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地理 >> 正文 >> 正文

和欧洲王朝风流史一比,娱乐圈的瓜都弱爆了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2/5/15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图书基本信息

特别之处和阿姨说明

这套书不是什么分量很重的读物,其实就是八卦视角的历史入门书,但是能看出来作者还是走心的,每一个王朝都做了一个人物谱系表。方便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谁接了谁的班,谁没有后代,谁在位多少年。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或者传记,再去看。如果之前就对欧洲史感兴趣,但是害怕看不懂、记不住、分不清谁和谁,那这套书真的ok,虽然八卦角度写历史不是很高明,但是可以让我们记住相应的人物和ta身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那我觉得就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套书里没有什么大尺度的描述和图画,作为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ok,顺带还能认识一些画家。再说说这套书和其他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历史著作有什么不一样。一方面是写法,她写得比较家常,找的角度比较八卦,帮助读者记忆。如果这是中国作者写的,对比中国相应的时代,其实会更好理解。另一方面就是,市面上的很多历史书都是主要站在一个国家的视角写历史,一旦牵扯到另一个国家的内容,读者就会懵,因为大多书都是线状的布局,看完一本就是一根线,需要找很多本一起看,才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记忆网。但是这套书是写这条线就会提醒你,另一条线和这里有纠缠,可以去连在一起看,于是四本书,四条线,成了一张网,把欧洲的各个视角包裹在了一起。可以不夸张地说,看完之后再去看欧洲宫廷主题的影视作品和正统历史著作会好理解很多,因为你翻开一看,嘿,都是熟人。建议阅读顺序:哈布斯堡-波旁-罗曼诺夫-英国,这套书的出版顺序:波旁-哈布斯堡-罗曼诺夫-英国。个人感觉,哈布斯堡放前面看,会觉得更通透一点。但如果大家有更熟悉的王朝,从那本开始看也没问题。点击观看讲书视频

