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发展 >> 正文 >> 正文

一人游8旅行的意义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6/27
在维也纳机场度过漫长八小时转机时间而无所事事的我,站在航站楼巨大的落地窗前,百无聊赖地目送着傍晚八点的落日余晖。金黄色的阳光穿越天空中的层峦叠嶂,透过雨后云初霁空气中飘浮着的小水珠,折射出粉紫的颜色。忽然想到六年前,那是我第一次来欧洲,落地时刻也是一个初夏的傍晚八点。法兰克福的黄昏由晴天的夕阳衬托出疲倦的神色,而数十小时因兴奋而未眠的我依然能够充满活力地跳下舷梯的最后两级台阶,问同行的父母:“为什么德国的八点太阳还没落山?”后来的我知道这是因为夏令时和相对更高纬度的共同作用——但此刻的我更想回味的是六年前的我的心态。刚刚结束了中考、顺利毕业的十五岁女孩对于新大陆充满了期待,而这份早该兑现的旅行诺言,即便迟来许久,仍然是儿时对于另一种美的向往与求知渴望缠结的甜蜜梦想。我的第一次欧洲旅行与很多千禧一代初尝出国游的体验一样,由传说中的庞大“欧洲十日十国团”完成。这也是今天的我特别厌恶的一种旅行方式——充满了从众的陈词滥调与囫囵吞枣的刻板。当年的“十国游”行程特别赶。其实一共是去了八国:德国、卢森堡、法国、列支敦士登、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和梵蒂冈。除了三处蕞尔之地和只浅尝了法兰克福与因斯布鲁克的中欧两国外,当时行程最核心的还是法瑞意,所谓“欧洲大陆”的名片。埃菲尔铁塔、罗马斗兽场、阿尔卑斯山,“最经典的欧洲景点们”挤满了无数洋溢着好奇与期待神色的亚洲面孔,而这些地方永恒的热火朝天并不会随着旅游季节的推移而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浮光掠影的十日结束,即便是对于年万国博览会或者是奥古斯都·凯撒的丰功伟业一无所知的人,依然可以对于这些在广告、游记和历史书里被提及了一万次的“浪漫之都”与“人文主义摇篮”,提炼出一些由亲眼所见带来的、充满个人色彩的总结。如此,浅尝辄止。但归根结底,按照日程走遍巴洛克的巅峰与文艺复兴的百花园,其中最本质的动机依然是对于极致美的好奇与渴望。于是,在对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镜厅和圣彼得大教堂壁画们发出赞叹之后,我们永远不能免俗地批评纽约地铁的尿骚味、所有城市中永远存在的残破屋宇或者是在马德里街头不幸遇上的吉普赛小偷。在人群之外试图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一眼《蒙娜丽莎》的艰难与奶酪火锅散发着的并不能令所有人愉悦的气味或许击碎了从前一切对于浪漫之都与经典目的地们的向往。的确,欣赏现代主义艺术作品需要不低的门槛,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永远折磨着固定口味食客们的胃口;而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庙宇、教堂和清真寺们只不过是装饰不同、年代各异的宗教场所罢了。被无限美化的旅行期待的破灭,也许只需要一天长途跋涉之后因为过密的云层挡住了原本计划好的瑰丽夕阳。我不是想要批评这样的旅行方式,每个人有对于旅行意义不同的追求,这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旅行更多地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通过视听与舌尖上的感受去欣赏一座城市或者一个村落有限的方面。随着旅游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些年痴迷于随心所欲的“一人游”,我很快厌倦了这样的旅行方式——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我更愿意放慢打卡的脚步,模仿当地人的生活节奏,入乡随俗地观察和体验此处最不刻意的姿态,希求可以捕捉到一些被游记和攻略们忽略的角落。而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精致的、瑰丽的、雄奇壮美的。人们在旧城的街巷间匆匆行过、在山南水北处安居乐业、在黄昏的钟声里升起一阵一阵的油烟,才是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地区、大多数时刻、大多数人群的状态。但不同的水土塑造了各地相异的风物、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们在大同之中永存小异的习俗。而这样见于细微之处的差异与新奇,必然是要我们切身去模仿和体验才可以感受得到的。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拉丁桥让人们从历史课本中牢牢记住了“萨拉热窝”这个地名,而不远处老城清真寺周围热闹的水烟铺子与铜杯中沉淀着暗色豆渣的波斯尼亚咖啡才更能代表所谓真正的萨拉热窝。贝伦的葡挞店里永远聚集了慕名而来的八方食客,但只有在阿尔法玛某个昏暗餐吧里点一杯平价的sangria配着女声驻唱缠绵的fado,才能终于领会到里斯本人在烹调一事中对于极致味道的追求来自何方。下次出发前花三五分钟思考片刻旅行的意义,或许能够启发自己以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新世界。愿你我旅途愉快。海爷Hypatia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