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庚红
细心的观众都会记得,我们有不少的老电影、现代戏里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许多(不是个别)曾在一部影片或一部戏里合作过的演员,在另一部片子里又“重逢”了!笔者大概算了一下,在另一部戏里“又见面了”的演员达5—10个(甚至更多)还真有不少,所以说这些演员真是太有“綠份”了!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1、《红灯记》剧组重逢于《平原作战》
看过现代戏《平原作战》的观众都非常熟悉英雄排长赵勇刚、子弟兵的贴心人张大娘及小英这几个人物,都知道他们分别由京剧名家李光、高玉倩和李维康饰演。但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最早版的《平原作战》除高玉倩老师外,赵勇刚的饰演者并不是李光,而是观众更熟悉的浩亮(钱浩梁),小英的饰演者也不是李维康而是她的“师姐”刘长瑜。
《平原作战》选段:李光(披星戴月下太行)
这就是说,最早的《平原作战》实际上就是当年的《红灯记》的翻版!因为红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的饰演者又都分别在平原剧里饰演了主要角色。而且不仅是正面人物,红剧中的反一号鸠山的饰演者袁世海先生又在平剧中饰演反一号龟田。红剧中的重要人物磨刀人的饰演者谷春章也在平剧中继续饰演我地下联络员,就连红剧中的日本伍长也仍在平剧中演日军小队长。
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浑身是胆雄赳赳》演唱:浩亮
这么多在红剧中的演员在平剧中再现,说句通俗的话,就是“红灯”又一次照亮在平原大地上!
、磐石湾里又见“威虎山”
无独有偶,晚些时候的现代戏《磐石湾》,人们发现这几乎是《智取威虎山》的再现!因为最早版中的磐剧里,一号人物陆长海正是智剧中杨子荣的饰演者箸名京剧名家童祥苓。其他人员如海云是智剧中小常宝的饰演者齐淑芳,项武伯是智剧中饰演李勇奇的施正泉,曾阿婆则是智剧中饰演李勇奇母亲的王梦云。反面人物也大都是智剧的“翻版”,虽然智剧的反一号座山雕没出现,但他的“哼哈二将”(参谋长、副官长)的饰演者孙正琦,陈正柱在磐剧中都“升了官”,分别饰演反一、二号黑头鲨和丁文斋。
在智剧饰演重要反派人物栾平的孙正阳则在磐剧中饰演特务零八,而在智剧中饰演常猎户的张佑福,在磐剧中饰演暗藏敌人裘二能。所以有观众称:威虎山剧组又重聚磐石湾!
3、江水英又来“审椅子”现代戏《龙江颂》,想必大家也都是印象深刻,但不知注意到没有,后来有一出京剧短剧《审椅子》,剧中就四个角色,有三个都是来自《龙江颂》。如椅子中一号人物丁秀芹的饰演者正是龙剧中江水英的饰演者李炳淑,落后农民沈家昌的饰演者是龙剧中阿坚伯的饰演者周云敏,“阶级敌人”黄三槐的饰演者则是龙剧中富裕中农常富的饰演者罗通明。
戏剧这样,电影也同样如此,篇幅所限只举一、两例:大家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国产影片《李双双》,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里面有许多都是来自《今天我休息》的演员,粗算一下至少有七、八位之多!如《李双双》中喜旺饰演者仲星火在《今天我休息》一片中饰演男主角马天民,其他演员如赵抒音、李保罗、史原、曹铎、茂路、刘非、马骥等,也都曾在休息一片中饰演过重要角色。
电影《李双双》片段
今天我休息片段可以这么说,今天我休息!都到李双双家“聚会”来了!而北影厂的《瞧这一家子》,观众会发现,许多的演员都来自于《大河奔流》,除老艺术家陈强先生外,还有张金铃、黃小雷、陈裕德、陈志坚、曹增银等众多演员。
不仅中国电影,外国电影也有这种现象,如阿尔巴尼亚、朝鲜等,像朝鲜影片《摘苹果的时候》与《空中舞台》,阿尔巴尼亚影片《脚印》与《宁死不屈》等。
而最典型的还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片段
《桥》
《桥》片段
笔者统计了一下,瓦尔特片中的演员有十个以上都在桥里面再现,如“瓦尔特”在“桥”上变成了“老虎”,瓦片中的德军上校冯迪的里士在桥里仍饰演德国军官,其他:马利士变成了班比诺,阿克瓦里斯成了“猫头鹰”,波罗变成了狄辛,就连瓦尔特中的那个馋嘴的德军中士在桥里也依然饰演一个被主子“看不上眼”的下级军官。所以有人戏称:还是“这帮人”,昨天在保卫萨拉热窝,今天又去炸桥了!
90后小花儿弘扬正能量,传播好思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