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一、近现代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巴黎和会
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年8月至年11月间,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引发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了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召开了巴黎和会,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年秋,德、意、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组成法西斯集团。
年,德国进攻苏联。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年5月8日,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订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促成欧亚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产生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
(三)民族独立运动和殖民主义体系的终结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二、当代史
(一)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
1.联合国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商讨战后秩序的重建。会议作出了分区占领德国、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等决议。根据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决定,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同年10月24日,在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的正式成立。
2.联合国的演变
“二战”后初期,联合国为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随着苏联的崛起和“冷战”的加剧,苏联越来越多地干预联合国事务。联合国成为美苏两国争霸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国力的下降,西欧离心倾向的加剧,特别是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内部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联合国越来越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论坛。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化,如今的联合国在履行联合国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需要改革的问题。
(二)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削弱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如欧洲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杜鲁门主义
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3.马歇尔计划
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1)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2)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
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8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
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四)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五)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年9月,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六)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以发生在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为标志。东欧剧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七)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年6月26日,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八)国际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越来越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毒瘤。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客机分别撞击了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9·11”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ISIS(伊斯兰国),属于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为地区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九)欧美与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与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1.二战后美国的发展
美国在二战以后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战后经济的繁荣———发展速度放慢、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复苏等阶段。
2.二战后日本的复苏
二战结束后日本得到了美国的扶持,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尤其日本注重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年,日本曾一度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3.二战后欧洲国家的复苏
年,美国在西欧各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二战后欧洲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加强经济横向联系的新趋势,欧洲经济共同体作为一个巨大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存在,正是这种新趋势日益加强的标志。年欧盟的成立更是标志着欧洲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十)亚非拉国家的局势与发展
二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亚洲方面:年,印度独立;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加坡、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并称亚洲“四小龙”。
2.非洲方面: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大陆最先从北非展开。年埃及宣告独立。年非洲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非洲的独立运动改变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拉丁美洲方面: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武装斗争下,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在年同美国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年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权利。(十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加速演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演变。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冷战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框架。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世界局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征,多极化趋势发展明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gguangyuy.com/slrwjj/4726.html