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倾听
4月18号周日晚上六点半,在山塘街姑苏运河文化展示馆(玉涵堂)二楼举办姑苏区作家协会小说沙龙暨葛芳小说集《白色之城》分享会。当晚活动分上下半场,上半场为知名作家、吴中区作协主席葛芳新作分享会,下半场为姑苏区作家协会小说沙龙。整个活动让我这个写作小白受益匪浅!
葛芳老师分享了她的创作作过程、写作经验!葛老师学生时代大三年就已经投稿,当时第一篇文章《我归何处》那时作为大学生的她,就在探索追求人生的终极意义。这次自然投稿的成功,给了葛老师极大的信心!
创作道路是漫长的,葛老师后来去了新疆。新疆是他的人生转折点,在那里当了大半年的记者。在新疆生活让葛老师经历了很多,给了她创作的源泉。之后她又上了江苏省作家培训班,不断审视、不断地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不停的外出,不停的写作,行走、旅游、写作。出去就是一个人全身心的感受!
葛芳老师也将她的创作过程娓娓道来:清晨醒来,头脑最清醒的时候什么也不用去做,不受打扰地让我们坐到桌边写东西。一旦小说里的一个角色在脑子里成型后,无论到哪里,这个人就会一直在她的脑子里转,到哪里都会想到他(她)。葛老师说这个人物是与你同呼吸、共命运的,他就在你身边,你塑造了他(她),于是就赋予了他(她)生命,他(她)所经历的喜乐哀乐、悲欢离合,作者都会被他(她)所打动!
葛老师很风趣地谈起她的小说《头皮屑》的创作趣闻,也说起苏州男人做菜讲究、抽烟、喝酒、聚会,甚至于去夜总会,他们也会喊上葛老师一起。创作作来源于生活,这些平日里观察的生活点滴是葛老师创作的源泉!比如:她谈起现实生活里有这样一位中年女性被困于现状,内心有欲望,曾经一路打拼,如今却陷入矛盾、纠结。生活一地鸡毛、琐碎不堪,渴望寻求自我突破。我们写小说最好写出这种冲突、矛盾与纠结,写出人生的困境和人性的本质!
短篇小说可能笔墨更少,它就像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被切开,如同我们横断面切开一个苹果一样!
葛芳老师读过大量的西方小说,中西方文学当是相互借鉴。她说起西方的潜意识意识流,还有一种梦幻境界...幻觉。好比说是一种味道嗅觉。葛老师坦言:小说始终会有一种味觉萦绕,这种味觉是什么样呢?是若有若无的,小说给人的感觉其实是混沌朦胧的,你看到最后会有怅然若失感。他是一个毛茸茸的感觉,他不是一个新闻,作者也不是一个案件的裁定员。活在人世,我们都会面临很多困境,写小说就是把它呈现出来。结尾以开放式的结尾为更好,小说可以用一些“闲”笔,让整个情节松弛有度,看似闲情。比如在葛老师的小说里:...在妻子的葬礼上,风一吹,把腰带飘起来,总挂到他脸上,像老太婆的手虚虚弱弱地摸了他一下...
漫步在异国他乡的街头,迎面走来一对小恋人,也许刚刚度蜜月,或者正憧憬着进入婚姻状态里。老师立马想起他笔下的中年妇女正面临婚姻的挫败、遭受背叛的痛苦,在这場保卫婚姻的战斗中所体会到的不干、以及耻辱感!这种不得不面临分崩离析的痛苦感与一个刚刚步入婚姻,对婚姻充满无限遐想的新人...如此鲜明生动的对比,灵动地呈现在老师笔下。
在塞尔维亚的古城堡里点一份牛排,佐一杯红酒,耳边响起当地著名的音乐。那是我们曾经多么熟悉的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主题歌...一个女人的自我保卫战,是在花洒下昂起高傲的头颅...耳边回想起依然纯粹的歌声...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
也许浮生若梦
或者心有灵犀
夜晚的春风拂过窗棂
总结回顾体会
似歌吟越唱越清澈
聆听感召
催我热爱文字
欣喜与钦佩
小说的魅力
原来
有闲有风有故事
每一个人物
融进作家的日常里
桌边厨房逛街中
全然主人公的五感与六识
如此灵动丰满
不只是岁月里流动的标记
每一个台阶
一级一级
丈量着成长的意志和耐力
勤奋者的足下
踩出绚丽的花朵
色彩由浅到深由淡到浓
写于年4月20日
作者简介:
倾听:原名吴应文,女,江苏省苏州市人,年生,毕业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学院。苏州市姑苏区作家协会会员,清风诗学社社员以及公益主播。众多诗歌发表于各类网络媒体!苏州悦读人生读书会资深会员。行走在时间路上,让诗歌与灵魂共舞,让诵读丰盈平凡的日子!
作者倾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fz/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