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二次萨拉热窝(Sarajevo)之旅,我依然与上次一样,虽近尤远,保持着一种新鲜的感觉。萨拉热窝离不开的话题是一战导火线,年的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ArchdukeFerdinand)被刺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事发地街口的博物馆楼高三层,红砖外墙,上次到此正在下雪,闭馆,只能站在门外的几扇橱窗看些图片。这次我终于可以进馆参观,门票3欧元,但很小,只有一层,约50平方米大小,摆放了斐迪南夫妇的蜡像,以及当年刺杀的两支手枪原件,许多的图片记录了事件的原委。据说,当年强盛的奥匈帝国皇帝已是70高龄,原打算作罢,但帝国的鹰派不干,加上德国的正面支持,出兵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也是划分世界近代史与现代史的界线。走出博物馆,我来到对面河边,大街上的车流密集,我瞅着红绿灯闪烁的空档拍了一张照片,空荡荡的大街,铅华落尽,旧雨江湖远。河水缓缓流淌,大约30米的石桥上站在一个小女孩,我问了一句,原来是叙利亚难民。顺着她的眼光,在河的对岸不远处是一个公园,搭建了十几顶布制帐篷,原来那是临时难民营,她的栖身之地。暮光之下,她对着我的镜头,没有笑容,很顺从的听我摆布,眼光是平静的,不知道是因为不谙世故还是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作为波斯尼亚的首都,萨拉热窝是波黑战争的主战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andHerzegovina)”,简称波黑(或只称波斯尼亚),波黑战争指它与塞尔维亚之间于-年间的战争,不要误解为波斯尼亚与黑山共和国之间的战争。按照海牙国际法庭的说法,年7月这里发生了种族大屠杀,时任塞尔维亚总统的米洛舍维奇(我国惯称其为前南斯拉夫总统),被指控“反人类罪”判处无期徒刑。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以这个罪名获刑,此前有这个提法,但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罪名。我拍下了战火期间一再出现在世界新闻中的那座酒店,当时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战地记者都集中住在这里,但依然多次遭受炮轰。今天,它已经翻新成黄色外墙,改名假日酒店。萨拉热窝的景色可以用“妖娆”一词来形容。在欧洲国家中,只有波斯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信奉伊斯兰教,受土耳其文化影响甚深。其实,她是一座兼有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的城市,是“欧洲的耶路撒冷”。在土耳其语中,萨拉热窝意为“美丽宫殿”,16世纪中期以来,建有多座清真寺,这里的伊斯兰教规较为宽松,不用包裹头巾。百年集市及多座清真寺就在老城,有丰富的色调,加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13万人口的首都,给我的感觉是百万以上规模的都市,繁华而有故事,波黑战争中的《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都是战争与人性的永恒话题。波黑战争过去20多年了,但战争的痕迹还在,经济也未见起色,人们的衣着和精神状态都不算光鲜,随处都可以吸烟,但市民待人宽容、友好。在20世纪初,萨拉热窝是欧洲的上流社会,在欧洲首先通行有轨电车,但它今天的市容环境不佳,甚至不如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我拍下的频繁出现的有轨电车,那是一种沧桑的味道,“却望那汉江水,石头城也,历尽几繁华。”(摘自《渔樵话古琴曲》之“涉水垂纶”)
长按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金牌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