内文试读阿姨说明

不知道大家刷到最近的英国新闻没有,查尔斯王子的现任配偶卡米拉出现在伊丽莎白女王的致辞里,女王表态说希望查尔斯继位后,卡米拉就应该被称为王后了。我们就从这位非常不得民心的继任王子妃开始介绍这套书。在这本书里中野京子提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人,她是爱德华七世生前最后公开的情妇,号称是自己最喜欢的女人,这位爱丽丝就是卡米拉的曾祖母。爱德华七世乍一听不太熟,但是他妈妈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知道,就是我们一说起英国文学不会绕过的维多利亚时期,那个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汉诺威王朝的一大特色就是“糟糕的亲子关系”,在这本英国王朝里收录了好几对奇葩的父子,用作者的话说他们家唯一会遗传的就是父子(或母子)关系紧张,互掐,互看不顺眼。维多利亚女王非常厉害,她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做的很多事情和我们现在还息息相关。比如结婚穿白色的婚纱,这就是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的;过圣诞节要装扮圣诞树,是阿尔伯特亲王将这个风俗从德国带到英国,也是他开办了年的首次世博会。但是她最厉害的还是很强大的生育能力,等会我们讲哈布斯堡王朝的时候就会发现,绝后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多么可怕,但是维多利亚没有这种困扰。虽然本来欧洲各国的皇室就沾亲带故的,但是到了维多利亚这里真的是无孔不入……不过维多利亚的这种政治婚姻也给其他王室带来了麻烦。维多利亚死后传位给爱德华七世,爱德华七世往后是乔治五世,再然后是爱德华八世,这位也是非常有名的,他当时选择了退位,然后所有的舆论都落到了他的情人辛普森夫人身上,而在他退位之后,接手英国的乔治六世大家可能也有印象,就是《国王的演讲》的男主人公。这两部电影就是分别关于乔治六世和爱德华八世的。汉诺威王朝是《英国王朝》这本书里的最后一部分,在汉诺威之前是斯图亚特王朝,再之前是都铎王朝。我在之前给大家介绍《动物肖像大书》的时候提过都铎王朝的代表人物亨利八世,就是那个连娶了六个老婆只为了生儿子的奇男子。亨利八世的女儿就是伊丽莎白一世,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童贞女王,因为没有自己的后代,并且担心自己的位置被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接手,所以在位时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但是绕来绕去她却只能把自己的王位传给苏格兰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一世。詹姆士一世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有的,如果群里有了解宗教的,应该知道现在通行的圣经就是詹姆士一世钦定版。如果大家对亨利八世(也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感兴趣可以去看《都铎王朝》电视剧,如果能接受八卦视角,去看《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也可以,主要是关于伊丽莎白一世的妈妈安妮·博林的。也就是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个人,但是我必须给大家分享一段亨利八世有多渣。不得不说这种渣可能是遗传的,他爹也很棒。亨利八世的爹,那必然是亨利七世了,亨利七世真的是个大奇葩。简言之,为了留下儿媳妇的嫁妆,儿子死了没在怕的,我可以娶儿媳妇,什么?西班牙(儿媳妇娘家)不同意?那也没事,我可以让我二儿子娶,继续给我当儿媳妇。这本书就是从亨利七世的都铎王朝写起,到现在的温莎王朝,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国王的演讲》主人公乔治六世的二女儿。在都铎之前是玫瑰战争(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对战),再往前是金雀花王朝,但这些在这本书里看不到。英国这本其实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我最后看的一本,但是却最先拿出来说了,因为直到今天全世界都在吃他家的瓜,也是很神奇了。这套书我最先开始看的是这本《哈布斯堡王朝》,看完之后觉得不过瘾又去找了几个记录片,但是我发现这本书其实还是有记录片不可替代的意义的,其实大家可能最担心的就是这套书写得真实不真实。我觉得历史没有完全真实的,当时正在经历历史的人写出来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所以我们当个看客就好。我的欧洲史知识仅限英国,所以我也不能排除她这套书里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只能说我找了很多片子看,然后发现就算是同一个人物,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视角给观众带来的也是不一样的,在一个人笔下的残暴可能是另一个人眼里的铁腕,所以才说这套书适合入门,帮助我们知道某一个人主要做了什么事,他的亲缘关系是什么样的,但是关于某个人的各个方面是不能指望这套书说完整的。这本《哈布斯堡王朝》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终于整明白了《绝代艳后》的主人公,也是茨威格《断头台上的王后》这本书的主人公,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出身。准确地说我其实是搞明白了玛丽的妈妈,美泉宫的主人——玛利亚·特利莎是谁。去年书店卖过读库出的那本《王后的秘密日记》,在这本书里就出现了玛利亚·特利莎,她一直催促自己的女儿生孩子。虽然我可以理解妈妈希望女儿在法国王室(也就是波旁王朝)站稳脚跟的心情,但是我看了这本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着急。她自己就很多产,她生了16个孩子……不可想象,而这些孩子几乎都成为了她联姻的手段,只有四女儿是个例外。我非常怀疑维多利亚女王就是学会了特利莎这个绝杀,各种结婚,让自己的后代遍布欧洲大地。