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发展 >> 正文 >> 正文

行旅问道middot方楚雄山水写生作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6/17
专科治疗白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方楚雄

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艺术与设计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随记

文/方楚雄

西北的大漠浩浩渺渺,

驼队铃声叮当,是如此苍凉壮阔;

荒漠上的胡杨林,枝干扭曲,

千年不倒,死而不朽,何其悲壮。

这些都与南国的热带雨林、

潮湿的空气、繁茂的植被有着天渊之别。

大漠胡杨在这漫漫荒原之上、

层层黄沙之中不屈不挠、不畏不惧,

如雕塑、如巨人般昂然挺立,

我不禁为此深深感动,双手微颤。

面对那湛蓝晴空映射下如金黄绸缎般金灿灿的胡杨林,

即使用焦墨、枯笔、颤笔,

也难以将其坚韧不拔的豪气与雄浑表达尽然,

彼时的我尤为深感自己的笔墨形式是多么贫乏与苍白。

大漠胡杨45cm×66cm纸本设色年

大漠寒林34cm×66cm纸本设色年

在额济纳怪树林写生

在额济纳黑城写生

岛国日本国土虽小,

但其所跨纬线极长,

因此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极大。

以前也去过几次,

但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游玩,

这次借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师联展的机会,

便有意识地作深度写生行,

行程主要在伊豆和北海道。

伊豆被誉为温泉之乡,

每个酒店都可泡温泉,

有许多休闲宁静的小镇,

时值冬季,满树红枫、丹柿,

唯美恬静,

许多神社,颇有历史,古朴庄严。

在伊豆,

我们得以很好地观看兼写生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神山——富士山。

遥望富士山46cm×69cm纸本设色年

在伊豆黄金崎海岸,

海水湛蓝如宝石,

礁石奇形异状,

松树因海风常年吹袭而倾向一边,

这一切恍若日本画圣东山魁夷为奈良唐招提寺所创作的壁画——《涛声》。

然而最佳的写生角度,

却因强劲的海风而使人难以站立,

更别说拿起画板写生。

因此,

我只能找一个略为避风的地点,

即便如此还是难以站稳并展开写生,

但骨子里的率性与冲动,

使我在这般险恶的环境之下依然非画不罢。

海涛、松韵便是我这幅写生作品所着意追求的意境。

伊豆黄金崎海岸45cm×66cm纸本设色年

十二月的北海道,

冰天雪地,黑白分明,

如同笔墨氤氲的中国水墨画,

但用水墨却又难以表现。

树枝上的积雪,

如何留得好,如何用笔,实属不易。

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作画,

毛笔刚刚放下,便马上冻成冰,

因此不能迟疑,

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写生。

中国画写雪景自古已有,

如北宋范宽的《雪山萧寺图》,

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

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

古人所绘雪景,

给人一种静谧、萧索之感,

而少了黑白的强烈对比,

这便是一种“造境”的体现。

北海道东本愿寺45cm×66cm纸本设色年

东本愿寺札幌别院45cm×33cm纸本设色年

在日本北海道渔村写生

在日本伊豆黄金崎海岸写生

在日本扎幌北海道神宫写生

20世纪60年代,

在王兰若老师的指导下,

我学习、临摹了许多山水画,

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王诜的《渔村小雪图》,

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

清代梅清、石涛、王翚

及近现代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

我在广州美术学院就学,

又得到黎雄才老师、陈金章老师教导。

黎雄才老师教我们山水临摹,

陈金章老师教我们山水写生,

我由此更领悟到从传统到自然,

从造化到笔墨的转化过程。

黎雄才老师上课曾说过:

“画山水,十万八千里收入一个画面,

要高度概括、提炼,缩小十万倍,

而花鸟画是一比一。

山水画是宏观,花鸟画是近观。”

