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夏天,萨拉热窝的一场谋杀,毫无征兆地将欧洲主要国家拖入一场世界大战。自由资本主义欧洲繁荣、渐进、长期和平的漫长的19世纪,在经济、科技、文化的巅峰,卷入希腊式悲剧命运的漩涡,衰落至此开始。本期周刊,为您解读一战背后的历史。
-封面故事-
“一战”百年启示录:经济、科技与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欧洲为中心的19世纪西方文明崩溃的起点。这个文明,经济上是资本主义,宪政结构上属自由主义,其典型的支配阶级,则为资产阶级中产阶层。自年起,一个尼采曾预言过的怪异的战争、骚动和爆炸的世界降临了。战争初期,爱国和好斗的年轻人,就像投入一种新的自由力量一般投入战争,群众追随国家旗帜,以愉悦的心情走向战争屠宰场。“一战”展示了总体战的残酷性,而讽刺的是,正是战争动员所产生的“民主化”,造成了战争的愈加残酷。全面性的冲突转变成“人民的战争”,跟民主政治一样,竞争双方往往将对手恶魔化,以动员全民。这种大规模被鼓动的仇恨,与现代技术结合,加深了战争的残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凡尔赛体系所安排的欧洲和平注定脆弱和失败,而那些拥护俄国革命的人,在目睹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摇摇欲坠和解体后,的确看到了被压迫的弱势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前景。“一战”后,经过短暂不到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紧接着爆发,再一次的战火再次加速了欧洲的衰败,美国却成为这两次大战中的大赢家,其经济增长率在两次大战间极为惊人,不但本土远离实际战区,更成为友邦的兵工厂和债权人,最终赋予它全球性、极大的经济优势。
自此,欧洲的繁荣就转向了美国。
(以上文字节选自新刊导言,作者:蒲实)
大战为何在经济繁荣中爆发?
战争因为什么因素而改变方向,形成转折点?
科技力量构成的作用力,其能量是否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与整体欧洲繁荣与衰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这期专刊中,我们用了大量篇幅,试图给以上这几个问题作出透彻的解答。
今日起,本期在全国范围内陆续上市,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