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影都七八十年代的旧影
“人民影都"是一幢不寻常的建筑,她的前身是屯溪人民电影院,始建于年春,因纪念人民解放事业胜利而得名。当年8月1日正式建成开业,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座位个,是屯溪有史以来第一家声光俱佳的专业电影院。在平乏而单调的旧时光,这幢不寻常的建筑给了屯溪人民很多的开心快乐,如同一泉暖流,只要捅开它,就会喷涌出无尽欢乐的记忆,让人缅怀沉醉,她那典雅、端庄的形象永远镌刻在老屯溪人的心目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老虫从网上邂逅了一张小纸片,没想到竟是“人民影都"创办时期的《股款临时收据》,这勾连起老虫对其七十多年来斗转星移般沧桑变幻的回忆。屯溪人民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的
《股款临时数据》
《股款临时收据》募股单位是“屯溪人民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具的时间是年8月。经查询史料,屯溪市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于年7月16日召开,汪维志和孙友樵均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半个月后,这两位副主任委员又同时担任这家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备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官方通过“众筹”方式向市民和商号募集资金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意图明显,募集一股的内容是大米五斗,嗣后凭此《股款临时收据》换取正式股票。从文体产业基础设施集聚的角度看,人民影都选址“屯溪公共体育场”的北侧是有一定道理的。“屯溪公共体育场”始建于年,设有米跑道的田径场一个和篮球场两个。五、六十年代,官方继续使用这个体育场开展体育比赛和举办大型集会、文艺演出活动,市民称其为“胜利台”。年因建造新大桥,“屯溪公共体育场”部分场地改建为“新安北路”,仍保留篮球场。,看台为木材结构的篮球场改建为石块结构的露天灯光球场,总面积平方米,容纳观众席位0人左右。正在举行篮球比赛的屯溪灯光球场灯光球场与人民影都之间有一个小广场,便于“电影院”和“灯光球场”散场后的人员疏散以及车辆的停放。当时这小广场看起来是一块较大的空地,是附近小学放学后孩子们玩耍的最佳场所,打香烟纸,撂铜板,跳牛皮筋等。从小广场向北面的电影院望去,正面两段踏坡式的阶梯拾阶而上,中间和上面各有一个高台,中间高台的左边是出口之一,右边是售票窗口,左右各有一段踏坡式的阶梯从侧面通向最上面的高台,电影院的门厅是观众进出影院的主要通道,便在最上面的高台之上,因此显得卓尔不凡、雄伟壮观。四段阶梯均有青石宽幅雕刻精美的护栏扶手,自然而然成为了这座城市那个年代未成年孩童们爬上滑下并不安全的游乐设施。人民电影院面子是高大上的,里子又是如何?查询老版《屯溪市志》、《屯溪市地名录》和新版的《黄山市屯溪区志》、《黄山市志》,悉屯溪人民电影院建造之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钢材供应比较紧张的时刻,由土木工程师姚少轩先生设计,以松木连结代替钢架的营造方式一时成为佳话。时经三十余年,建筑结构依然坚实牢固。从鲍飞立先生《漫话屯溪老街商铺招牌与几位书法名家轶事》一文中得知,“屯溪人民电影院“七字名称由书家曹伯伦先生书写。曹伯伦先生出自书香门第,少年时代即由其父带到黄骏(字子良,黄澍父亲)家中拜师学艺,练习书法。先学魏碑,经刻苦磨练,30岁许,崭露头角,开始为店家写招牌。其父去世后,接开“翰香斋”,主要以卖字为生。50年代屯溪人民电影院的报纸广告五、六十年代的屯溪仅有人民电影院一家专业电影院,可谓独家经营,没有竞争对手,市民简称其为“电影院”。年,文化部评选出了22名“新中国人民演员”,上影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和王丹凤;北影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和谢芳;长影厂的李亚林、张园、庞学勤和金迪;八一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青年艺术剧院的祝希娟。在那个以“蓝灰”为主色调的年代,这22位明星和蔼亲切温暖优雅的靓照卡片成为最好的广告,引导屯溪市民走进这座不寻常的建筑”享受精神和视觉大餐,时谓“电影的春天”到了。年,由当时的徽州地区文化局投资,在滨江路再度重建了具有现代设备影剧两用的徽州地区影剧院,市民简称其为“影剧院”,与人民影都分庭抗礼。虽然在当时的文化娱乐市场上“两院”争雄,但也各有侧重。“电影院”专注于放电影,“影剧院”则以当地的文工团、京剧团、越剧团和外来的演艺队伍文艺演出为主,空档时再放电影,因此人民影都依旧是屯溪电影放映事业的主战场。