大概是我心目中第一个“星”的烙印。
于洋.王晓棠主演
庞学勤,田烈,李希达主演
冯喆主演
田华主演
殷质民主演
李亚明.浦克主演
殷质民.宋雪娟主演
当然电影更多的让我们了解了历史,培育了我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愫,影响了我们世界观的形成:《董存瑞》《上甘岭》《翠岗红旗》《南征北战》《金沙江畔》《狼牙山五壮士》《渡江侦察机》《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永不消逝的电波》《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等,无不在我们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使我们感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得接过红旗,为祖国而奋斗。
张良主演
高保成主演
于蓝主演
张勇手主演
冯喆主演
孙道临主演
郭振清.方化主演
曹会渠秦怡主演
王玉珍主演
孙道临袁霞主演
朱龙广张勇手主演
白大均主演
刘世龙,刘尚娴,田方主演
荒凉的电影沙漠
文革中,似乎没有电影了。民间戏谑是“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蛐蛐叫叫,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也有人概括“八亿人民看了八部样板戏八年”。这些都是概括性的形象说法,但电影市场的萧条和冷落则是不争的事实。
很长一段时间确实只放映几个友好国家的片子。朝鲜片子相对较多,《摘苹果的时候》《鲜花盛开的村庄》《看不见的战线》《不能授勋的英雄》《原形毕露》等,都较受欢迎,尤其是《卖花姑娘》赚足了中国观众的眼泪。
《卖花姑娘》
阿拉巴尼亚的《宁死不屈》《伏击战》《地下游击队》《第八个是铜像》等影片,也确实有许多利用蛐蛐鸣叫的夜色,开展反法西斯的战斗的场面。《宁死不屈》中的插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里加入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我们的祖国就要获得自由解放……”曾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歌曲。“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而且永远有理!”的一句台词至今仍被引用,以讽刺独裁霸道者的行为。
越南影片似乎不多,有记忆的是从头到尾炮声不断的《琛姑娘的森林》。而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则轰动过绍兴。放映前社会流传着各种诱人的传言:什么影片在上海放映时有许多接吻的镜头,什么安娜新婚夜的场面有裸体的镜头……等等。在爱情被遗忘的那年月,在人性被压在九重地狱的日子,这如何叫人不春心痒痒,一睹为快呢。
女主角:安娜
公映后,哇,每天晚上鲁迅电影院和工人文化宫一带是人山人海,拿着票子来看电影的自不说,那一大帮等着回票的人,一忽儿涌到一处,一忽儿又涌到另一处,场面“壮观”。第一场电影结束了,散场的观众兴犹未尽的走出影院,而第二场的观众则迫不及待要挤进场子,期间还有一些无票者向借着拥挤的人流混进去,人头济济,人声嘈杂,犹如一个盛大的节日。由于有限的放映周期和有限的放映场所,几个影院竟创造了一个晚上放映四场的记录。那时我们四个同学正在帮助工人文化宫工作,目睹了这些场面,我们自己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哟。
另外,苏联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是差不多人人去看过“进口片”。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则曾经风靡一时。《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流行一时。
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国务院文化组才决定恢复故事片的生产。73年后,陆续出过一些影片。印象较深的有《青松岭》、《战洪图》、《创业》、《金光大道》、《闪闪的红星》、《侦察兵》、《春苗》、《海霞》等。
李仁堂主演
鲁速,孙树林,村里等主演
张连文李仁堂主演
张国民王馥荔主演
王馥荔因此片被誉为“天下第一嫂”
祝新运主演
王心刚主演
李秀明主演
吴海燕主演
而《决裂》、《反击》、《小将》、《欢腾的小凉河》等,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成了所谓与“走资派斗”、“与资本主义复辟斗”、“与修正主义回潮斗”的政治工具。当然,普通百姓并不是个个关心国家大政治的,反过来,倒是个个希望有精神生活的享受,一年中没几部电影,则是令人扫兴的。
(待续)
任纪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