其实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哈布斯堡起源于瑞士的一个小城堡,是自封的贵族,但是祖先们在维也纳闯出了一片天地,后来哈布斯堡王朝分成了两支,一支在奥地利,一支在西班牙,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就是特利莎的前车之鉴。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正是因为不断地近亲结婚加上生不出孩子,加上生出来的都夭折,生生被波旁王朝捡了便宜。这套书也解决了我一个疑惑,为啥欧洲皇室要近亲结婚。答案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血统的有效性,避免因为夫妻一方中的一个不是被认可的贵族而丧失继承权。夫妻都是贵族,是近亲,可以保证子嗣的正统性,等于是双保险。看这个家谱就明白了,本来已经绝后的西班牙分支,落到了波旁手里,那其实特利莎让玛丽和路易十六在一起,就是为了把波旁和西班牙分支都接回来。但是因为她去世比玛丽早,所以没有料想到是女儿惨死。在茨威格的书里,他对玛丽是有一种惋惜的态度的。我以前一直觉得茨威格是男性视角,怜香惜玉,所以给王后写得特可怜,特冤枉,都是生不逢时,已经在励精图治地去像特利莎一样挽回了,但是却没能改写命运,但是这个书的作者角度就很清奇。玛丽之所以死,是因为路易十六没有情妇做挡箭牌,以往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都是有锅就甩给情妇的。真的是这样吗?在《波旁王朝》里,我们会看到一个呼应的内容。《波旁王朝》这本里给了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一些介绍。首先是出身。然后是学识。蓬帕杜凭借一己之力拉高了民众对国王情妇这个身份的标准。蓬帕杜死了,路易十五没有情妇,但是王后死了,马上找一个。蓬帕杜如果只是一个情妇,也不至于被这样记录了,事实上,《波旁王朝》里的蓬帕杜,《哈布斯堡王朝》里的特利莎,以及《罗曼诺夫王朝》里的伊丽莎白(彼得大帝的女儿),三个女性曾经联手对抗过腓特烈大帝。看到这的时候竟然感觉有点燃,两个女王和一个国王的情妇,一起抗衡崛起的普鲁士(德国的前身)的腓特烈大帝,这位腓特烈大帝也是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偶像,不仅艺术水平了得,军事能力也很强,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非常崇拜他。在这本《罗曼诺夫王朝》里,我们会看到曾经俄罗斯在欧洲的其他君主国家眼里是什么样的。俄罗斯的伊丽莎白女王曾经是路易十五的王后备选人,但是法国没看上她,因为他们觉得俄罗斯是二流国家,而彼得大帝的女儿也只是二流国家的公主。但是伊丽莎白想得很开哈哈哈,后面这个法国不要的王后备选,成为了罗曼诺夫的掌权者。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王朝的兴衰》的时候,提到了彼得大帝的姐姐曾经是想过当女王的,但是她没当成,但是她这番折腾其实是给伊丽莎白铺了路,让俄罗斯人有了女性可以称王的基础,但是最厉害的还是与罗曼诺夫毫无血缘关系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了。可能因为作者是女性的关系,加上历史上也确实是这几位女性君主都在位时间比较长,作者给了她们比较多的笔墨,几乎大家能叫得上名字的女性君主,作者都写得比较详细。也可能因为我更关心女性君主的缘故,给大家选取的这些故事几乎也都是围绕女性展开的,不过这套书实在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说明,因为欧洲史本就非常混乱,我原来想的是一定要记得住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但是看的时候发现其实作者也是做了很多删减和省略的,并不是每一位君主都给了等比例的说明。忘了一个关键人物,小时候看的电影《茜茜公主》,在这本书里也提到了,而且有不少笔墨。茜茜公主的本名(很让人头大)也叫伊丽莎白,她嫁给的君主就属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她本来是陪姐姐一起去见订婚对象的,但是却被订婚对象一眼看中。看上去很美好的童话一般的爱情,其实不是。她后来并不是很幸福,而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是糟糕的婆媳关系……因为婆媳关系紧张,女儿又去世了,所以她开始放飞自我,到处旅行,孩子都交给婆婆,她的儿子很厉害,先是在报纸上批判君主制度,然后又和自己喜欢的姑娘殉情,这事有打击到茜茜,虽然她似乎和自己的孩子没有感情,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而茜茜的结局也很惨,在准备乘船的时候被刺杀,凶手本来想杀的是皇室成员,但是没成,所以茜茜就成了替罪羊。茜茜的丈夫费兰茨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是说起来他的侄子可能大家就明白了,他的儿子殉情了,继承人是侄子,这位侄子叫做费兰茨·费迪南,就是在萨拉热窝被刺杀的费迪南,这件事导致了一战爆发。费兰茨(茜茜公主的丈夫)是哈布斯堡的最后一位君主,是特利莎(玛丽·安托瓦内特之母)的后代,属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一脉。到他这里,哈布斯堡王朝也就画上句号了,虽然因为奥地利这支哈布斯堡家族很能生孩子,所以比西班牙那一支的历史写得要久一些,但是最终还是画上了句号。左边的小可爱就是弗兰茨,像个小天使。看这个书还有个很奇怪的体验,这边一张小朋友的画像,转身就长大开始搞情妇了,我……年故宫有个和尚美珠宝的联展,当时有展出很多约瑟芬(拿破仑的原配)的首饰,感觉哇真的是备受宠爱的女人才有这样的待遇吧,看了这本书,幻灭。我都不敢相信这俩是一个人。这套书看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明白了一件事,血缘关系其实只是欧洲史混乱的一个表象,真正导致他们如此混乱的主要原因还是各种各样的权利制衡,一开始大家都是敌人,后来慢慢的敌人的宫廷里有了自己人,这可以让大家冲突缓和,但是到了最后,当所有的宫廷都有了自己人,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亲人之间互相争斗成了家常便饭。我说这套书适合入门的原因也在这里,因为看到最后,当读者发现,每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时候,再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9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