据官方统计,年至年,影都放映电影部场、观众余万人,年均放映电影部场;60至70年代因片源问题并不是天天都放映电影,周六、日才放。一般情况每晚放映两场,六点一场,八点一场;70至80年代年放映场次在至之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据老虫母亲回忆,五十年代末电影院的票价在1毛5左右,六零年后涨到至2角钱。相对于当时普罗大众的普遍低收入,2角钱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经济负担。好在当时非常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教育,而电影是那个火红的年代最红火的文化娱乐项目,不管是工矿企业还是机关单位、学校,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安排观看一场主旋律电影,财大气粗的单位,如果工会日常也没什么文艺活动,逢五一、国庆节庆时,也会经常发票给广大干部群众看电影作为单位福利。荷花池电影院最后蝶变为徽州大剧院文革结束之后,《刘三姐》、《青春之歌》等电影解禁时,令人神往的《追捕》、《生死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阿诗玛》、《少林寺》等人们电影放映时,人民电影院前面的台阶及至地面,几乎全是黑压压地人群,“嗡嗡”地来自周边区县乡镇的方言声,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改革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的精神,安徽省将留成的利润和地方政府拨款用于新建、翻建、购买一批城镇电影院,其中,徽州地区行署争取到万元资金,计划用于新建荷花池电影院、太平县平湖电影院、黟县黟山电影院、休宁五城电影院、翻修了歙县人民电影院,向房管部门购买了岩寺电影院产权等。为适应电影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凡符合固定电影放映单位基本条件的剧场也扩大经营范围兼映电影,如工会系统的工人俱乐部,军队系统的军分区礼堂,另外,屯溪染织厂自筹资金新建了山城电影院,黎阳镇政府自筹资金新建了黎阳电影院,人民影都也在年将长条木座椅改换成竹木材质的收折椅,顶上都是吊扇。年,徽州文化局新建荷花池电影院,此后黄山市电影公司内设的小放映厅也对外营业放映。自此,屯溪的电影放映事业呈现多格局发展态势,电影放映事业鼎盛之时,小小屯溪有放映单位16个。改造前人民影都的内景年,因为地基不太稳,“人民影都”自筹资金(含银行贷款)万元更新改造,仅用天时间做了四层的门厅,全面升级了影院的内部设施,原来的、吊顶电风扇、木质板凳、老式音响、水泥地面弃之不用,全新配备了中央空调、立体声音响、隔音墙隔音板、沙发软椅和情侣座,引进了声光效的高端电影放映设备,附设小商场、小型歌舞厅、电子游戏和录像放映等服务项目。同时,正式改名为屯溪人民影都,并报省文化厅、省物价局审批,首批被评定为特级电影院对外挂牌营业。值得一提的是情侣座,当年屯溪的适龄青年在人民影都情侣座上约会看电影,帅哥诚惶诚恐地伸出手,摸索着向女友的玉手靠拢,成功地握住不放之后,开始引以为傲的“射绔子”伟大事业。开始时,“人民影都”的票价由省文化厅、省物价厅核定,后来通过报批“特租”、“浮动”价格的方式逐步走向市场,按质定价、优质优价。一般影片3至4元,厂方分账影片5至6元,进口分账大片6至10元。年3月《画魂》在屯溪上映,与商业大厦合作,首次尝试了“购物到大厦,电影看画魂”的营销举措;年3月《红樱桃》上映,中心城区3家影院采取投标独家上映权的办法,人民影都以25万元的投标价格一举中标,取得历史性突破,创下黄山市单片票房之最。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丰富,文化多样式越演越烈最终冲击了电影的放映事业,看电影的人群分流了,电视、VCD、DVD的冲击造成电影观众的大幅度流失,电影院的日子渐渐不好过了。年,人民影都放映电影场,观众9.72万人;年放映场,观众4.8万人。进入21世纪之后,屯溪各大影院放映场次和观众数更是大幅度下降,最终因设施落后和片源的枯竭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大潮中,最后就剩荷花池电影院和人民影都2家在坚守着电影放映的阵地。3年底,人民影都正式改建为长三角歌舞娱乐中心,电影放映这块业务就正式放弃掉了,而荷花池电影院经过黄山会堂和徽州大剧院两次改建蝶变,一直承担着意识形态演艺宣传主流渠道的职责功能。5年,工人俱乐部、徽州地区影剧院、黄山军分区礼堂、山城电影院、黎阳电影院均因城市建设需要被拆除改制,正式宣告中心城区的电影放映事业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改造前人民影都的外景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区的城市容积不断扩大,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项目投入也水涨船高。