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简称波黑,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和前南联盟的所有主要加盟国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都有漫长的边界线。南联盟解体后,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和克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年2月波黑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独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要求独立的穆族和克族人毫无悬念的掌握了公投的结果,同年3月的波黑议会在塞族议员抵制缺席的情况下宣布独立,从而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为日后的波黑内战埋下了导火索。接下来的4月,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欧共体和美国先后承认了独立的波黑共和国。与此同时,波黑塞族领导人宣布波黑境内的5个塞族自治区从独立的波黑中再独立出来并宣布留在南联邦内。有美欧撑腰的穆、克领导人立即对独立的塞族共和国和波黑境内的南联邦人民军发动攻击。有南联邦做后台的波黑塞族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独立于波黑而归属于塞族人领导的南联邦。持续三年多的波黑内战(年4月~年12月)就此全面爆发。
莫斯塔尔作为波黑南部重镇,不仅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而且超过90%的居民是穆、克两族,所以在内战期间遭到了塞族领导的南联邦人民军的重点攻击,使这座古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雪上加霜的是,和塞族人的内战还没结束,穆、克两族这对基友却又为争夺权力资源在这里死掐了起来,一座古城,所有古迹,全部文明,就此荡然无存。
年内战结束后,国家开始重建,莫斯塔尔慢慢复兴起来。我们在战争结束二十多年后到访莫斯塔尔,被炮火轰塌了的闻名世界的莫斯塔尔古桥也按照原样重建起来,古桥周边的区域被UNESCO定为世界遗产予以保护,但是整座城市仍然是满目疮痍,从当地人的目光中,说话的语气中,总是能淡淡地感到那种经历过痛彻心扉的痛苦后永远留下的哀怨和忧伤。
波黑全境由于战争的破坏,可供旅游观光的地方并不多,如果不想瞻仰当年瓦尔特生活战斗过的大城市——萨拉热窝,那么在游览克罗地亚的时候顺路游览一下莫斯塔尔,就可以管中窥豹地了解一下波黑特色的风土人情了。
从克罗地亚的斯普利特出发,沿着前文书推荐的美不胜收的8号沿海公路,一路下海登山(请参看前面的《克罗地亚-斯普利特马卡尔斯卡》),从马卡尔斯卡北上,用了一天的时间开了2个多小时的路,傍晚时分到达莫斯塔尔。
持中国护照的同胞从年5月29日起,因旅游、商务、探亲、过境等短期事由前往波黑,每天可免签停留不超过90天。但是切记——如果还要回到克罗地亚的话,克罗地亚的签证一定要申请可以多次进入的。
刚一进入莫斯塔尔城区,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座经过严重炮火洗礼的城市,几乎所有的道路都在开膛破肚的修建,街道两旁稍微有些规模的建筑外围都搭着脚手架,行人们步履散漫,表情寂寥,比起基本没遭战争涂炭的斯洛文尼亚人的精神面貌来,差别巨大。
按照谷歌地图的导航,把车开到了离Airbnb上预定的民宿不远的一条街道上,就再也找不到目的地了。于是给房东打了电话,没过几分钟,一位神情憔悴,头发灰白蓬乱,衣着式样老旧,但是步履矫健的大叔冲我们走了过来。一番谁也没听懂谁的寒暄之后,他让我们开车跟他走,开不多远,大叔示意我们把车停在一条大街的道牙子旁,我看到街边立着ParkingMeter,心想Airbnb上介绍说是免费停车的啊,于是谨慎的提出了质疑,当然还是谁也没明白谁。考虑到此地战后不久,又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枪支收缴,也就沉住了气没再追问。
下车过了马路又曲曲折折走了几十米,到了住宿地,是一座幽静的独立宅院,一位比那位大叔体面很多的年轻人出来接待我们。年轻人英语很好,他要是不介绍,我还以为大叔是他家的长工,而实际是他的父亲。于是我看似漫不经心的又提出了停车收费的问题,小伙子诚恳的解释道:不用搭理那些咪表,运营方是非法安装的咪表,已经都停用了;又问停在人烟稀少没人管理的大街上是否可靠,他极有把握的对安全性打了包票;接着又问做为本地打卡景点的古城区离这里有多远,答案是步行十几分钟。一通盘问完毕,大叔又比划着介绍了屋内的各种设施,冰箱里准备的纯净水和橙汁,以及WiFi密码等,就告辞离开了。
一通收拾停当已经是快七点了,于是沿着大路冲着古镇中心的标志性高塔走过去,途径一大片就餐区,颇像一个大食堂,有些东方广场里大食代的风格,但是一位客人也没有。走进大食堂,服务员友好但并不热情地拖拖拉拉地招呼了我们,我们也将就着点了一些本地特色的快餐。吃完付费的时候服务员的态度稍好一些,于是就有些贱招地问她为什么饭点儿这里没客人,小姑娘沉着的答道:这里的晚饭点是8点多以后,穆斯林做完晚上的功课以后这里人就满了。原来如此后出了门,一抬头,一座清真寺的尖塔直刺夜空。
古镇入口
古桥夜色
日式风格的桥头堡
再走几分钟就到了古镇中心,虽然并不算太晚,但是旅游淡季的古镇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停业或是打烊了,冷冷清清的倒是更显出古镇的风貌。沿着内雷特瓦河两侧的街道溜达了一个多小时,也就看完了小镇夜晚的全貌,看看时间还早,又进到市区闲逛。这座依山傍水小城市夜晚的灯光虽然比不上满洲里辉煌,但是明明灭灭地分布在起伏错落的山谷中别有一番情致。
幽静的古镇街道
古城夜色
第二天一早,先去看看停在路边的车,一切安好。于是再进古镇,但是由于古镇是战后新建的,在晴天日光下更显得神采奕奕,完全没有古迹的沧桑破败的感觉,反而提不起兴致多做停留。小镇最有名的地标建筑就是横跨特雷那瓦河之上的古桥,古桥在被炮火轰塌之前已经有将近年的历史,现在的古桥的历史还不到17年,他的毁灭是民族矛盾的见证,他的重建是民族和解的象征,但也只是象征而已,原来和平混居在一起穆、克、塞族人只剩下分居两岸的穆、克两族。
穆族居住区内遍布河岸的清真寺尖塔
蜿蜒流淌的特雷那瓦河
总是挤满游人的古桥,夏日还有跳桥表演。
穆斯林风格的精致器皿
古镇街道
幸福的汪星人
街道上卖萌的穆斯林小朋友。真是卖萌,后面的红衣女子唆使小朋友找游客要钱,实在太可爱也就只好掏钱了。
古迹不古也就没有寻古的兴致了,这里最震撼的倒是那些在战争中被毁坏建筑的残垣断壁。几座规模宏伟的优美巴洛克式建筑已经只留下布满弹孔的外墙了;镇中心一座占地甚广的陵园,里面密密麻麻排列着的墓碑上,所有逝者的生年不一,但卒年只有一个——。
被炮火摧毁的原来当地最豪华的酒店。
半天逛完古镇,开车前往BlagajTekke,这里有一座建在山洞峭壁旁的清真寺,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已经被修建的焕然一新,规模很小,门票很贵,于是就放弃进入。用省下的门票钱在清真寺对面的餐馆饱餐了一顿。然后驱车前往杜布罗尼克。
BlagajTekke清真寺外景
BlagajTekke小镇风光
清真寺外河两岸的餐馆,景色开胃。
雷孟德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