确是如此。

所以画山水者,

更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放眼江山的眼光,

更须有把控整体和锤炼意境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的教学和创作方向主要是花鸟画,

年我还与林丰俗先生

一起带本科生赴长江三峡进行山水写生,

之后,山水、人物画便较少接触了。

近年来,

我时常在国内或国外采风,

遇名山大川、山野小寨,或异域风情,

总会情不自禁地记录、写生,

这虽不能与石涛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相提而论,

但自认为是由衷的。

山溪清潭33cm×22cm纸本设色年

泰国大城府22cm×33cm纸本设色年

在泰国阿叻呵塔湖写生

在考艾迈他昌镇写生

年4月下旬,

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参加了广东高校退休教师组织的巴尔干半岛十国游。

对于我们这批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人来说,

那是属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

——铁托、霍查、米舍洛维奇等伟人的时代。

尤其是在精神粮食极度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

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曾风靡中国,

瓦尔特和游击队长老虎都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

我们要去走一走、

看一看这些曾经萦绕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人、

那些事、那些地方。

我们从意大利米兰开始,

在米兰和威尼斯稍作停留后,

经斯洛文尼亚,沿着亚得里亚海的西岸,

一路往南,

从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到阿尔巴尼亚,

而后再转东,

从马其顿到保加利亚,后又折向北,

经塞尔维亚,最后到匈牙利。

克罗地亚十六湖国家公园的瀑布,

杜布罗夫尼克的古城,

黑山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雪峰,

塔拉河的峡谷大桥,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古堡,

都使我情不自禁地进行写生。

我认为用中国画工具和技法描绘异域风情,

首先要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

才能表现出异域的情调和意境,

要画出那种“感觉”,而不是套用中国山水画的程式,

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斯洛文尼亚小镇34cm×29cm纸本设色年

克罗地亚戴克先行宫29cm×34cm纸本设色年

在黑山塔拉河大峡谷写生

在克罗地亚写生古城堡

埃及,

是世界文明古国,

神秘的尼罗河、金字塔、古神庙都使我神往。

年11月,

我接受了赴埃及三所美术学院讲学的任务,

得以到埃及进行深度游,圆了我对古埃及的梦。

凌晨抵达开罗,

因为还不能入住酒店,

于是我提议到附近走走。

到了开罗大学,

我迫不及待打开画夹,拿出纸笔墨,

对这座在阿拉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进行写生。

因为那天是周五,是穆斯林的假日,

因此广场草坪上有许多年轻人在嬉戏游玩,

见我在写生,都过来围观,

表现得非常友好,

甚至还时常因人太多而挡住我写生的视线。

开罗大学34cm×66cm纸本设色年

以前对金字塔只有模糊的印象,

这次亲身到达金字塔脚下,

实感惊叹。

在尼罗河三角洲有金字塔九十多座,

而我们游览了三座最大的金字塔,

分别是胡夫金字塔、胡夫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

以及孙子卡门乌拉的金字塔,

三座庞然大物形成一组金字塔群。

走近胡夫金字塔,深深震撼于它的壮大与宏伟,

而细看它的每一块巨石,

都紧密相连,休想找到缝隙,连刀尖都难以插入,

实在不得不佩服古埃及工匠的度量及工程技术。

许多有关金字塔天文、地理、数学方面的数据问题,

今日的科学研究仍无法解答,

也许那永远是一个难解之谜。

我们到达金字塔时正好是深秋的黄昏,

四周是开阔无垠的沙漠,

金灿灿的夕阳照耀着金字塔,

与远处的开罗城,形成现代和远古的对比。

我骑着高大的单峰骆驼,

绕着三大金字塔行走一圈,

而后迅速地写生三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虽然时间紧迫,

但我觉得如果不将这感受刻画下来,确实会太可惜。

三大金字塔34cm×66cm纸本设色年

卢克索,

埃及的古都,

四千年前,

这里已人烟稠密,广厦万千,

据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

其政治和经济均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在那时,

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

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

也因此成为古埃及遗迹的宝库。

当我们进入卡纳克神庙,

就被那无数高耸入天的巨大圆柱所震撼。

据说共有一百三十四根柱子,

其中有十二根高达二十多米,

五人不能合抱,柱身遍布精美浮雕。

当我站在圆柱群中间,

宛如置身于森林之中,

深觉人之渺小,

惊奇于四千多年前的埃及人如何将这座庞然巨物树立起来。

卡纳克神庙33cm×45cm纸本设色年

在埃及开罗大学前写生

在埃及三大金字塔

在卢克索卡纳克神庙写生

犹太民族是上帝的选民,

却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

犹太人在公元前便被罗马帝国统治、镇压,

并被逐出巴基斯坦,

自此开始了近二千年的流亡。

二战期间,

纳粹杀害了约万犹太人,其中包括万儿童,

但这个伟大的民族并没有因此屈服,

而是在挣扎中顽强求生直至今日,

实在让人钦佩不已。

自年至年间,

经历了五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

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始终战火不断,

因此,

在我们的印象中,以色列是一个危险的是非之地。

但当我们在年踏上这片国土时,

却并没有这种感觉。

虽然在耶路撒冷,街头常见荷枪实弹的军队,

还有三五成群的女兵,

但据说他们都是为了保卫人民,

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凶险。

我们从以色列到巴勒斯坦的途中也一路安然,

只是巴勒斯坦的市容没有以色列那么干净整洁,

在那里,

我们还参观了耶稣的出生地和他曾经睡觉的马槽。

圣殿与西墙34cm×34cm纸本设色年

古城墙34cm×34cm纸本设色年

耶路撒冷锡安门34cm×34cm纸本设色年

21世纪,

耶路撒冷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是一座世界瞩目同时也命运多舛的城市,

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认的宗教圣地。

耶路撒冷和耶稣的一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它是耶稣背着十字架所走过的“苦路”

以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

因此成为基督教教徒朝圣的地方。

耶路撒冷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族人破坏。

公元70年,

在一次反抗罗马的起义失败之后,

罗马军队摧毁了圣殿并将耶路撒冷彻底铲平,

只剩下圣殿的部分墙基,

即现在的西墙,

又被称为“哭墙”。

我们在那里看到许多犹太人,

穿戴着整洁的民族正装,

面对哭墙,或手中拿着经书,

或头靠着墙,趴着默默地祷告,

那种深深的虔诚和坚定的信念,

使人感动不已。

一个曾经几近灭绝的民族,

面对着这面老墙,

这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魂,

是他们的归宿,是他们的希望。

这里有太多的历史,太多的灾难,太多的故事,

我在这里画了三幅写生,以表我的敬畏之情。

在以色列历史博物馆前写生

在以色列加利利湖升中国国旗

“行旅问道·方楚雄山水写生作品展”将于年3月8日(周四)上午10:30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敬请莅临指导!

届时观展嘉宾可凭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