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拉热窝  >> 萨拉热窝地理 >> 正文 >> 正文

成都中考历史模拟卷二

来源:萨拉热窝 时间:2021/6/15
成都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九年级历史

点击上面“九年级历史”   )

A.周朝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周朝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朝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周朝青铜铸造业落后

2.“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设立监察制度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

A.政权并立  B.商业繁荣

C.战争频繁  D.民族交融

6.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

A.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

7.“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下列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广曲辕犁和筒车

B.唐朝时期市、坊的界限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C.宋朝以后,棉纺织业空前发展,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8.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①④⑤

9.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

C.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10.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政权并立,政局动荡

D.人口爆炸式的增长

11.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③允许帝国主义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12.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奉献的精神

13.耕者有其田,既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宣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

A.自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5.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6.依据中世纪西欧乡村的惯例,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会在庄园法庭上被起诉。年,某庄园法庭提出指控:“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并且在那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本来村民在那里进行公共放牧的。”从以上材料能够看出(   )

A.庄园法庭有助于限制领主特权

B.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C.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

D.法庭的判决引发暴力的冲突

17.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其确切理解应该是(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世界从此由分散走向整体

18.科学家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B.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C.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德国科学家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

19.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也都遭到失败。下列会议中与惩罚、处置德国有关的是(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20.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德国都是祸首之一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21.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22.如图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   )

23.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表明(   )

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B.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C.经济全球化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加大

D.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24.科技的进步带动时代的变迁,不断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开拓广阔前景。下列因科技革命引起的时代变迁,正确的一组是(   )

A.蒸汽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B.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C.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电气时代——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

二、材料解析题(共37分)

25.“全球治理: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败》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有人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富国愈富,穷国愈穷”,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9分)

材料二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2分)这一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计算机技术为例,简述其利与弊。(6分)

(4)面对世界经济发展、政局变化、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潜在的危险”,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具体建议。(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年7月7日,日本军队采取侵略行动。9月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在长沙和西安两地设立临时大学。赵忠尧(核物理学家)把盛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菜坛子里,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向长沙进发。为躲避日本军人与伪军的盘查,他绞尽脑汁昼伏夜行,一路风餐露宿,几乎丢掉了所有的行李,只有手中的咸菜坛子与他形影不离。1个月后,当破衣烂履、蓬头垢面的赵忠尧拄着一根木棍,手提咸菜坛子晃晃悠悠来到临时大学办事处时,梅贻琦(时任北大校长)正从内室走出来送客,赵忠尧一声低沉喑哑的“梅校长”,梅贻琦先是一惊,继而泪水涌出了眼眶……梁思成、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始终记得:“那时父亲的许多老朋友也来到了长沙,他们大多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准备到昆明去筹办西南联大……晚间就在一起同声高唱许多救亡歌曲。我们从‘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首歌唱起,一直唱到‘向前走别后退,生死已到最后关头’。那高昂的歌声至今仍像不会熄灭的火焰,燃烧在我心中。”

——岳南《南渡北归》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三、探究题(共1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材料三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

材料四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安徽凤阳花鼓词(20世纪80年代)

(1)材料一中的中国人在制度上感觉到不足,从而进行了哪两次改变?(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4分)

(3)写出材料三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间(年、月、日)。(2分)

(4)材料四中的“改革”指的是在农村推行的哪一制度?(2分)该制度的推行有何重要意义?(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3分)

往期链接:

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二

中考总复习第九讲练习

广东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可下载)—sd九年级模拟检测一黄冈十校联考中考模拟一中考总复习第八讲练习中考总复习专题训练一

End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dl/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