影院已不再是单一电影放映场所,形成了以电影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化产业一起发展的态势。加之电影制作水平的提升,观影环境的改善,中心城区的电影放映事业又迎来“第二春”。年11月,拥有5个放映厅、可同时容纳人观影的黄山光美金逸影城落户中心城区黎阳水街。之后,元一、上影、太平洋影城紧随其后。年元月22日下午,万达影城落户天盈财富广场,目前观影人数和票房也呈上升态势。据统计,我市现有19家影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多元的观影平台。如今,看电影再度成为人们休闲的方式之一。年元月3日,“人民影都”这幢不寻常的建筑摇身一变,历时两年打造的黄山市首家少儿文教生活综合体茁茂成长空间在其旧址上宣告成立,茁茂成长空间以少儿教育培训服务、图书售卖、母婴儿童产品零售、儿童乐智体验为一体,本着寓教于乐的宗旨,分为生活体验和教育培训两个部分,通过一站式功能和服务满足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该项目还将与黄山阅生活、屯溪区图书馆连片,致力打造我市少儿文化新地标。当天,茁茂成长空间还分别向市妇联、屯溪区文旅体局、屯溪区教育局捐赠价值各五万元的图书,助力黄山少儿教育事业发展。改造后茁茂成长空间的外景茁茂成长空间建筑外观设计改造方案的理念是尊重“人民影都”原有结构,依托原有基础、结构,突出建筑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体化。结合与业态之间的关联度。造型上以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圆形和拱门都是儿童便于识别和喜欢的元素,拱门序列式形状代表着通向未来成长的隧道之门,蓝色圆形窗户代表着星球和世界,寓意探索未来、探索世界,未来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色彩简洁明了,主色调以城市风貌具有徽派建筑特征的白色为基准色。同时也代表着儿童的天真与无瑕,也代表着一张白色的画布描绘多彩未来。改造后茁茂成长空间的内景室内设计二层是儿童教育课堂,整个设造型采用与外观元素一致的拱形、圆形为主,充满童趣,生动而活泼,色彩以木色、蓝色适合儿童舒适的明快颜色为主。家具设计也是以趣味、舒适为主,适合儿童的观感和使用。三、四层是以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游学体验为一体的的传统学堂形式,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学堂、私塾的形式和规制,古朴、庄重充满文化气息,颜色以清雅、简约为主。整体设计现代与传统融汇,轻松之中带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公共区域和教室内主材以安全、环保、舒适、为主,灯光设计以柔和、舒适、明快为原则。材料将在釆用环保材料处理,在通风、光、电安全性和经济性上也做了考量。整体建筑统一,庄重而不张扬,与周边建筑和谐相处,却不失特和个性,以其趣味性、简洁大气的现代感,为城市的现代格调增光添彩,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茁茂成长空间内外呼应、色彩统一,区域有别,一切以关照孩子为中心,通过设计让空间的使用价值、人文关怀得到最大的体现。改造后茁茂成长空间的夜景每一栋建筑都是有生命力的,她是一个时代建设理念、生产力水平、建筑能力的固态结晶,是一个时代政治、文化、经济的社会留记。“人民影都”是许多屯溪人的文学艺术的摇篮和文化娱乐的食堂,是接受影像艺术启蒙教育的圣殿,她给予许多屯溪人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着人们憧憬美好未来的期盼,她早已超越了它作为一座影院的存在,是屯溪历史重要的文化记忆。如今,这幢不寻常的建筑实现梦幻般地华丽转身,我们不妨可以看做是时光给予这座城市的特别呵护和最珍贵的礼物。感谢茁茂成长空间项目的投资者!感谢他们基于共同理念决定改造了“人民影都”这座不寻常的建筑!感谢他们努力唤起这座城市新生命力的想象和实践,让这座不寻常的建筑以全新鲜活的儿童成长空间综合体的形象涅槃重生!改造后茁茂成长空间的外景1、振徽茶社群友程社君、胡志宏等先生提供话题线索,年元月30日、31日由程老虫整理于虎鹿堂,31日申时定稿。2、相关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之嫌,一经发现立即下架。3、老版《屯溪市志》、《屯溪市地名录》和新版的《黄山市屯溪区志》、《黄山市志》,鲍飞立先生《漫话屯溪老街商铺招牌与几位书法名家轶事》等文章对本文有贡献。——完——振徽茶社——努力做徽州的正能量振徽茶社赞赏所得将全额用于本埠公益慈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qz/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